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化情境教学创设在高职医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30林淼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染色体生物学医学

林淼芳,杨 升

(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福建 福安 355017)

医学生物学是医学课程的基础,总结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内容;阐述了部分临床常见的遗传疾病的生物学发生机制;揭示了正常生命活动的奥秘和异常病理过程的本质,是医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学习课程[1]。医学生物学课程非常重要,但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概念抽象、知识点间的逻辑性较强等原因导致学生对知识点难以理解[2],尤其是我校高职学生,他们培养方式属于五年一贯制,初中阶段接触的生物学知识非常贫乏。

诸多研究人员将情境化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3-4]。所谓情境化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性地创造情境、影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氛围融洽,学生能够主动融入课堂,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5]。事实上,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都在进行情境化教学。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教师们并没有“情境创设”的概念,也不清楚自己正在创设哪种或哪几种教学情境,仅仅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探究,故没有将其巧妙运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列举了问题情境、语言情境、交流情境、比较情境、实验情境和信息化情境六种教学情境在医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核心是利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形成创造性思维[6]。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或教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如在讲授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疾病时,结合实例提问“两个中等身高的人婚配,为什么会生出身材高的孩子?为什么秃顶男性偏多,而女性却很少呢?”,学生熟知这些现象,但依靠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释,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再如学习21三体综合征时,教师指导学生不断设疑、推理:正常人体有多少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异常吗?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染色体异常会导致什么疾病?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逐步推进,化难为简,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 创建语言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古板生硬以及絮絮叨叨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咬字不清、方言迭出更是对课堂教学有着灾难性的危害。反之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往往会给课堂增添几分色彩,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医学生物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完全不够的,往往是刚背会过后就忘了,但如果通过形象有趣的语言(如口诀)把抽象、晦涩的课堂知识展现给学生,将极大的促进学生的理解。如讲授有丝分裂过程时,可用如下的口诀协助记忆:膜仁消失现两体(前期),形定数清点在板(中期),点裂体倍均两极(后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末期)。

3 创造交流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交流包括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相较于师生互动,教师有条理地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7]。在医学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章节可以恰当地创造交流情境。如进行“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这一内容授课之前,依据班级人数,设置若干小组,每组5~6位同学,每组选出组长,以便更好地组织学习讨论。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苯丙酮尿症?该病有什么临床症状?什么原因导致该病的发生?有什么方法治疗该病?课前布置问题,各组成员通过预习课本和查阅资料获得答案,最后进行课堂讨论,得出最佳答案,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最后,教师针对每组学生讨论后的总结性答案进行讲解和补充,以达到最终学习目标。

4 创建信息化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

医学生物学有许多内容是抽象的,尤其是细胞的超微结构、染色体数目形态以及遗传疾病的临床表现等内容,仅凭语言的讲述,学生根本无法想象到具体特征,故信息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首先,原本复杂抽象的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可以通过Flash演示。其次,一些教学辅助软件的巧妙使用,能够使得简单的课堂实验更加有趣。如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利用Phototshop将正常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非显带染色体照片中的染色体图形,切割成一个个小的完整单元照片。之后将这些单元照片导入到教师希沃白板系统,学生通过与教师相连的平板进行核型分析操作,学生可以先检查染色体数目有没有异常,然后找出性染色体,最后通过拖曳进行配对。再次,利用虚拟化教学系统,可以模拟实验操作,这对规范学生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全面地掌握医学生物学实验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5 创设比较情境,巩固学生记忆

所谓的比较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比较相关知识点,并显示要比较的事物特征。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自然迁移,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培养辨别思维的能力[8]。医学生物学的术语复杂,许多只是一个词的区别。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课本通篇讲授,学生难以更深层次地把握教学内容。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可以通过创造比较情境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对名词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如细胞膜和生物膜,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完全显性遗传和不完全显性遗传,吞噬和吞饮,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等);对名词相近的反应过程进行比较:如双雌受精和双雄受精,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坏死和凋亡;对生物的基本结构进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对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进行比较:蛋白质和核酸、DNA和RNA、染色质和染色体等。比较情境的创设使知识简单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得到了加深。

6 创造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在绝大多数时候,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这样的教学结局非常糟糕,学生抵触心理十分严重,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某些章节创设实验情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医学生物学有些内容仅通过简单的讲授配合板书或者有限的图片、挂图,学生难以理解。如遗传因子的传递是教学难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遗传因子传递的过程。此时,如果使用小磁块或磁性黑板进行演示,可以将静态图片和文本信息转化为动态过程,学生也可以在课后锻炼,教学效果良好。具体过程如下:先取红、绿磁块各4个,分别写上R、r,而后用白板笔在磁性黑板上画出亲本、亲本配子、F1、F1配子、F2代的细胞图,用R、r各两个磁块表示复制后的亲本遗传因子,然后边讲解边移动小磁块,表示遗传因子从豌豆亲本细胞逐次传递[9]。学生从前面亲本、配子、F1、F配子空着无遗传因子的细胞,较容易领会其中遗传因子传递中这个“遗传”的含义。

7 结语

总之,每种教学情境都有其相应的教学作用,但多样化教学情境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效果。然而对于创设哪种或哪几种教学情境是由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师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整体情况等因素决定的,当然这些因素也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考虑或注意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情境的优势,展现教学情境的魅力,也是高校教师的责任所在。

猜你喜欢

染色体生物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