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星闪耀·璀璨绽放
——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30周年纪念专辑》新书首发

2019-12-31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科学生活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王军精英上海市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由上海市科协指导、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的《群星闪耀·璀璨绽放——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30周年纪念专辑》新书首发仪式暨读者见面会在2019上海书展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教授毛颖,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专家、技能大师王军,以及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谢少荣等科技精英代表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题,与现场读者亲切互动。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丽出席活动并讲话。

在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自1989年启动以来,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16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及提名奖得主中,已有67人当选为两院院士。他们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在创新创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屡立新功。

科技精英心目中的上海科创地标

丁奎岭表示,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是科技创新,对他来说,上海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地标之一无疑是位于零陵路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这不仅因为他担任该所所长十年,更因为这里曾经成功合成人工牛胰岛素和青蒿素。

毛颖认为上海最有代表性的科研场所是医院。因为许多人都会来上海看病,像他这样的医生,一年要做五六千台手术,而一个医生如果一生做一两万台手术,这个数量大概就可以达到国际领先了。这恰恰证明了上海医学科研强劲的实力。毛颖强调,医生在手术中的动作部分也靠神经反射,手中的动作程序化、熟而生巧,前提是经过了大量的实践。医学上同样讲究工匠精神。

被誉为“蓝领科学家”的王军心目中的上海科学地标,则是他手下的钢铁流水线。这条流水线上产出的钢板占全国汽车钢板总产量的一半,它是制造业的“粮食”。

谢少荣除了提到自己工作所在的上海大学,还提到了一个地方——上海科学会堂。她说,每次走进科学会堂,看到院士墙、科普窗、各种学术会议室,都会被其中蕴含的科学情怀所打动,她为上海有这样一座充满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而感动。

“蓝领工人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工作”

“大国工匠”王军的发言尤其引发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作为一个一线工人,王军目前已拥有200多项专利。他认为,蓝领工人也要像科学家那样去工作。一个技术工人不仅要懂技术,还要理解技术的原理,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工作、去创新,这样才能解决每个人身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他说:“科学是浩瀚的海洋,我们每个人对知识的了解可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只有当我们看到技术的方向,才能让科学家的理论落地。现在热门的AI等其实都是很小的工具,只有与我们人的理解相结合,才会得到普及应用。”当时在钢卷上做标记全靠机器来做会影响工作进度,有一部分仍需要工人现场补。王军看到女工们在很热的天依然要靠近温度很高的钢卷去做这件事,觉得她们太辛苦,就想设计一个组合的喷印系统,只要走一个圆弧,就能把顶喷和侧喷一起完成,还要设计一个三轴连动的机械臂。他花3个半月完成了这项工作,申请了5项专利。他在宝钢这些年持续做了3件事,10多年前获奖的技术,他也不断地将它升级了好几代。“如果我只是要专利,还可以有更多。但我们既要低头干活,有深度,同时要抬头看路,有方向。”王军表示。

猜你喜欢

王军精英上海市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它们都是“精英”
我要好好来欣赏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可爱的小丫丫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