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慷慨激昂 洒脱挺拔

2019-12-30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壮士西风节选自

【甲】亲贤臣,遠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释】

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

(2)未尝不叹息痛恨     (    )

(3)愿陛下亲之信之     (    )

(4)不私于物           (    )

(5)今则不然           (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         ”,【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

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    )

(2)然后能自反也   (    )

(3)诚能如是       (    )

(4)令心意不驰走   (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分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B.杜诗的后两句是说,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的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C.杜诗尾句中“背西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绿荷不堪西风重负的情状。

D.杨诗写诗人傍晚游玩的情景,在诗中描写了细草、西风、荷花、荷叶等景物。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B.杜诗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

C.杨诗写青草“报”讯,荷花“愁”热,“深藏”碧伞,把物人格化,移情于物,使表情达意更生动逼真,全诗更富情趣。

D.杜诗中绿荷“倚恨”,杨诗中荷花“愁热”,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哀愁与仇恨。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古代的离别诗,大多写离愁别恨,临别伤感,而这首诗,却独具匠心,撇开歧路沾巾的柔情,通篇以议论为主,写得气势磅礴,感情浓烈。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首联,起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丈夫”在古代常指热血男儿。别离、离别总是那么令人感伤,可是作者上来就写即使男儿有泪,有伤心的时候,也不该在离别时抛洒,即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此处用意别出心裁,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

颔联接应首联的“丈夫”起笔,接着描绘“大丈夫”的形象。“杖剑”一词显示出大丈夫威武潇洒的姿态。“尊酒”则是说明临行前为好友酬饮,就像是好男儿手持大碗喝酒,干杯祝福,似豪侠一样玉树临风,胸怀开阔,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仗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用一成语,体现的是壮士为了伟大事业的胜利和崇高理想的实现奋不顾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其中“一”字和“即”字,既体现出动作之迅速,也显现出壮士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敢于斩钉截铁地做出英明的抉择,牺牲小的利益来顾全大局。

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此诗以议论为主,由于诗中的议论充满感情色彩,“带情韵以行”,所以写得生动、鲜明、激昂、雄奇。

猜你喜欢

壮士西风节选自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壮士出川
十月
戍边壮士歌
名家写夏天
西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