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认同与就业期望相关性研究
2019-12-30孙德佳杨璐胡沿林
孙德佳 杨璐 胡沿林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状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就其他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历史较短,学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一般依托于母体学校,导致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认同度不高,又因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依托母体学校,其专业设置方面大多效仿母体学校,没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与各行业所需业务能力不一致,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期望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社会认同 就业期望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第一所独立学院创办以来,独立学院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截止到2019年8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65所,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出席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时指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突破800万,达到820万人;近8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6526万人,双创历史之最!”面对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刻不容缓。
一、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剖析
(一)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认同度不高
就其他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历史较短,学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一般依托于母体学校,虽依托于母体学校成立可独立学院学生毕业颁发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低于一本、二本的普通高校学生,因此造成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认同度不高甚至于有些企业全盘否认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造成“宁要名牌高校或关系密切且信得过的老牌母体学校的一般毕业生也不要独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的社会现象,这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令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
(二)独立学院过度模仿母体学校专业设置,缺乏办学特点
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依托母体优势,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和师资力量,所以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大多效仿母体学校,却又只学标不学本,导致很多专业课程的滞后,课程内容与知识结构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各行业所需业务能力不一致,造成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 此外,大多独立学院师资力量一般甚至匮乏,很多课程都需母体学校老师兼任或一人教授多门专业课程,教师又要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还需备课其他专业课程,难免分身乏术影响教学质量。
(三)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就业渠道狭窄
独立学院由于历史较短导致了很多工作不是很完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也自然较晚, 很多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处于逐步摸索阶段,对如何高效开展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有疑惑导致无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繁琐而责任重大的工程,独立学院缺乏专业化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开设的一些就业指导课也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政治任务”,学校的不系统和教师的不专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与一般本科毕业生同台竞争时处于劣势。再者,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院校与用人单位联系较少,为扩大社会认同感必然会迫切与社会企业合作,有时甚至会放低门槛或无门槛,为了提高就业率盲目将学生输送给校企合作单位,毕业生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过高或过低
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一般本科院校在校期间压力小,早期的约束力不足与家庭的相对富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坐井观天”,导致自身认识不足与自我的过于满足。独立学院对学生的毕业要求相对于一般院校要低很多,再加上独立学院与别所院校联系不深導致了学生的闭门造车,夜郎自大。这些毕业生在就业时只考虑自身的主观意愿,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身期望与现实的反差,导致自我怀疑,自身陷入被动,影响了就业。再者,有些学生上独立院校只为了混文凭或者逃避社会,这类人的就业期望不高,期望父母安排工作,延长就业甚至拒绝就业。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建议与思考
(一)打造学院品牌,提高社会认同感
首先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家在重视且积极扶持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独立学院应抓住机会,利用政府资源积极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知晓政策且积极响应政策,整合资源,让政府了解了解大学生就业难处且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来,学院紧跟时代潮流,了解社会所需,慢慢打造属于学院自己对的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与认同感。
其次,独立学院依托于本体母校成立也应充分利用母校优势提高自己,积极主动了解母体学校已有的企业资源与就业信息,共享母校优秀资源,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但切记照搬照抄,应清楚自身优势,了解自我特长,明确自我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学院品牌。
(二)培养王牌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历史较短且依托于母校成立,依托母体优势,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和师资力量,效仿母校成立专业确实可以快速使自身成长起来,但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法,想切实提升社会认同感,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应积极培养自身的王牌专业,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明确本地区的经济人才发展需求,有舍才有得,放弃一些陈旧专业,紧抓时代所需,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扶持自身王牌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不逃避独立学院学生成绩偏低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注重自身的教学改革,不仅要借用母体学院专业教师也应培养本校老师的综合素质,改善课堂氛围,完善学生考核制度,帮学生打基础造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举办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以致用,有激情想奋斗。
(三)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因材施教
首先应坚持市场化办学特色,结合自身实际挑选校企合作单位,禁止零门槛,不盲目构建就业基地单位,做到宁缺毋滥。积极收集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市场。努力建立有价值的实习基地并且让学生尽早融入其中 ,积极鼓励校外实习工作,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与职业认知感,将学生所学专业应用到实际生活里,在实践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应做到系统化 、个性化和专业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就业政策信息的公布、调整就业心理的咨询等,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打造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指导队伍,聘请专业指导教师,鼓励支持在校学生毕业留守母校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制定本校人才培养计划,将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做好跟进工作并作出指导,只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认可才能切实改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四)增强就业能力,养成危机意识
不同年级学生应制定不同就业指导计划,结合本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不只停留在大学生应聘技巧、礼仪的指导, 还应重视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设置年级培养计划,低年级重视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就业形势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并激励其为之奋斗。高年级应加强对应试技巧、妆容礼仪及专业知识培训等,鼓励学生多上台多发言多思考,颁布市场调查与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就业观,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实际情况,养成危机意识,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鼓励先就业后择业,鼓励自主创业,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增强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林,杨天乐.简论着力推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43-44.
[2]李秀刚.独立学院毕业生精准就业途径分析——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2):50-54.
[3]吕政阳,胡明辉,胡海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5):24-25.
[4]熊晟钰.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及其解决途径[J].职教论坛,2011(17):102-104.
[5]董宝胜,刘桂玲.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45.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