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2019-12-30杨娟
杨 娟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50)
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即延安时期。党在延安时期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而且在进入新时代后的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用延安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成果来指导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不断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一、延安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延安十三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取得了极大进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不同的方面有序进行,在此后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进行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保障作用。
1.涌现一批爱国模范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很重视榜样的带头作用,一些爱国主义人士的先进事迹能带动大部分群众积极投身到生产建设以及抗战运动中去。
赵占魁作为延安时期工业方面的爱国代表人物,其克己奉公、不怕苦累的新式劳动者形象为人们所敬仰。农业方面,三五九旅于1939年回师陕甘宁边区后,凭借着毛主席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的口号,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将贫瘠的黄土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大生产运动得以顺利开展,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为更好地服务于抗日战争贡献了伟大的力量。三五九旅不但给人民军队树立了坚忍不拔的屯垦精神,也为边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爱国主义丰碑。
2.确立抗日民族爱国统一战线
“为了迎接新的抗日救亡高潮,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2]这次会议,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倡导并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路线,有力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1938年,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同志做了《论持久战》的演讲,这篇演讲针对当时国民党中的“中国速胜论”“中国必亡论”阐述了中国将要进行一场持久的对日作战并且最终将取得胜利。这篇演讲,武装了全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给人民群众和军队以必胜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群众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念。
学校教育也是延安时期的一大特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大批爱国青年涌入延安,但是抗战初期,党干部队伍严重缺人,于是,延安迅速响应为党和军队培养人才的号召,各种类型的学校建立起来,如党校、干部学校、军校等各种学校的建立,能够更加系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的培养。
3.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文艺作品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边区建设的过程中,也一直关注着人民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活动,在他的文艺作品创作理念中,其核心是加强爱国主义理念的教育作用。毛泽东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3]当时,日军的激烈进攻以及国民党的疯狂封锁激起了一大批爱国主义者投身延安、守卫祖国的理想信念,他们之中的文艺工作者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对爱国主义的歌颂以及倡导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号召流芳百世,直至今日还一直影响着我们。
首先,结合当时的国内环境创作的影视剧本广受好评。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促使爱国主义者更加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剧作家夏野士连夜赶写了剧本《保卫卢沟桥》。“剧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以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与敌人相搏的壮烈场面,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保卫卢沟桥!保卫华北!’‘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的吼声,激发了全场观众的抗战热情,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4]该剧本被上海戏剧界改编为话剧并同其它爱国主义题材的话剧一起进行巡演,巡演团队历经波折辗转来到延安,为当时的延安带来了胜利的曙光,也给延安的人民群众以及部队带来了必胜的决心和信念。
其次,歌曲作为一种最易被人民群众接受并理解的表达方式,相较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说,往往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远。广为熟知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的延安。如今,那个年代于我们已经相去甚远,但是歌曲里所蕴含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却始终被后人所铭记,爱国主义情怀早已经深深地熔铸在我们的血脉之中。
将美术创作融入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可以说成为了延安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色。抗日战争时期,军队中的美术创作者在行军途中常常借由壁画来宣传抗日运动,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带有故事情节性的壁画往往色彩斑斓,最是能抓人眼球,配合以简短的口号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宣传爱国主义的作用。著名的黄鹤楼壁画《全国总动员》创作于1938年,这幅壁画展现了前线将士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以及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还有当时在汉口的美术家们在黄鹤楼大墙壁上集体创作的一副宽60丈,长80丈的大幅壁画《全国总动员》,其规模之大是中国美术史上空前的。”[6]
以上的成果只是延安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不过,从中已经可以看出当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进展得非常成功,不论是对当时号召人民群众抗日、争取民族独立还是对增强新时代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二、我国中小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中小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中小学生对本国民族英雄的不熟悉。中小学生追星现象普遍,但追星对象主要局限于当红影视音明星中,例如,我国最大的社交网站“新浪微博”中,任意一位当红明星的粉丝数都能达到千万以上,而“关爱抗战老兵网”的粉丝数却不足五万,且因为“粉丝文化”的推动效力,各明星常年登上微博热搜榜,占据大量流量和关注度,而我们的民族英雄或是爱国主义积极分子却好似被人们遗忘,很少出现在推送榜中。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让考生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给出的材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例如林则徐、邓稼先等。遗憾的是,走出考场的一部分学生却表示自己不了解这些英雄人物,无从下笔,只能草草写完。
2.中小学生对本国历史的陌生。在四川有一位历史教师,当他和学生们谈论“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很多学生说“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提这干嘛?”对历史的淡漠会将人变成一个无根的存在,忘记历史意味着忘记耻辱。同时,对中共党史的陌生也导致红色教育基地被冷落。“红色旅游虽然计划很久,但至今仍然没有受到国内游客的青睐。红色旅游不仅受到国内游客的冷落,甚至也被旅行社看成最没有把握的旅游线路。”[7]红色旅游基地作为我党历史的重要见证,近年来却被游客忽视,不曾体会过党所经历的风雨和历史,就不会深刻理解我党在现如今所做出的各种重大决策,也就难以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8]
(二)我国中小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1.德育和智育的失衡。“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9]可是,由于应试教育大当其道,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当代社会的竞争逐渐数字化、比例化,导致“高分就是一切”的思想充斥了整个社会,从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忽视,更多时候是被当作任务完成而不是作为学生的必要能力去教育,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2.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陈旧。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学生德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普遍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状况,例如教师所讲内容陈旧,没有新意,没有结合当下实际,难以引起学生兴趣,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例如勾践卧薪尝胆这部分内容,对于21世纪的现代学生来说很难感同身受,因而难以深刻体会到勾践为了复国而励精图治的精神。学生作为社会中独立的个体,本身的行为特点、思维方式、思想内容都有其独特性,教师一味简单重复的灌输陈旧的爱国主义知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厌学的抵触心理。当代中小学生身处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外来文化大举入侵的时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强,而且信息时代事物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习惯了这一切的中小学生对内容陈旧僵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没有兴趣很正常。
我国中小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带来的危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规避这些风险就需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延安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有益经验,指导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优质人才。
三、延安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对新时代中小学爱国教育的启示
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学习并研究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对指导新时代中小学生在德育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中小学生加强民族自豪感、民族归属感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出一份力,同时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及针对性。
1.加强党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领导
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所以进展得如此成功,不仅增强了当时人民的民族向心力,而且对现在依然有其积极影响,就在于党一直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并且一直致力于增强中国的民族凝聚力。毛泽东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0]如果这个环节得不到保障,可想而知,我们将难以进行其他的任务。
新时代的到来,进一步要求我们加强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领导,除此之外,要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断创造适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线,从而增强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说过:“在干部会议中和在工作中,必须教育干部善于分析具体情况,从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决定当地当时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11]
2.树立爱国榜样和典范
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果中,爱国典范的带头作用影响深远,农业上有吴满有,工业上有赵占魁,还有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一点完全可以运用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去。我们知道,中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榜样力量运用得当将会在学生中间产生不小的作用。例如,三五九旅的感人事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放映这一部分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沉浸在三五九旅军人艰苦奋斗的经历之中,之后结合影像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自食其力的好习惯。除了历史上的爱国英雄,更要发掘出学生身边的爱国主义积极分子,将其感人事迹在校内甚至在校外宣传,使同龄学生模仿学习。这种通过树立典型、榜样的方法能引起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模仿。
3.探索符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爱国主义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发生着变化。例如在延安时期,我们的爱国主义就体现在打倒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渐提升,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我国申奥成功,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自然灾害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救灾,外国人开始说中国话……这些事件给我们国人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是被实实在在体会到的。因此,充分挖掘这些事件,并在学校宣传这些事件,调动中小学生的爱国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根本的、长久的,因此,我们要绝对避免空洞无味的说教以及流于形式的喊口号,要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结合具体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爱国主义情怀带来的精神满足感。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上,延安时期除了树立典型,还运用了各种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例如影视剧、美术作品和歌曲等。除此之外,还有歌剧、演讲等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运用最广泛的还数当时的报纸和广播了,各家报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广播里也宣传着英雄的英勇事迹,从而被人们所熟知。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迅猛,宣传工具早已不限于报纸广播和文艺作品了,网络的即时性方便了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指示在第一时间传送给大众。要改变曾经只从课本上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单一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图像、音频等;学校可以组织带领中小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红色旅游基地,充分体验前人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学校定期举行爱国主义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作文大赛、歌咏比赛,并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好各个传统节日,例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儿童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中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比如爱国主义知识技能竞赛;除了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外,要结合理论知识的巩固,例如每门科目都适当加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讲授时注意结合当下重大社会事件或国际事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总之,在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更加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宣传上的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