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行山河,只笔书儒圣
2019-12-30季彦宇
季彦宇
特意选了个游人稀少的日子登上泰山。扎好营后,我便倚在帐外,悠然等待着将要到来的日出。
星光与月光隐于云后,周遭的黑暗将我裹在其间,我仿佛感受到了丝绸般的质感。天地寂然,时光如被冻入胶泥,这一砚峰石,在黑暗中玲珑得如一方玉玺。
玉玺?我忽有所感,望向古时封禅之所,古朴的石台石碑隐于黑暗之中,目不得见,思绪却越过时光,见证一个又一个的帝王在此封禅,受命于天。在我看来,这些帝王封禅之时,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天下从此我为首,傲立顶峰驭群雄”的豪情,但又有几人能够想到,支撑着这座奇伟山脉与他们心中不世基业的,并不是这深厚的土层,而是更为博大的人民呢?
齐鲁之地,自孔丘开始,便有了尊礼重道的传统,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教化万方的儒家文化,以此为源头,以泰沂山脉为支流,向神州大地辐射而出,直至东渡日本,南下越南,建立整个东亚文化圈。沂蒙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枢纽,儒学在此的影响力远超佛道二教,儒家的义利观、人生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出世,入世。
为苍生,为自己。
逝水东流,天下兴亡反复。一代代的沂蒙人民,一代代的齐鲁子弟,乃至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以此为信仰,义无反顾地献身于这天下,扶天纲、立地纲,历尽兴衰荣辱,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赤子之心依旧丝毫未变,不沾半点尘埃。
何谓儒?
儒,柔也,一丝一弦弄琴瑟,挥毫落墨点烟波。这片土地上,三更灯火,五更鸡鸣,从古时儒生到今日学子,寸心无不为岁月雕琢,相伴寒窗,唯有青灯灼灼,描诗句相濡以沫,酹辞藻心凭缘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儒,刚也,正天地所不正,判黑白所不判,断人世所当断。俗语有云:百无一用是书生。然而正是许多无用的书生,以血为墨,以躯为笔,引书泼墨战妖邪;以纸谈兵戈,仰天笑凉薄,君子一言,誓引此天地破。
悠悠千载而过,战火再燃,日寇犯我山河,那燎天的战火,烧光了松花江畔辽阔的平原,烧焦了北平古老的城墙,烧穿了宁静祥和的夜空;却烧不毁沂蒙人民的风骨,烧不毁齐鲁子弟的风骨,烧不毁中华儿女的风骨!打不折,拗不弯,跪不下!中华儿女抱着“江山虽大,只此为家”的信念,紧密团结,刀剑尽铸为征伐,倾樽祭华夏。
时光荏苒,隔着宽阔的太平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事再启——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十几亿人民的精神得到了淬火成钢的洗礼。对于贸易战,我们的态度就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种坚定,铿锵有力地说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也说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正是这种自建党时诞生,于长征时发扬,在开国时大成的骨气,中华民族才能薪火相传,自强不息。
追古思今的思绪被一抹自云间喷薄而出的日光唤回,那轮灿阳向天地洒下亘古不变的光明与温暖,如同当年儒师教化、诗礼润泽的和熙轻痕,依旧未变。
我站在泰山之巅,极目远眺,苍苍莽莽的山河自眼下蜿蜒而开,如同过往无数的先哲,将天地尽纳于心中。人生于世,当用一苇行于山河之间;纵是只笔,亦書儒宗圣,亦敢为天下先。
旭日东升,犹如千年前的轮回,然而轮回间却有莫大的不同,正如今日的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努力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先辈事业,让每个沂蒙人,每个山东人,每个中国人,都为同一个称谓而自豪、骄傲:我的中国!
【评点】
一次泰山观日出,让作者的思维迸发出了闪耀的光辉,由帝王封禅到儒家文化再到民族骨气,语言大气磅礴,将泰山这一中华民族的宏伟象征具象化地展现出来,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浓厚的乡土情怀。文章层次清楚,一气呵成,作者既显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牢牢把握住时代脉搏,古今结合,相辅相成,表达了新时代青年驰骋天下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