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论要

2019-12-3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话语马克思主义思政

时 统 君

(徐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近年来,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已成为一项热点课题而愈来愈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话语体系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定文化、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深深打上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印记,因此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和引领。就此而言,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是我们面对的必须完成的重要学术与政治任务。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20因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加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影响重大而深远。

(一)学习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成功的大会。大会最突出的贡献和亮点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举旗定向,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0因此,在大会胜利闭幕后不久,党中央就作出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决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指导,既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遵循,同时也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应有之义。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时代命题以来[3],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把握关键、立意深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表过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时代问题,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深刻内涵,而且成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特别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45。当前,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6],要对青年大学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41-42,引导青年大学生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坚持“四个正确认识”,增强“四个自信”,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进行过多次阐述并躬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政治传统,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须臾不可相离的。高校思政课作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着实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意蕴,对此,习近平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效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历史判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抓住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与时俱进丰富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内容,促进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实践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发展期待。

(四)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9]41特定的意识形态服务于特定的国家统治和特定阶级的意志需要,是政权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基础。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形势极为严峻,与各种意识形态相关的代表着各种社会思潮的话语体系在中国当下的时空范围相互激荡、交锋与耦合,激烈争夺各自的代表人群与影响范围,就此而言,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化解思想矛盾、掌握舆情动向、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精神凝聚力已内在的成为加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动因。以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对于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加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方法论原则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根本要义,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话语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话语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着力实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一)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相统一

加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必须遵循和适应话语体系建设所置身的现实背景和建设规律,其首要的根本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有机统一,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反映和回答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领域的诸多新矛盾、新问题以及与不同话语体系间的辩证关系。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文化多样化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背景,投射到话语体系方面,就是现实中体现不同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多样甚至是与自身针锋相对的话语体系,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采取鸵鸟政策,只会使面对的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这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甚至异质的话语体系纳入自身的研究视野予以批判审视不失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有效选择。毕竟不同话语体系间的对立和斗争实质上就是对话语权的争夺,而话语权的获得是需要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文化空间中真正实现的。为此,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一元主导,重中之重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0]41与此同时,还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关照现实语境下的诸多话语体系并对其内容进行甄别、吸纳、否定,在竞争与批判并存的发展格局中不断实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实效性的最大化。

(二)科学分析与价值澄明相统一

真理和价值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一原理体现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就是要坚持科学分析与价值澄明相统一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所谓科学分析,就是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价值澄明,就是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价值合理性为尺度对话语体系建设进行善恶道德评判的原则。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科学分析原则强调的是话语体系中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是非对错的判断问题,而价值澄明凸显的则是话语体系中存在的道义问题。基于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中的科学与道义、事实与价值并非相互抵牾排斥而恰如车之双毂、鸟之两翼,有机统一而并存不悖。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八个明确”、 十四条“基本方略”,无不彰显出在“科学判断中蕴涵着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以科学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11]。因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话语体系的有机统一,既需注重科学分析与真理探索性的话语建设,又要进行道义论证与价值引领类的话语构建,倘有任一偏颇,都无助于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生成。

(三)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所谓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指的是要在继承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已有优秀理论成果和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现状和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促进并实现自身话语体系的创新。历史上,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巨大成绩进而成为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就是与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一整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强力支撑分不开的。当前,就如何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这三方面话语资源,习近平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12]因此,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应当做到“溯其源而究其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之是继承,因为这是历史在旧基础上的发展;改之也是继承,因为这也是历史在旧基础上的发展。”[13]具体言之,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要求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必须汲取马克思主义话语资源的最新元素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其为指导,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以及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思想政治教育做法与经验,借鉴和摄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成分以及一切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赋予其清新的时代气息和蓬勃的生命意蕴,以更好的教育人、引领人、激发人。

(四)民族立场与世界视野相统一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统一体,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审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坚持民族立场和世界视野相统一无疑是其保持活力不断创新的又一重要方法论保证。所谓民族立场和世界视野相统一,就是要求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必须有助于中华民族利益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相结合,具有体现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的鲜明话语特色。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14],“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15]25基于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世界胸襟,习近平作出这样的判断:“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6]习近平的上述系列重要论述表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民族立场与世界视野相统一不仅仅是一种时空叙述,更重要的是昭明一种话语表达方式,即民族立场要解决的是话语体系建设面对的现实问题,世界视野要解决的是话语体系自身的问题,缺乏民族立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就会失去生机活力、失去源头活水,缺乏世界视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就不会有强大的理论说服力、足够的学术解释力。因此,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大地,回答中国问题,切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当下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坚持民族立场与世界视野相统一原则的不二遵循。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也为其实践进路的科学构建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特别强调这样的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的情感和行为习惯。”[17]41-42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是高校思政课承担时代使命的应有之义,既有助于前已述及的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下,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基本向度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所有方面、嵌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研究全过程,也就是不仅要在高校思政课的教材话语、教学话语还要在有关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活动开展等各个领域都要全面、全方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及其教育引领功能,进而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促成把作为文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当地内化为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把作为知识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当地升华为青年大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

(二)遵循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自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本人也明确说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8]因此,遵循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自觉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理想的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一种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以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为遵循指引着人民开展自觉行动去改造世界,并且在汲取前人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又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而与时俱进[19]。实践证明,自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对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发展面貌和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巨大变革。今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0]为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西方话语的强力浸淫,面对“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以及“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等诸多问题[21],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这些时代新情况、解读时代新问题,从而引领时代新境界,必须明确,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制胜法宝仍然是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这也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不断开启话语新空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成功经验所在和现实根本要求。

(三)夯实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保障基础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充分协调好系统构成的各种要素,综合发力,久久为功,夯实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保障基础,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下的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由于“话语体系是一定主体利益与意义的表达系统,价值观是话语体系的核心。”[22]为此,必须强化高校党委的治校主体责任,坚持高校党委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3]这就要求高校党委必须切实担负起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领导责任、政治责任,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要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话语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汇集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形成话语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健全完善话语体系建设所需的制度体系,确保实现话语体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夯实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保障基础不仅需要高校党委的坚强领导、把向定舵,而且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为此,打造一支素质硬、业务精、能力强的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是做好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这就要严把入口关,以国家规定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任职标准为依据,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健全工作竞争、考核、激励机制,督促和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自主学习、自觉进修,全面提升包括话语能力在内的自身综合素养。此外,加强平台建设以提供载体支撑也是夯实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保障基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下,加强平台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高度重视直接负责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二级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建设。要对标对表,以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为遵循,在组织领导与管理、思政课教学、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与影响、党建与思政工作等方面加大建设与投入力度,切实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载体支撑。

猜你喜欢

话语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