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诗文中挖掘作文写作的源泉

2019-12-30张坤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想象作文

张坤

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耀眼的奇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从小就开始吟诵古诗词,接受古诗词的熏陶。在我们写作文时古诗词更是成了宝贵的资源,我们诵读记忆古诗词丰富了文化积淀、陶冶了情操,对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助益。

中华古诗词虽然都不长,看似与我们现在所写的作文关系不大,但是由于古诗词有着优美凝练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生动新奇的想象、深刻入微的哲理,学习古诗词其实对我们的写作帮助非常大。

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明白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古代诗人们怀着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源头活水,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诗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以平淡自然的诗句描述了归隐田园后一天的劳动生活,抒发了诗人不愿混迹污浊的官场,而归园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情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多平实的语言,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艰辛却是真实的劳动生活。最后,诗人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愿。

由上可见,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领悟到写作的真谛就是写生活,就是走进生活的大舞台,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灵去感受,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近年来,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面、一个个动人心弦的瞬间……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我们还可以通过看电视、读书籍报刊、上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样的方法途径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激发起写作的欲望和冲动。这样,一篇篇血肉丰满的美文佳作才会在我们的笔下诞生。

古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人用心灵去写作,抒发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是写作的灵魂。人无灵魂徒具形骸,文章无灵魂定是苍白无力、虚假的,无以动人。如何用笔去写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实的火花?我们作文中要写真话、抒真情,这些我们从古诗词中都可以体会到。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烈日烘烤下艰辛劳作,换来的却是“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丰收下如此悲惨的景象触动了忧国忧民的诗人,他深深地同情劳动人民,自疚自愧,不禁发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慨。自疚自愧中,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判。总之,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让我们走出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泥潭,用“求真”的态度作文,创作动人的篇章。

学习古诗词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且意蕴丰富,加之古诗词距今时空的跨越度大,它给予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我们的思绪在诗人生活的世界自由驰骋。记忆古诗词容易,而要真正读懂古诗词,我们得充分调动大脑去想象和联想,努力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中,透过作品语言的表面含义,去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和独特情趣。故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训练并提高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北方与西北的敌人。通过作者的想象,一次普通的出猎活动便变成一次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武装演习。作者一心想要为国杀敌,但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要问“何日遣冯唐”,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最后作者以形象的描画,将自己渴望报效朝廷、杀敌战场、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化作“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射击的目标不仅仅是眼前真实的猎物,同时还把目光瞄向千里之外的敌人——“天狼”。这首词纵情放笔,风格豪放,“狂”态毕露,充滿阳刚之美。一次普通而特别的出猎,作者却把“倾城随太守”的壮阔场面与自己的处境联系起来,与自己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与保家卫国的战斗联系起来,胸襟开阔、胆气豪壮的形象跃然纸上。是联想,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同时,这首词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不禁令读者想象主人公拉满弓英勇杀敌的雄姿,甚至想象那飞箭如雨的激烈的战斗场面。这首词联想丰富,也给予了我们想象的空间,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思维。

我们学习这样的古诗词,可以有效地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尽情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思绪在自己独有的空间遨游。“思极千载,精骛八极”,何愁不能创作独特新颖的文章!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表情达意时锤炼字词的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字一个词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一篇习作的成败。一首好的诗词之所以千古流传,其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一字顶千金。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写景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其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字——“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在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千古壮观的名句,是一“直”、一“圆”成就了它。这一联,写进入边塞后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妙笔生花的字词,细细推敲,仔细琢磨,无不发人深思,启人才智。我们在学习中要抓住这些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切实地意识到写诗、作文要有古人一字顶千金的斟酌,善于锤炼字词,使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传神,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历久而弥新,拥有无限的生命力,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无价的财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应珍惜并多积累古诗词文化的精髓,学以致用,让古诗词成为我们日常写作或考场作文的手杖,让我们的作文语言因学习古诗词而绽放精彩,让我们的写作因学习古诗词而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古诗词想象作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快乐的想象
本期主题:莲
一生
猜诗词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