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2019-12-30尚子烨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游侠张良刘邦

尚子烨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这是李白在经过下邳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是何许人能让李白发此感慨?唯张良者,殆天赐也。

有人说张良的一生可以如此概括: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我以为此言极是。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张良未成名立业之前,倾尽家财去报国仇。活脱脱一个稚气少年,满腔不忘故国的忠勇之气。前有荆轲和高渐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时年少的张良已有如此不畏生死之大气,一心报国之决心,就已非凡俗之士。更难得的是,在“始皇震怒,大索天下”的情况下,他终究得以逃脱,与《刺客列传》《游侠列传》里的人一起过上了侠客生活。这种选择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智的体现。故少年张良者,游侠也。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汉高祖对张良的至高评价。后人多以“谋圣”来称赞张良。张良的“圣”体现在他超脱常人的识人之才。他可以在众多枭雄中一眼识出可辅佐之人——刘邦,并评价他是天授。而张良的“谋”更体现在他对人心和时局的洞察之力。无论是佐策入关时对商人、士兵心理的推理,还是智斗鸿门时对项羽心理的揣测,抑或是封赏雍齿时对诸将心理的拿捏,都显得高于常人,对刘邦的劝谏更是字字珠玑,精妙至极。他随刘邦从草根到帝王,打遍天下,周游四方,中年的张良是游宦,更是聚智与忠于一身的“谋圣”。

张良的传奇,我认为在于他的晚年。黄道周曾言:“始见终隐,千古惟君。”正是张良明白功成名就之后需退隐的道理,就足以让他的结局与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大相径庭。他明白作为谋臣武将,势力大必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在汉高祖要赐予他三万户的封邑时,他只选择了受封留县。在他人对功名穷追不舍、深陷泥潭之时,他早已看淡一切,明哲保身。这是晚年的他作为游仙的过人之处。

晚年的张良,让我感慨颇多。身处凡世的我们很容易会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失去生命本身的意义,忘却我们的初心,成为生活的奴隶。人生最好的结局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而是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自己。张良放弃三万户封邑,唯独只求受封留县,因为留县是他与刘邦的相识之地,是一切的开始,张良始终将他的初心保留下来。身处人世间的我们也需有这样的初心与使命。

阅尽《留侯世家》,也难怪李白会说:“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评点】

本文以李白的诗句作题目,对张良的感懷之情溢于言表。开头由诗切入,引出评述的主人公,通过他人对张良的评价,统摄全文;正文从少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评述张良“游侠”“游宦”“游仙”的人生历程和过人智慧,内容充实,层次清晰;重点结合晚年的张良谈了感慨,提醒自己和读者不忘“初心与使命”。文章首尾呼应,语言简洁明快。作为读后感,文章不是简单地复述原文和历史事件,而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作者很好地将史实、他人的评价与自我感悟相结合,值得学习。

猜你喜欢

游侠张良刘邦
游侠的两张面孔
从仗剑江湖到为国为民
张良受书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张良拾鞋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张良拾鞋
浅论游侠
雨中游侠亮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