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图

2019-12-30编辑贾朋群

关键词:冰雹来源学者

编辑:贾朋群

SMOS卫星:在轨探测10年

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分(SMOS)卫星在轨10年,不仅超出了计划服役时间,还超额完成了其原始科学目标。SMOS探测的土壤湿度和海水盐分均是全球水循环中的重要要素,10年来SMOS得到的数据,推进了我们对水循环和地球表面与大气交换的认识。

来源:ESA

全球气象雷达覆盖

芬兰等多国学者在一项雷达数据应用的最新研究中,给出了目前全球气象雷达覆盖图。图中,假定每个雷达的有效探测半径为200 km而不考虑雷达的带宽、极化和局地地形等。图中标注的雷达信息来自WMO数据库,但该数据库并非包括了所有业务雷达。作者补充了数据库以外来自中国、菲律宾、越南和缅甸等国家的部分雷达信息。

来源:BAMS

气候变化让北美更加干燥

全球水通量大约有60%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进入大气。植物就像连接土壤和大气的“吸管”,控制着水如何从陆地流向大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认为,植被是决定陆地上能留下多少水的重要因素。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二氧化碳和全球变暖的综合效应如何改变‘吸管’的大小?图中给出不同气候条件下降水的分割情景。

来源:Nature Geoscience

2008—2018年美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账本

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最新一期在科学读图栏目给出2008—2018年美国能源在生产和消费两端的情景,指出过去十年能源清洁化的趋势如能维系,能源经济走向绿色的步伐会加快。

来源:Scientific American

用AI技术预报ENSO

韩国和中国学者在最新研究中,通过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开展多年ENSO预报。图中给出CNN模型构架,包括1个输入层(预报器),3个卷积层,2个MP(max-pooling,最大池化)层,1个FC(fully connected,完全连接)层和1个输出层(预报值)。

来源:Nature

风能科学中的巨大挑战

美国和丹麦等多国学者,在最新的研究中梳理了风能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需要面对的科学问题,并阐述了该领域面对的巨大挑战。如图,风能科学问题的挑战,在空间尺度上从全球天气系统到风机机翼边界层,在时间上从天气的季节扰动到次秒级动力控制,还包括电力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平衡等。

来源:Science

众包用于冰雹大小观测

通过众包方式获得冰雹大小观测数据,是瑞士学者最新创新活动之一。从2015年5月以来,活动通过App用户获得了59000个冰雹大小的数据。左图为2018年5月7日雷达降水观测与众包冰雹报告(蓝白色点)分布动画截图,右图为用户报告APP操作屏幕,其中冰雹大小用网球、高尔夫球和铅笔大小作为标尺,方便用户给出冰雹大小的准确信息。

来源:BAMS

多实例超级参数化

英国和美国学者在最新研究中,提出了多实体超级参数化(Multiple-Instance Superparameterization)的概念,并架构了超参数化CAM模式(SP-CAM)和多实例超参数化CAM(MPCAM)。图中给出CAM、SP-CAM和MP-CAM 等3种模式的原理图。其中SP-CAM参数化的第2行发生在CPM(云解析模式)尺度;同样的CPM尺度参数化也发生在MP-CAM集合平均之前。(图中简写词:GCM =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 CPM = cloudpermitting model; CAM =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SP-CAM =superparameterized CAM; MP-CAM = multiple-instance SP-CAM)。

来源:JAMS

观测海洋生物的运动

以保护海洋生物为目的的海洋环流观测已经渐成规模,包括直接和间接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在应用中。由于一些方法仅适用于某些物种,研究团队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监测海洋生物的运动。图中展示了跟踪、遗传、生物地球化学和模拟等方法以及这些方法上的联系。

来源:The Scientist

美国海军帮助NOAA维护海洋观测设施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战略风险委员会在最新发表的关于气候变化国家安全卫星的分析报告中,利用这张美国海军士兵修理NOAA浮标站的图片,说明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史无前例的风险,需要全国上下合作应对才是正确的选择。

来源:The Council on Strategic Risks

热带云凝结核的新来源

美国和奥地利等国学者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热带云凝结核(CCN)的新来源。图中左侧表示深对流云抬升边界层空气。较大粒子(CCN; 深蓝色圆)被激活产生云滴(深色中心的浅蓝圆),并通过高空降水和湿沉降排除(“湿移除”)。可溶性差的气溶胶前体逸出、氧化和形成新粒子,下沉时通过凝结和凝固生长,很多在到达边界层顶之前达到CCN尺度。这些CCN可充分影响云属性。

来源:Nature

猜你喜欢

冰雹来源学者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学者介绍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冰雹的优点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夏日冰雹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