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云剧场

2019-12-30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小鞋子芦花生产队

佳片有约

《小鞋子》是由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剧情电影。影片讲述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是献给成人的童话,唤醒人们对童年遥远的记忆,进而想到贫穷生活与单纯、天真、善良、快乐之间的关系。该片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伊朗电影。

影片概览

哥哥帮妹妹把鞋子拿到街上修补,却不慎把鞋子丢失。此时,母亲生病,父亲为房租焦头烂额,这种情况下,哥哥认为父亲买不起鞋子,要求妹妹保守秘密,妹妹无奈答应。于是兄妹俩轮流穿着同一双鞋,妹妹每天为不合脚的鞋子自卑,哥哥则因为要等鞋子而上学迟到,两人一度發生矛盾但都重归于好。为了再给妹妹一双鞋子,哥哥使尽浑身解数,最后,他争取参加了长跑比赛,并决心一定把季军的奖品(一双球鞋)赢回来。比赛时,阿里拼命奔跑,却意外地拿了第一。领奖台前,阿里泪流满面。没有赢到鞋子,妹妹非常失望,哥哥疲倦地脱下破旧不堪的运动鞋,沮丧地把他满是水泡的脚泡在金鱼水池里。

奔跑,以爱的名义

紫 嫣

伊朗对我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这里有狂热的宗教,无尽的战争,丰富的石油,还有《小鞋子》——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

影片的开始就是补鞋人一针一线地穿梭在一双粉红色破旧小鞋子中的镜头特写,画面就如同针线一样让我感到纠结,这样一个镜头就把故事的背景交代了出来——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9岁应该是无忧无虑生活的年纪,就像阿里在富人区见到的那个小孩子一样,抱着自己的玩具熊在藤椅上荡着秋千看着蓝天,贫民家庭的阿里却过早地承担起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义务,然而同时他也懂得了一个家庭最宝贵的情感内涵,便是爱与责任。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弄丢了妹妹的鞋,并不是因为他怕受到责罚,而是他知道家里境况不好,母亲又身染重病,这种问题提出来就是雪上加霜。他爱他的父母,只是希望他们能少些烦恼,再少些烦恼。

导演善于捕捉儿童的心理活动。利用哥哥和妹妹分别上课的机会轮换穿鞋,这在大人们看来有些幼稚可笑,但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下,孩子们的认真执着是老师们无法理解的,也正是大人所缺少的精神。这一段共用鞋子的内容中,有很多细节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本性。譬如,阿里怪妹妹跑得太慢了,害他迟到,但后来,他把自己得到的奖品——一支新笔送给妹妹,妹妹脸上露出的欣喜微笑是那么天真。这样一个小细节维护了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保持着两人的小秘密,那么纯洁与美好,两人之间因为小鞋子的丢失而换来的真情和成长中懂事成熟的美好是那么让人欣慰。

影片里最让我感觉揪心的画面是阿里跑步的时候,长跑时镜头处理得无声而缓慢,只有喘息声,只有期待,画面切换在回忆中,阿里不断地回想着给妹妹的承诺,即使有人把他拽倒,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当所有人都围着他欢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地问道:“是第三名吗?”多么令人揪心的一句话,多么简单又不渝的信念,虽然是超越,但只有阿里知道,其实他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

整部影片中,阿里给了我最多的感动,他对妹妹细心和悉心的爱,对父母的理解,对家庭的责任,这是一种在一般的家庭中已经缺失了的感受。我们看到,越是艰难的生活,彼此扶持的感情越是真挚。演员用最朴实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美好的信念:只要对生活、对世界充满信心和乐观的态度,就一定会有收获。以爱的名义奔跑,以爱的名义生活。

影片的最后一幕,我们看到阿里起了水泡的脚泡在池水里,这时,最富想象力、最美的瞬间出现了,一群金鱼围着阿里的脚轻轻地啄,像是在安慰他,像是在祝贺他,在淡淡的忧伤里,阿里好像成了天堂的孩子。典型的伊朗电影开放式结尾,背景音乐那么柔和美好。我们很欣慰,爸爸已经给孩子们买了新鞋,我们更能够想象得到孩子们得到新鞋子后的欣喜。

《小鞋子》“水滴石穿”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简单与真诚。导演马基德·马基迪以极其质朴的影像,用最单纯的方式拍出了最人性化的作品。看《小鞋子》是心灵逐渐感慨而温暖的过程,是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布莱松说:“一门艺术只有在保持它的纯洁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小鞋子》就具有这样的力量,它处处为我们传达着简单却感人至深的温暖——爱不一定要华丽的衣物,数不尽的零食才能表达,爱,就是当阿里发现莎拉的铅笔短到她的小手都握不住时,默默地将自己的笔放到她面前。不同地域的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的电影,但人类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坚毅是相同风格的。这也许就是这部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一只躲进麦田的母鸡

顾振威

好婆家的芦花母鸡丢了,这只喂了七八个月的芦花母鸡才给好婆下了十多个鸡蛋。

好婆心疼得直抹眼泪。丢了芦花母鸡,好婆实在不想活了。在男人下地干活的时候,好婆把绳子吊在了房梁上。站在板凳上,好婆把脖子伸进了绳套里。这时好婆想到家里该蒸馍了,该给男人洗衣裳了。好婆有气无力地从板凳上下来,给男人蒸了馍、洗了衣裳。

暮色渐渐笼罩了整个村子,当月亮在天幕上闪着皎洁光辉的时候,好婆忽然决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是生产队的社员,就能插秧、锄地、割草、收割,就能一天三场给队里干活。芦花母鸡丢了,明年春天可以再喂一群小鸡。

五月的南风一吹麦子就金黄了。割麦的时候,队里的社员在麦地里捉到了好婆的芦花母鸡。麦地里有麦子吃,有虫子吃,芦花母鸡在麦田里下了二十三个鸡蛋。队长把芦花母鸡递到好婆手里,微笑着说:“好婆,你真是因祸得福啊!母鸡找到了,你不费一粒粮食又得到了二十多个鸡蛋。”

好婆用手梳理着母鸡光滑的羽毛,嘴里喃喃着:“母鸡啊母鸡,我待你不薄吧?你咋舍得离开我呢?你离开我也就罢了,你咋跑到麦田里,偷吃生产队的麦子呢?你变坏了,我得和你划清界限。”

好婆把鸡递到队长手里,讷讷地说:“鸡蛋我不要,母鸡我也不要,我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

队长不解地问:“这是你家的鸡,你怎么不要?”

好婆内疚地说:“队长,这鸡在麦地里糟蹋了生产队的麦子,俺家里穷,现在连半斤麦子也没有了,不能赔偿生产队的损失了,就把这些鸡蛋和闯祸的母鸡送给生产队吧。”

队长好说好劝,嘴皮磨出了茧子,好婆也没要鸡蛋和母鸡。

第五生产队四十三户人家,二百三十一口人,怎样才能公平公正地分这一只母鸡和二十三个鸡蛋呢?队长闷头吸了三支自卷的纸烟也没想出办法。

恰巧老歪的阑尾炎犯了,在公社医院治病,队长把鸡蛋和母鸡送给了老歪的女人。

老歪病好后,铁壮的女人生了个丫头。铁壮家吃了上顿就得为下顿发愁,铁壮女人坐月子,哪有一分钱买鸡蛋?铁壮愁得嘴上起了燎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老歪把母鸡送到了铁壮家。

就这样东家缺了点灯用的油,母鸡就被送到东家;西家缺了吃饭用的盐,母鸡就被送到西家。

也有为母鸡生气吵架的时候。母鸡在大个子家下了三个鸡蛋后,大个子把母鸡送到了好婆家,好婆不要。大个子涨红着脸说:“我家暂时有油点灯了,这只母鸡本来是你家的,你家的生活又是这么困难,你为什么不要母鸡?”好婆叹了口气:“我家的生活是有点困难,但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队里困难的人家多了,你还是把鸡送给更困难的人家吧!”

在人们的精心饲养下,芦花母鸡毛色鲜亮,体态肥硕。投之以桃,就会报之以李,芦花母鸡每天都会下一个紫皮鸡蛋,它咯咯哒的叫声显得格外嘹亮。

四年后,蘆花母鸡的毛色灰暗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芦花母鸡老了,它只能屙屎不能下蛋了。下不出蛋的母鸡不是被抱到南家,就是被抱到北家。与以前不同的是,主动抱走母鸡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尽管人们精心地饲养着母鸡,有时还捉虫给它吃,芦花母鸡最终还是死在了好婆家的院子里,终年七岁零三个月——这在鸡的世界里,也算是老寿星了。

虽然人们馋得连屎壳郎也不放过,但队里的社员没一个提出吃母鸡肉的。在队长的带领下,神色凝重的社员们把芦花母鸡埋在了村子北边的麦田里,好事者还在埋鸡的地方栽了棵杨树。

弹指间四十多年就过去了,昔日细如麻秆的杨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微风吹来,杨树叶子就会发出哗哗的声响,似在娓娓讲述着过往岁月发生的温馨的故事。

【赏析】

一只芦花母鸡,因为意外丢失,使好婆一度悲痛欲绝,不想因祸得福,不费自家一粒米就获得了二十多个鸡蛋,这时不占公家一分钱的好婆将芦花鸡送给了生产队。成为共有财产的芦花鸡在其年轻的时候,从东家到西家,为各家带来了生的意义与喜悦;而在其年迈的时候,得到了殷实人家的精心饲养,老有所终,在杨树的陪伴下安于尘土。芦花鸡的一生,因误入麦田而开启了另一个新篇章,就好像是人生,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未来会是怎样。而芦花鸡的一生也告诉你,你曾努力为别人带来幸福,尽己之能帮助别人,岁月终将不会辜负你曾经的善意。这是一个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发生的温馨故事,在艰难岁月里,人们相互帮助,共同携手走过困苦的时光,令人珍惜与感怀的,是人们最宝贵的情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棵杨树是岁月最好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人与芦花母鸡在那个难忘时光中最温暖的情谊。

猜你喜欢

小鞋子芦花生产队
小鞋子的波尔卡
芦花飞雪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芦花
吟雪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仰望童年的天堂——影片《小鞋子》剧情简介
小鞋子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