高校音乐教育与社区文化相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2019-12-31程贝刘星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文|程贝 刘星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社区音乐文化的普及与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音乐艺术所特有的群众性、娱乐性、社会性和普及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社区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但如何进一步引入和发挥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作用,使高雅音乐与社区大众音乐文化的教育和普及相融合,从而更有效地的让高尚文化、高雅音乐走进社区走近民众,则成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的一个颇为重要的议题。
一、发掘高校音乐专业与社区文化合作的契合点
高校与社区合作,就是双方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使社区得人才,活动有成效,学生长见识,学校获发展,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那么,高校音乐专业与社区文化合作的契合点在哪里?应该如何发掘?我们以为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面与社区音乐文化需求向的对接。
社区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大众文化和群众业余音乐活动的发展是高校音乐专业与之实现合作的外推力。作为高校的音乐专业,在与社区文化合作中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能像产品那样为社区产生直接效应,只能依靠自身的优势面向社区文化施展音乐艺术的功效,并通过社区文化的途径从意识形态的层面去激励和促动社区文化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专业应紧密结合社区的实际需求及对艺术人才的从业标准,一方面加强自身专业培育需求及对艺术人才的从业标准,一方面加强自身专业培育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社区音乐文化需求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加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适用面和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力,使学生具有从容面对社区不同层面、不同群体、不同形式而开展音乐活动的多面能力。
2.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职技项与社区音乐文化接受度的融合。
音乐艺术的发展走向与外化形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推动其自身与社区文化合作的内生力。以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特有的艺术表演技能为导向,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学校为社区培养人才,但我们的教师对社区的了解多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所以很多时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显得空洞而苍白。因此,教师必须到社区文化馆站去学习、调研、见习,有能力的要顶岗实习,亲身体验社区文化的特殊管理及文化活动的特有形式,只有我们的教育者对社区音乐文化的内涵及外在反应形式有深层次的了解,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3.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与社区文化活动实施的共融点与可发掘点。
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音乐专业人才?社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无共融点?这些都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与社区大众音乐文化相融合的关键问题。首先,不同的办学层次及不同的学校类别都有自己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指向。即便如此,学校教育在专业培养口径上的宽度,在知识储备上的厚度,都使得学生的专业指向和应用技项上与社区音乐文化的实际开展有一些差异。因此,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社区文化传播的能力时,应该“以社区音乐文化为导向,以实用能力为本位,以学生灵活掌握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及人才规格;其次,社区音乐文化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很多社区文化馆站抱怨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好用,还要进行二次培训。其实,从校园课堂走向社区文化一线,肯定需要一个知识渗透、技能转化及专业适应的过程。好的毕业生很快就会跨越此过程,而知识储备或技能实力欠缺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区的职业要求,以致感到人才不好用。这一点需要高校音乐专业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专业与社区音乐文化需求之间一定要寻找一个双方可共融的“点”,这就是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核心问题。有些“点”可以发掘,有些“点”可以培育,有些“点”则可以相互挂靠。只要有了融合点,就会缩短学校音乐人才培养与社区音乐文化需用人才之间的适应过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来说,我们以为应该抓好以下几点:一是主动出击培训社区音乐文化骨干;二是积极参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三是全方位开放专业艺术表演的资源;四是引进社区文化与校内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五是鼓励学生到社区文化馆站进行实习。
二、疏通高校音乐专业与社区文化合作的路径
高校音乐专业建设高雅音乐鉴赏课程与社区音乐文化可开展哪些方面的合作呢?这其实是困扰高校音乐专业的难题。我们试图从以往的实际做法、已有经验和理性的推断、感性的预想为基础,特列出下表以明晰并窥探音乐专业与社区音乐文化相互合作的类别、内容和形式。(如下表)
三、创新高校音乐专业与社区音乐文化合作的方法
(一)与社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社区文化的融合度。
在学生的培养规格上,应切合社区音乐文化馆站的用人实际,突出以下职技特点:
1.社区音乐文化的职业适应性。职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音乐专业来讲,职业适应性包括:音乐弹、唱、跳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开展效率;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与职业操守;策划组织和实施音乐各类活动的基本能力和特性要求;热爱所做工作并符合个人意愿等。这些最起码的职业要求,是高校教育应提早纳入培养方案并严格实施的。只有始终瞄准社区音乐文化人才的需求实际,对学生实施相对专项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使其具有较强地适应能力。
2.社区音乐文化的技术实用性。从音乐人才的培养角度来看,技术实用性即指某项音乐专业技能技巧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并能产生积极效果。很多社区文化馆站抱怨毕业生到岗后专业技能不熟,动手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出现了偏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出现了偏向。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要在技术实用性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技能,面对社区音乐文化的工作岗位时,到岗即能上岗,上岗即能胜任,胜任即有效果。
3.社区音乐文化专业的特色性。特色是一个事物显著区别于其它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而专业特色即指人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有别于同类人才,并且具有独到而新颖的外化展现。高校音乐专业的特色,即在实现专业共性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并凸显学生个体的音乐职技特长。尤其在社区音乐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一定要适应社区音乐文化不断由大众化、普及化向高端化、高雅化发展的趋向。
4.社区音乐文化工作的创新性。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和旧的清规戒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就要具备对传统知识和技能,对惯用文化宣传套路,以及对当下音乐文化的惯势走向主动地思考及自觉创新的基本能力。社区音乐文化的实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社区对音乐文化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创新社区音乐文化的活动形式,提升社区音乐文化的正能量效应,这些都是社区音乐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及重要指标。
(二)邀请社区文化馆站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增强高校专业人才职业技项与社区文化的兼容度。
由于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面向的是全社会,其专业技项的培训也是宏观层面的,因此,学校所培养的专业技能与社区所需专业技能之间完全对接是不现实的,但如何增强专业技项的兼容度,缩短其磨合期和适应期则是学校教育应着重思考并逐步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社区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将会增强专业技项的针对性。
1.走出去。在与社区文化的合作中,如果高校的专业教育和社区的文化职能相糅合,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社区文化的用人标准相衔接,高校毕业生专业技项与社区文化实际岗位技术相对应,那么,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度。因此,高校教育者应主动放下架子走出教学楼,跨进社区门,发掘专业项,开辟新职技,带领学生在社区文化的广泛实践中长见识,强能力。
2.请进来。高校与社区的音乐文化合作,需要多元化的资源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某单个项目或某单方面的互动上,需要在人员的互动、资源的互动,文化项目的互动等方面开辟合作渠道,拓宽共融领域。请进来的目的,一是提升高校教师音乐实践与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让社区专干看到合作的前景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区文化资源与高校教学资源相互转换的实现,才能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与社区音乐文化的深度合作。
3.互补性。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双方的合作态度真诚、友好而和谐;二是双方合作的项目可行而实在,利益均衡而双赢。在此基础上,就有可能发掘出更多的合作契机。尤其作为音乐专业来说,大都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教育、培训或演出娱乐等项目,每个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所需音乐文化的形式不同,因此就有可能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去发现和发掘出新的合作增长点。
四、结语
随着社会物质、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发展,广大民众对高雅音乐的热情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应该说,高校音乐专业主动融入社区,高雅音乐普及逐步贴近大众,这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高校音乐专业与社区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必将共同承担起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