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引典故 文添神采

2019-12-30王峰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橐驼丑女典故

王峰

典故,就是对古书中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的统称。丰富、生动而鲜活的历史典故与文学典故,是一个民族语言发达的标志与民族特色的印记。在写作中,恰当而灵活地引用、翻用一些中外典故,可以令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为文章增色添彩。下面简要说说同学们在习作中引用典故的几种情况。

一、以典言事

叙事角度与描写方式巧妙灵活,是为作文增色添彩的一种好办法。让历史故事穿越时空走进现实叙事之中,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策略。

习作《课前小插曲》写的是冬日的课间时分,同学们在室外跳大绳接长龙,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语文老师身披大氅,手执教案,昂然阔步而来。他推门入室,不由得大跌眼镜:眼前除了墙壁、桌椅之外就是空气。“怎么连门口那个一见我就勤于发问的小个子女生也不见了?”他扶正眼镜,细看课表,并未有错。“难道今天要上演一出‘新空城计不成?好,今日我定要生擒诸葛,改写历史!”

这段描写,堪称趣味。让妇孺皆知的“空城计”走进教室,且有“生擒诸葛”的“续集”。原本平淡的生活中顿时有了“戏”,而且“戏”中又藏“戏”,奇趣顿生。

二、用典明志

很多时候,直陈心曲往往会陷入直白浅陋的误区,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变换一种方式,则可以让平淡的事件摇曳生姿。习作《丑女日记》便因几则典故的“引进”而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也许是因为和同学们的关系还不错吧,他们便越发放肆起来,竟然暗地里给我起了个外号——丑女!之前我还对这个外号嗤之以鼻,不过今天我却茅塞顿开,欣然接受了它……

其实,原因很简单:语文课上,我研读了《种树郭橐驼传》,终于明白了“名人是这样炼成的”。郭氏,背驼,人们戏称他为“郭橐驼”。他不仅承认自己的缺陷,还干脆把名字改成了“郭橐驼”……真是“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所不能成”呀!

课后,我对着眼镜片照了半天,终于发现自己的“缺点”。我这个“丑女”为了使那篇尚未出世的《丑女正传》也可以流芳,这回,也就默认了吧!

一篇日记,因为众多历史典故的“加盟”而更富于情趣。《种树郭橐驼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Q正传》等文学经典一起“走”进习作,为文章增添了亮色。经过作者“别有用心”的改造,更是呈现了一段纷纭的少女心事。

三、借题发挥

一则典故,总是有着它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必定具有它特定的意义与内涵,当它与现实撞击的时候,则能给人崭新的思索与启迪。习作《从“天赋人权”说开去》就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天赋人权”理论的提出说起,并由之宕开一笔,进入了另一重境界。

好一个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天赋人权”!可是撇开“人”不谈,让我们把视角转向整个生物界、整个地球和宇宙,“天赋”的权利又岂止“人权”一个?

每朵花,每棵草,每株苗,每一个幼小脆弱的生命,不都需要尊重、理解与关怀吗?由此,“天赋”的还有“花权”“草权”“树权”,包括大自然中的其他一切生物,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天赋人权”是一则历史典故,由此引申的“花权”“草权”“树权”,则是借题发挥。文章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它告诫人们在维护与享受自己“天赋人权”的同时,远离对其他物种的专横、独裁与戕害,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四、旧瓶新酒

下面一段文字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水浒传》讲述了人与国家的关系,讲述了国家与“革命”的主题,军队教练林冲,县政府干部宋江,村干部晁盖,县政府工作人员武松,政法干部雷横、朱鹮、鲁智深,民办教师吴用,土地集中经营者卢俊义,待业青年史进,这些安安稳稳过日子的人,在怎样的条件下竟成了“匪”!(选自《文汇报》)

这是一段极具个性神采的语段。作者将《水浒传》典故中的人物与现实对接,用现实称谓“注解”历史人物,并赋予了一个全新的现实命题——“人与国家”,旧瓶新酒,给人以阅读美感。

对历史典故进行思维上的辩证,有利于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让我们具备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习作展示】寻一抹玉皇山的秋韵

萍乡市芦溪县张佳坊学校  何卫青

又是天凉好个秋,秋月由镰刀变成了大玉盘,家乡玉皇山上的野荔枝变成橘红色了,那棵千年红豆杉结出红果了,山上那挂满枝头的栗子也渐渐由青葱变成红褐色,一闪一闪,红得发亮。

本着“吃货”对美食的执着,周末一放假,我便邀上同班的王莹等几位好友,沿着那条蜿蜒的山路,一路欢笑着跑上山去。路旁的稻田已结出丰硕的果实,黄澄澄,金灿灿。一间间土墙黛瓦的老建筑或坐落于梯田之上,或隐藏在山林之中,颇有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之意。走进房屋,一缕阳光透过窗台温柔地打在身上,驱走了一丝入秋的凉意,整个人精神抖擞起来。听妈妈说,这两年乡政府搞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些老建筑被一一挂牌“玉皇山首批传统古民居”,也算是成为了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再往上走,赫赫有名的红军学校——别名“王家大屋”,在视野中若隐若现。相传毛主席曾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从文家市引兵井冈山,途经芦溪山口岩,来到了我们家乡张佳坊乡杂溪村玉皇山,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当时的工农革命军师部机关就设在玉皇山王家大屋。

红军学校造型独特,外墙是用土砖砌成的,外墻右侧的标语“白军弟兄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打工农”“欢迎白军弟兄打土豪分田地”等字迹仍然清晰可见。听爷爷说,这可是当年的萍乡县人民武装红军委员会张楠用竹笋干皮蘸石灰写的,很有历史的厚重感。

现在,红军学校成为了我们家乡一张响亮的名片,每当有外地游客来时,我们都自豪地向他们讲起这段红色故事。

“咱们家乡的空气好清新啊!真不愧是氧吧中的氧吧!”好友王莹感叹道。

“那可不,周边有那么多树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这里曾经还被道佛两家作为修身养性的福地,现在新建的玉皇山祖庭,它的原址在明朝时香火达到了鼎盛时期,好多善男信女到此朝拜……”我得意地向好友介绍道,像是介绍我自己家一样。

“行了行了,你这个学霸赶紧停止你的宣讲吧。”谈话虽被好友打断,但我对家乡的自豪感仍在心头。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玉皇山。”我借着徐霞客的一句诗来赞美玉皇山,继续和好友前行,猛然间发觉起风了,我仿佛听见不远处板栗球正在“啪啪”地炸裂,好像在咧着嘴对我笑呢!

(指导教师  陈雨霞)

【评点】

作者以和好友爬玉皇山为线索,将家乡的红色(红军学校)、绿色(青山绿水)、古色(历史底蕴)文化描写得详尽、细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文章在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按顺序、有条理地描写,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文中不乏对陶渊明、徐霞客等名人名言的引用,还有对红军学校历史由来的阐述,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猜你喜欢

橐驼丑女典故
论敦煌遗书中的丑女形象及其审美意韵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从被嘲“丑女”到票房20亿 谐星马丽的逆袭之路
歪脖子树苗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丑女”亦“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