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物最相思 粤魂永流传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发式晚会回顾与思考

2019-12-31王沥沥

岭南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广府粤剧表演艺术

文|王沥沥

2019年11月23日,坐落于珠江畔的广州大剧院上演了一台富有历史文化意味的广府大戏,来自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佛山粤剧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深圳粤剧团以及香港、澳门、珠海等地的200多名粤剧名家与新秀同台献艺,他们中包括16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25位国家一级演员,以及50多位年轻有为的武打演员,可谓是星光熠熠、群星璀璨,演出阵容之强大绝对突破了近十多年的舞台记录。11月11日开票当日,更是在一小时内售罄!翘首以盼的热情观众与众多粤剧名伶的同台荟萃只为了共庆一件文化盛事——《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系列丛书的第一卷“做打卷”正式出版了!作为这个系列的首发卷,它强有力地表达了当代粤剧人传承保护传统广府大戏的决心,以及延续和弘扬粤剧血脉的强烈愿望。“做打卷”的面世也为这一系列丛书(其余四卷为“唱念卷”“锣鼓器乐卷”“排场剧目卷”“化妆服具卷”)的陆续出版拉开了帷幕。

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六国大封相》剧照。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尤其在当下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回归、保护以及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语境下,它的编撰可以为未来岭南广府音乐与族群特色文化的发展夯实基础,提供历史依据与参照。《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项目于2017年6月启动,经过全体编纂人员两年多的努力,如今“做打卷”率先付梓出版。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粤剧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南国红豆”,2018年,习近平主席考察广东,特别走访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强调了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2019年亦是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回望粤剧的历史,它是数百年来广府人独特生活、精神价值与审美的浓厚承载,滋养着世世代代岭南民众的心田。红豆生南国,在这方古老的岭南大地,粤剧是人们最浓情的文化相思。

发展粤剧应该以保护传统为前提,在深厚的历史土壤中继续前行,不断创新,最终为古老的粤剧注入新的生命。《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正是体现了粤剧传承保护的历史眼光与发展理念,编纂者们首先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发掘和梳理,然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图、文、音、像高度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把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了下来。在学术上,这套书籍的内容非常系统、规范、科学,而且带有数字化的特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粤剧百科全书和权威典籍,可谓是功在千秋的文化之举。

值此《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问世的节点,粤剧爱好者和活跃在舞台上的粤剧人共襄这一文化盛事,齐聚广州大剧院,一方面庆祝与见证书籍的出版,另一方面奉献了一台精彩的粤剧大餐,以活态的方式向广大观众展示粤剧表演艺术的魅力。演出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章是“传统例戏”,以一部象征民族团结、吉祥和谐的《六国大封相》拉开帷幕,这部“豪华大戏”让观众领略到传统粤剧民俗风貌的同时,也了解了粤剧的舞台官话。第二章是“唱念做打”,全面展示粤剧的“四功”,首先是专腔古曲联唱,展现了粤剧百年前的古老韵味;接着是粤剧传统功架、特技表演,展示了“降龙伏虎架”“韦陀架”“桃花女架”,巧妙构思的身段肢体语言尽显粤剧舞台语汇的丰富性;再接着是八大粤剧流派唱腔的展示,各流派的传人分别演绎了薛腔、马腔、芳腔、新马腔、凡腔、红腔、虾腔、风腔的声腔特色。最后是高难度的粤剧南派武技表演,南拳、挞烂台、高台照镜、高台铲椅、高台大翻飞椅等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的特色打技炫酷登场,令满场观众激动沸腾、掌声雷动。这其中有一些技艺已经失传多时,正是“大全”的编撰使得它们被重新挖掘恢复,重现了粤剧历史舞台的辉煌和老一辈粤剧人的智慧与创造力。第三章是当代优秀粤剧展示,精选了《伦文叙传奇》《花月影》《刑场上的婚礼》《白蛇传·情》四部作品为代表,体现当代粤剧的发展与创新,以及新一代粤剧人的风采。

回顾整部晚会,既让人们领略到了粤剧深厚的历史传统,又感受到了新时代环境下粤剧的奋进步伐。有观众表示,这场演出“仿佛让人走进了粤剧博物馆!见识了粤剧名家的深厚功力,又领略了粤剧新星带来的连连惊喜,经典传承,活力无限!”还有的观众动情地说“粤剧是我们的记忆与乡愁,《大全》为我们留住了记忆和乡愁!”一些对粤剧了解不多的观众认为这台演出既看了门道,又看了热闹,由此也爱上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粤剧艺术。

一个国家的强大一定最终表现为文化的强大。中国近代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历经风雨的考验终于取得了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强大,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展望未来百年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强势回归和创新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题旨,回顾上个世纪的历史,中国文化在逆境中不断探索与奋进,在此过程中,西风东渐,我们向西方学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理念与表达形式,建立了系统科学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人才。然而,也丢失了许多珍贵的文化传统,年轻一代集体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和疏离,这其中虽然不乏文化本身随着历史演化的自然淘汰,但也的确存在对民族文化传播不足,认知不够的历史遗留问题。文化的复兴与回归,以及树立文化自信应该先从了解民族文化开始,《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这个大系的撰写无疑为未来的粤剧知识传播提供了权威、全面的话语体系,为广府特色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奠定了理论基础,无论从学理层面的博物馆式的历史保护、保存角度还是面向当下和未来的活态传习、发展角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先生在21世纪初曾提出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的倡导,强调重拾民族文化身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认为要实现这一百年文化目标需要理论、创作、教育和表演四方面齐头并进,良性互动,相互促进。①笔者对此深表认同,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特色标签,有着深厚的人文土壤和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发展粤剧除了培养年轻梯队、编创新作、舞台展示之外,当然还需要强有力的理论建设,而《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问世则正是提供了这样一块理论基石,我们相信,它将为新世纪粤剧的弘扬提供强大的动力。此物最相思,粤魂永流传,祝福粤剧与粤文化拥有美好的明天!

注释:

①赵宋光《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载于《人民音乐》,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广府粤剧表演艺术
现存清代粤剧剧本初探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粤剧数字音乐伴奏探索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从“广府文化”的发展探索非遗传承的现实方法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