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管理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思考

2019-12-30宦婧朱其志丁小丽

新农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儿童

宦婧 朱其志 丁小丽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愈来愈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此催生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出现道德问题,具体表现在,道德认知不足、道德情感冷漠以及道德行为失范。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旨在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提升道德品质。

1 农村留守儿童概述

在我国提出改革开放后,城市不断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更多的农民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隔代教养,他们则进城务工,只为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进城务工成为他们改善全家生活条件的最主要途径。据权威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超过6100万。父母中的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有57.2%,父母双方同时外出的留守儿童占42.8%,而这些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被父母托付给亲戚、朋友的有13%,剩下的则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不同的抚养人与孩子的亲生父母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教育观念普遍存在差异,部分儿童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必然会产生道德问题。

2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道德问题

2.1 道德认知不足

进城务工的初衷往往是因为经济,在城市里务工的父母与孩子沟通较少,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形成了“拜金主义”等观念。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隔代教养具有特殊性,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倾注了全家的心血,由于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和放任自流导致他们忽视传统孝道,习惯接受和被给予。

2.2 道德情感冷漠

健康的道德情感是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催化剂。但是,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冷漠。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人倾诉,长此以往,部分留守儿童逐渐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甚至是被遗弃感。在道德情感形成的特殊时期,易形成悲观懦弱等不良情绪反应。

2.3 道德行为失范

纵观一些具有道德行为失范的大学生,据有留守经历的占大多数,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产生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性较低。同时,他们普遍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较强虚荣心驱使他们喜欢和小混混玩,借此在学校里显摆自己的威风,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3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家庭因素

总的来看,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道德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家庭道德教育。首先,亲子情感关系的不协调。儿童面临困难时也难以向父母寻求慰藉和帮助,失去了来自父母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道德行为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其次,父母榜样教育作用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在成长的最初阶段,父母仅可以积极主动通过言传身教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留守儿童没有机会和父母一起长时间共同生活,不仅缺乏可以模仿的榜样,更难以将学习的来的道德观念内化、稳定化。最后,监控机制的弱化。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再加上临时监护人的特殊性,没能及时纠正错误行为,逐渐转变为严重的道德行为问题,导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误入歧途。

3.2 学校因素

首先,农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严重。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几乎所有学校都把升学率当作教育质量好坏的唯一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会淡化学校的道德教育,影响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农村教师的德育素质欠缺。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德育工作者素质相对偏低、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以及工作方法滞后等,这也是引起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

3.3 社会因素

第一,农村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充斥着一些庸俗落后的文化。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并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第二,网络和大众传媒的负面引导。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众媒体已经深入走进农村人的生活。留守儿童对网络的迷恋使得娱乐场所成为他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虚拟的网络环境对他们的道德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第三,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出务工的父母的道德价值也在悄然变化,这种变化也不经意地影响着留守儿童,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道德碰撞,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知所措。

4 解决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总结的问题和深入剖析的原因,在对各学者研究成果进行参考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针对不同责任群体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4.1 家庭给予足够重视

留守儿童道德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父母与子女沟通过少、缺乏管教。父母偶尔回家和孩子在一起时有意识言传身教,进行榜样教育。在物质方面,父母在给孩子金钱的同时更要培养子女对金钱的正确消費观。

4.2 学校增强责任意识

学校作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应肩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首先,学校应当转变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应该只以分数高低来片面衡量学生,而应当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其次,普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儿童排解成长中的困扰,渡过留守期间的心理危机阶段,有利于为儿童道德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4.3 社会优化德育环境

社会主流媒体对于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保证各类媒体在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上积极担起责任,强化职业操守。发挥好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宣传的功能,通过自身优势,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净化农村风气,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大对文化宣传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切实有效地严格规范娱乐场所,尤其是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呼吁全社会重视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创造支持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志愿者组织起来,并且可以成立专门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机构,用来加强指导与管理。

4.4 政府发挥主导力量

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当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一是按照国家政策,加快劳务输入地农民工落户的步伐,尽快让外来务工者转为当地居民,并同步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二是农村地区要进行招商引资,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外出农民工回乡打工;同时要创造条件,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从而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习惯以及价值观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我国的发展现状造就了近年来出现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个群体将是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接班人和主力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新农村的顺利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从这点上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以及合理对待。因此,这些道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共同重视,合力解决。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17FYHLX056)。

作者简介:宦婧(1992-),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朱其志(1986-),男,讲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丁小丽(1979-),女,副教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儿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