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2019-12-30卞进楠

时代金融 2019年32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金融支持波特

卞进楠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波特“钻石理论”,结合县域经济特点将这一理论进行修正,使之适用于县域经济分析。其次运用修正后“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金融需求、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与竞争方式、政府因素及分工协作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钻石理论”角度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生产要素方面,强化金融信贷产品体系建设;相关产业方面,发挥产业链的辐射作用;企业发展方面,支持规模经济与品牌建设;政府行为方面,注重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金融生態方面,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波特“钻石理论” 县域经济 金融支持

普惠金融能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让弱势群体公平、平等地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使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实现良好的互动,是发展普惠金融事业的关键一环。白银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县域经济发展还比较脆弱,本文基于波特“钻石理论”角度,对白银市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钻石理论”及其修正

(一)“钻石理论”概述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钻石模型”,又称“菱形理论”,实现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波特的“钻石理论”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由四个要素组成,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内加入了机会和政府行为两个变量。钻石模型的命名来自于这四个要素和两个变量所构建的菱形关系。钻石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表示双向作用,虚线表示单向作用),四项基本要素和两个变量的整体配合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竞争力。

(二)县域经济“钻石理论”的修正

基于前面的分析,本文运用“钻石理论”来研究县域经济问题。但是有两点需要修正,一是波特“钻石理论”认为政府是辅助因素,但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政府或制度因素已经成为引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因此,需要将政府作为决定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一项主要因素。二是引入县域间分工合作机制。“钻石理论”忽略了国家是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同样县域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因此县域间的分工合作关系也就成为影响县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修正后的县域经济“钻石模型”,如图2所示。

二、白银市县域经济金融概况

白银市因矿设企、因企设市,属于典型的矿产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占据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而以农业经济、第三产业等为承载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现辖白银、平川两区和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县域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2018年白银市县域生产总值达511.60亿元,生产总值超过100亿的只有白银区一个,景泰县只有54.97亿元。最高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是最低县域生产总值的4.33倍,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县域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9.72亿元,同比增长60.85%,财政自给率最高的白银区也仅为38.87%,最低的会宁县才占到6.7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2018年市属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39元,是同时期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4倍。

以县域存贷款表示县域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以县域生产总值表示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的走势可用图3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白银县域金融有了较快发展,县域存款额由2010年的348.44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701.80亿元,增长了2.01倍,县域贷款由2010年的186.64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655.13亿元,增长了3.51倍。伴随着县域金融的壮大,白银市县域经济却增长缓慢,县域GDP由2010年的311.18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511.60亿元,仅增长了1.64倍。同时,2014年以前,白银市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但2014年以后,白银市县域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渐消失,说明白银市县域金融运行效率偏低,金融脱实向虚情况严重。

三、基于“钻石理论”角度研究县域经济金融支持问题

(一)生产要素状况

县域金融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本资源,农村金融的供给突出表现为高风险、高成本、高门槛、高分化的“四高”特点。由于农户个体抗风险和资金周转能力比较弱,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往往会遇到资金回收难、周转难等问题。加之金融机构物理网点布置成本较高,年平均投入大约耗费200万,而农户地理分散度高,个体对资金的需求量又相对较低,使得金融机构较难覆盖成本。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金融机构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会有选择地承接业务,客观上给农村地区农户设置了较高的信贷门槛。2018年白银市9家商业银行中,贷款增速高的达25%,低的为-15.66%,各县区中,贷款增幅最高的达93.37%,最低的仅为-18.16%,相差111.5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各金融机构工作不平衡,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

(二)金融需求分析

与“四高”相对的是“四低”特征,具体表现为信用低、效率低、层次低、财力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不能有效实现农户数据共享。农户抵押担保不足给信用审查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土地、林地、农业设施等作为抵押物在确权、变现、流通等方面都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加之在农村市场,金融机构产品比较单一,按照农户特点量身定制的信用工具少,很多农户为了获得信贷支持,不得不在程序变通、政策扶持等方面跑关系、找路子,使得金融服务效率低下,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被抑制。此外,白银市各县区财政自给率均低于40%,其中白银区38.87%、平川区24.44%、景泰县10.23%、靖远县10.16%、会宁县6.72%,县域财政自给率低导致县域自我发展能力非常弱。

(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白银市县域经济在产业发展上还存在着上下一般粗的现象,产业链条短,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不”的特点。

第一,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比如会宁县大部分村以全膜玉米及马铃薯种植为主,具有当地特色的中药材、林果、蔬菜、农畜等产业规模小,多数村没有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第二,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强。白银市县域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布局分散。比如景泰县虽有菁茂、丝路林牧等几家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带动型龙头企业仍然较少,对本地区农产品消化能力小。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大多規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应对农产品市场波动、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比如会宁县大沟镇健民种植合作社年销售马铃薯3.6万吨,但贮藏能力仅为1500吨,大部分马铃薯只能低价销售。

第三,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不高。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分级、包装、贮藏、运输等标准支撑,对农产品品牌效益重视程度不够,全国、全省知名品牌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收益低,农民增产不增收。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

目前白银市县域中小微企业基本已经占到了全部工商企业登记注册数量的92.2%,涉及到建材、淀粉、蔬菜、食品加工等行业。民营企业规模小,地理位置分散,不利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形成和产业高级要素的培养。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贷款对接难,一方面,县域大项目、产业项目不多,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低,对信贷增长支撑不足,银行难以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银行难贷款;另一方面,县域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且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够透明,难以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企业贷款难。

(五)政府或制度因素

因为政府在制订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时过分注重GDP,金融在支持县域政府已审批项目时,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起信贷资金的损失。2012年9月,甘肃新鑫工贸有限公司、甘肃泰隆森矿业有限公司、甘肃铁川工贸有限公司、白银金阳光矿业有限公司、白银源盛矿业有限公司分别通过拍卖取得白银市平川区黄家洼5个区块的建筑用砂岩采矿权,实际以上企业开采矿种全部为铁矿,但政府出于追求GDP考虑,通过对黄家洼区域5个标段砂石料开采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巡视组、环保督察组相继对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重点督查。2018年2月下旬,白银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政策性强制关停黄家洼区域所有采掘活动。据调查,此次环境保护治理涉及辖内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资金约2.45 亿元,信贷资金面临重大损失风险。

(六)分工协作机制

由于群众受信息滞后、市场经济观念不强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农业信贷投入效益不高。各县区在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时,没有体现差异化、精细化,未能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及时指导农户调整生产计划,农业发展方向和主要农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县域经济分工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低,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各县不顾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盲目跟风搞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场等,结果导致部分县域出现了“烂市”现象。

根据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传统经营模式制约县域经济增长;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原始积累不足;三是现有经营体制不适合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从“钻石理论”角度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生产要素方面:强化金融信贷产品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构建“信用+信贷”模式为主的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体系,满足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等自主创业项目的小额信贷需求。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农业设施、活畜抵押等在内的多种农村产权质押贷款,激活农村资产,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三是推动小微企业金融创新。借助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推动地方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帮助小微企业供应商进行应收账款融资。

(二)相关产业方面:发挥产业链的辐射作用

一是找准本地域的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基地,在生产、供应、销售、运输等环节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垂直互动。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活跃流动,大量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在一定空间集聚,实现城乡一体化。二是加强县域间产业发展的分工合作。县域政府要制订精细化的战略规划,有效避免产业同质化问题,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三)企业发展方面:支持规模经济与品牌建设

一是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通过产业聚集的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整合,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低效益、低产能企业,转变传统县域企业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向专业化、公司化、集约化发展,加大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知识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转移与创新。二是注重企业品牌建设。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好的品牌可以为企业业务增值带来巨大的作用。建议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财税政策的支持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中小企业可以申请一定的资金支持,树立自己的品牌。

(四)政府行为方面:注重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本文对波特“钻石理论”进行了修正,将政府因素作为一项主要因素,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府不仅要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且要营造一种具有良好竞争与合作态势的经济环境。此外,要善于借助周边地区先进产业发展形成的市场需求与机遇来带动本地产业链条的完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协调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提供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与水平。

(五)金融生态方面: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农户“三信”评定和新型农村信用组织创建工作,推动“三信”评定与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有机结合,扩大信用评级在信贷领域的应用。二是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银行机构探索利用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为信用良好的挂牌企业开启“信用绿色通道”。三是完善县域征信基础设施。加快县域征信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和征信服务。推广个人信用报告互联网查询和网银查询服务,不断完善和拓宽征信查询渠道,提高征信服务可获得性。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2]陈卫平,宋述斌.“钻石模型”国外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前沿,2002(5):19-22.

[3]郑胜利.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1):87-93.

[4]于萍.资源型城市发展接替产业问题研究[J].调研世界,2007(12):18-22.

[5]徐建蓉.发展县域经济中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思考——基于钻石理论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5):12-15.

[6]王军,郭飞.资源约束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5-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景泰县支行)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金融支持波特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成为哈利·波特
勇敢的哈利·波特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