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舌尖上的新教育
2019-12-30陈思焙刘春霞
陈思焙 刘春霞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对“吃”一直很讲究,而如今,沪上这些学校在“食育”教育上也下足了功夫。
“食育”即通过了解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从而对食物产生感恩之心,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开心农场” 食育从耕种开始
刚刚过去的11月,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的墨宝农场又丰收了!同学们忙着在菜地里采摘着绿油油的白菜、拔着白白胖胖的萝卜。过去的近一年里,这样的丰收景象在九亭五小不停“上演”,“今天要去农场浇水吗?”去农场也成了同学们每天最期待的事情。
挑食是很多同学都有的不良習惯,特别是不爱吃蔬菜。“食育从耕种开始”,为了纠正同学们挑食的不良习惯,九亭五小开辟了“墨宝农场”,让同学们在耕种中感悟食物的来之不易,认识挑食和浪费食物是不好的行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天进行浇水、除草、施肥、松土、生长记录记载、拍照、生长报告制作等工作,同学们每天都会跑到地里看好几次,看看自己地里种植的菜长势如何。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呵护”,终于迎来了收成,同学们亲手采摘、洗净、切好,在老师指导下烹饪成美味菜肴,刘子轩同学品尝完美食感慨地说:“自己种的蔬菜吃起来就是格外甜!”
“中华小当家” 菜场成校外教室
“去菜场咯~”一群小学生上课时间出现在了菜场,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这是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中华小当家”学生社团的拓展活动课时间,美食特派员们在市场上撒开了去,在各个摊位前进行询价、访问、考察……
这次的课程主题是“五谷丰登”,同学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进行市场的实地考察,走进菜场,了解生活中食材的价格、买卖、支付等环节,对于鲜少走入菜市场的同学们来说,这项任务颇有一番挑战。课程的后一项任务需要同学们品出八宝粥中有几样食材,“有绿豆”、“有红枣”、“还有血糯米”、“我吃到了桂圆!”……同学们兴奋地报出食材。
闸北三中心的“中华小当家”课程让菜场变成校外教室,把厨房搬到课堂,同学们通过查询资料、做访问、做摘抄、动手下厨的过程,了解食材与节气和自然生长环境的关联。同学们通过“中华小当家”课堂,走进厨房,爱上了烹饪,体会到了美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