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土猪养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2019-12-30张凤鸣王金勇郭宗义
张凤鸣 柴 捷 王金勇 郭宗义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重庆 4024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物质需要来看,我国人民正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民不再满足于低层次的“吃饱”“穿暖”,而开始追求“吃好”“穿美”。中国是世界上猪肉生产第一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图1、图2),猪肉产品在我国消费者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追求生活品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食品的风味和品质,而肉质优良的土猪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这为土猪养殖提供了高速发展的机遇。
图1 2018 年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及产量
图2 2018 年中国肉类消费结构
“土猪”是对我国传统品种猪的统称,如今广泛指在自然环境下养殖的猪,主要是区别于国外进口猪的一种称呼。近年来人们生活品质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猪肉的需求逐渐增加,土猪虽然存在生长速度慢、饲养成本高等缺点,但其具有肉质优良的优势[1,2],是外来猪种无法比拟的,这一优势也为其迎来了非常有利的发展契机。我国土猪养殖存在着产仔数量低、生长速度缓慢、规模化生产困难、销售方式方法不当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更好地发展土猪养殖业。
1 我国土猪发展存在瓶颈
1.1 土猪产仔数量低
曾几何时我国地方猪繁殖力相比于外种猪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近年来由于国外育种公司的高度重视和长期的育种投入,同时引进我国高繁殖力猪种对外种猪只的改良,外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巨大提升,尤其丹麦、法国和加拿大的长白猪、大白猪的产仔数已超过15 头/胎,高于某些国内的高产猪种。同时由于大量外种猪进入我国市场,且长期以来我国对地方猪选育工作的不重视,造成我国地方猪产仔性能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部分地方猪的产仔性能还存在下降趋势。我国猪种繁殖性能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1.2 土猪生长速度慢
生长速度慢是我国土猪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地方猪生长速度普遍在500 g/d 左右,而外种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 的生长速度普遍在900 g/d 左右,两者之间差距明显[2]。外种猪的高生长速度严重冲击了我国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地方猪种的生长速度仍是今后土猪养殖工作的重点。
1.3 规模化生产困难
我国地方猪具有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生长速度慢、料肉比高、屠宰率低、瘦肉率低、饲养周期长等问题(表1),这些问题造成饲养地方猪成本较高,使其商业化程度低,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
1.4 销售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土猪养殖方式是农村小规模散养,这种饲养方式严重制约了土猪肉的销售,其大部分猪肉制品流向农贸市场摊位销售,部分会流入餐饮业。此外,土猪肉市场缺乏标准、品牌少,消费者对土猪肉来源的不信任也制约了土猪肉的销售。目前土猪肉的销售产品单一,主要是直接售卖猪肉,相关猪肉附加产品(肉脯、香肠、腊肉等)销售少。
表1 各猪种生产效率指标比较
2 土猪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土猪肉主要有2 大类:一类是纯种地方猪,这些品种猪具有早熟易肥、母性好等优点,但存在生长速度缓慢、料重比高等问题;另一类是土杂猪,这类猪只主要是以地方猪为母本,外种猪为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此类猪只相对于纯种地方猪,具有生长速度快,料重比低等优点。这些土猪普遍体型较小,不适合机械化生产,更适合小规模散养,散养能够在满足动物福利的基础上,保证猪肉品质优良。
2016 年原农业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对我国地方猪品种进行了统计,目前,我国有90 个地方猪品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品种42 个,省级保护品种32 个;已灭绝猪种有横泾猪、虹桥猪等8 个品种,其中濒临灭绝的有岔路黑猪、碧湖黑猪等5 个品种;有24个地方猪种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已经建立相关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54 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6 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2 个。如何在顺利开展地方猪保种工作的同时,进行高效的土猪养殖是现阶段我国土猪养殖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2.1 加大选育工作, 提高利用水平
我国地方猪生产性能与外种猪相比差距巨大,生产成本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放弃地方猪的养殖,造成地方猪养殖量急剧下降。20 世纪90 年代生猪杂交改良工作逐渐在全国开展,也是导致地方猪存栏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早期科研工作者和养殖企业认识到了中外品种猪在性状上的互补差异,对中外不同品种猪进行杂交利用,由于在杂交利用前对亲本选优提纯的忽略,使得杂交利用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我国长期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利用,但其效果却停滞不前的根源所在。目前我国在地方猪保种上主要采取的是延长世代间隔、随机留种的方式,这使得地方猪的生产性能长期没有大的变化,但这并不适应我国地方猪保种利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王立贤等[3,4]指出应该将本品种选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本品种选育是提高本品种生产性能和稳定利用杂种优势的前提和最有效手段[5]。猪具有世代间隔短、繁殖力高、选育进展快等优点,因此通过对地方猪进行纯种选育,可以达到快速改良的目的,甚至可以改变其经济类型,如果坚持对我国地方猪选育10~20 年,其生长速度、瘦肉率、料重比等一些中等遗传力的性状将得到显著提高[4]。如莱芜猪通过长期的本品种选育实现了产仔数量、日增重、瘦肉率等指标的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料重比[6]。通过对金华猪的选育,成年公猪能达350 kg,成年母猪280 kg,体高达80~90 cm,经产纯种金华猪每胎产仔可达14.5 头,屠宰率达72.55%,生长速度可达780~800 g/d[3,7-9]。娄祥军等[10]对五莲黑猪进行了3个世代的本品种选育就实现了成年猪体重的增加。对于我国地方猪的选育工作,需要改变以前保种工作时遵守的“不变、少变或慢变”的思路,将本品种选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2.2 利用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利用
商品生产利用是保种工作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科研工作者需要在做好对地方猪本品种选育工作的同时,对其多种优良种质特性进行研究和发掘,更深一步挖掘其开发利用潜力,为其保种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鉴定基础,同时,鼓励科研院所或高校与地方猪保种或育种公司进行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共同研发。
我国地方猪种普遍具有耐粗饲、肉质优良的优点,太湖猪、莱芜猪、金华猪等猪种具有繁殖力高的特点,民猪抗寒能力强,内江猪、藏猪等对高海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中国地方猪的这些优良特性可以作为育种素材,进行杂交利用或者培养新品种或品系[11]。目前市场上部分地方猪的利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莱芜猪进行了长期的杂交利用,筛选出具有高产仔性能的杂交母本大莱母猪以及多个优良的商品猪杂交组合,充分发挥了莱芜猪的优良性状,在创造经济价值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促进了莱芜猪保种工作开展[12]。使用梅山猪与外种猪进行杂交利用,可以改善外种猪的肉质品质,同时能够提高后代的屠宰性能以及产仔性能[13-15],提高了梅山猪的经济价值。苏太猪是江苏省1999 年育成的瘦肉型猪新品种,是利用太湖猪和杜洛克猪杂交,经过多代选育培育而成的,其兼具高繁殖力和良好生长育肥性状的优点,同时也具有肉质优良、耐粗饲等特点[11,16],适合集约化中小规模猪场养殖。“巴民一号”是利用民猪为母本、巴克夏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形成的培养猪种,其既保持了东北民猪繁殖力强、肉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质,又继承了巴克夏猪的肉脂兼备、适应力强、生长快、易催肥等特点[17]。这些杂交方式和新品种、品系的选育为我国地方猪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对地方猪种进行改良利用时,应充分了解地方猪的种质特性并选择合适的外种猪进行杂交,通过杂交利用、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等方式提高地方猪的利用效率及经济价值,是目前我国地方猪种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2.3 打造特色品牌, 拓宽开发利用方式
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土猪产品还存在模糊认知,而且行业内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打造特色土猪品牌是促进土猪产品营销不可缺少的方式。打造一个品牌,首先,要树立和形成正确的品牌定位,抢占市场先机,获得广大消费群体的信任,利用品牌效应取得更大的效益。在进行饲养前生产经营者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宣传,以此确认自身发展布局的重心,同时要正确引导消费者。其次,做好产品溯源工作,让消费者可以方便的查询到产品来源,这对维护企业良好的信用和声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安全感,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土猪销售并不仅仅局限于猪肉,同时可以制作一些如土猪肉包、土猪肉丝、肉脯、腊肉(西南地区)等多元化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目前,我国部分土猪品牌的生产和利用模式值得广大后继养殖企业学习。就目前土猪生产来说,在饲养和销售模式上应该摆脱农户散养、猪贩回收、屠夫屠宰后售卖的模式,这种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利润,同时不利于品牌的打造。目前市场上,“壹号土猪”和吉林“精气神”等企业使用了“公司+基地+农户+连锁店”的模式,这些品牌企业在进行自主生产的同时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保证农户收益的情况下,更要保证土猪养殖的质量。同时以网易味央、巴山土猪等为代表的土猪养殖企业,将整个土猪养殖过程进行全程把控,同时对屠宰、包装、运输进行全程监测,建立产品追溯系统,确保土猪的整个生长及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这些品牌销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线下销售的同时也注重线上销售,拓展销售市场[18-22]。
2.4 因地制宜, 开展特色养殖
我国地方猪品种众多,其特点各不相同,所需生存环境也不相同,且由于其生长速度缓慢、料重比高等因素的限制不适合进行规模化生产,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生长特点及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特色养殖。如我国东北的民猪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同时民猪还具有耐粗饲、肉质优良的特点,因此在东北地区极其适合民猪健康生态养殖,这样能够在保证猪肉品质的同时,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13,23]。巴山土猪是利用了青峪猪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大巴山山区进行传统饲喂、科学管理,生产出具有雪花肉多、肉味香浓、口感细腻等优点的猪肉产品[13,24]。盆周山地猪具有肉质营养丰富、肉质滋糯、肉香浓郁的特点,在重庆涪陵地区采用人工沙地种养循环模式饲养盆周山地猪,这种饲养模式既能缓解猪只粪污处理压力环保问题,又能够为猪只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保证猪肉肉质品质[25,26]。虽然国内部分土猪养殖企业进行了相关探索,但受群体和市场的限制,目前土猪养殖市场仍存在随意引种、盲目饲养、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土猪养殖走因地制宜并开展特色养殖的道路是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