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谱写中国民航理论创新的新篇章

2019-12-30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航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强国理论建设

□ 中国民用航空局 高 俊/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航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航局党组始终牢牢把握建设民航强国这一全部实践主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实践的结果。理论成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深入学习、系统总结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民航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更好地推进民航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民航理论创新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12月新一届民航局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民航局党组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要总结这些理论创新成果,首先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按照层次和重要性,总结提炼理论创新成果一般有“块式” 概括、“条式”提炼和“条块结合”等三种方式。行业理论创新的着力点是回答和解决这个行业面临的时代课题。如何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是民航理论创新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建设民航强国是新中国民航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航全部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主题主线。“条”是纲,“块”是目。采取“条块结合”方式进行总结,能够比较清晰地对这些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提炼,也便于抓住重点脉络、理清相互关系。“条”就是围绕民航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本质是关于民航发展的理论创新;“块”就是落实“条”的要求、服务“条”的需要的具体创新成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本文将新时期民航的理论创新成果归纳为“一主八辅”的理论框架体系。其中,“一主”就是“条”,“八辅”就是“块”。

新一届民航局党组重大理论创新首先体现在民航强国理论创新上。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也是解决我国民航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设民航强国是实现民航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几代民航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历届民航局党组研究、思考、推动和创新的主题主线。新一届民航局党组围绕这一主题主线进行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对民航强国的目标构成、阶段判断、科学谋划和发展方向上。在目标构成上,提出民航强国应该具备“八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具有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具有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具有安全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具有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安保和技术保障服务体系;具有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体系;具有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具有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八个基本特征”是民航强国目标任务的“四梁八柱”,是民航强国播种的“八颗种子”,也是判断民航强国是否建成所依据的“八个标尺”,让民航强国的未来图像更加清晰,建设途径更加精准,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在阶段判断上,提出民航强国“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就是民航强国正处在制约瓶颈攻坚期、基本特征汇集期、新领域开拓期。“三期叠加”的科学判断意味着建设民航强国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建设民航强国目标既“近”又“远”、既“难”又“可实现”。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兼顾,重点解决瓶颈制约因素,不断增强基本特征汇集力量,奋力开拓新领域新战场。在科学谋划上,提出“一加快,两实现”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就是要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跨越;实现从多领域民航强国向全方位民航强国跨越。同时要求抓紧制定出台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并将民航绿色发展融入其中,以引领和推动全行业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而奋斗。这一战略目标适应了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全行业明确了民航强国的奋斗目标、时间节点和主要任务。在发展方向上,提出民航强国建设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要按照理念新、目标明、动力足、路径清、效益好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包括涵盖安全水平、保障能力、生产规模、运行效率、服务品质、经济效益的基础指标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特征指标。在试点验证的基础上,发挥其示范、引领、规范和指导作用,推动和实现民航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以好的标准、优的结构和强的动能,逐步形成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和考核体系。当前要重点做好第一批试点验证工作。

围绕民航强国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民航局党组创新工作理念、改革思路、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和党建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关乎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理论支撑体系。

——创新工作理念,形成了“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就是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完善三张网络、补齐四个短板。“一个理念”就是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和方略。“两翼齐飞”就是要把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发展作为民航工作的基本职责和工作重点。“三条底线”就是坚守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本质是正确处理好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民航发展环境。“三张网络”就是要完善机场网、航线网、运行信息监控网,实质是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基本建设、实现三者协调融合发展。“四个短板”就是要补齐空域资源、民航服务品质、适航审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短板,本质是要解决四个突出问题和矛盾。这一创新思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的统一,坚持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统一,体现了民航局党组抓主要矛盾和抓工作重点的工作方法,保持行业发展战略定力和坚定不移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创新改革思路,制定了1+10+N总体改革框架。“1”就是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10”就是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枢纽机场集散功能、运行信息监控能力、空域资源保障能力、民航服务品质、适航审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民航行政管理能力和民航科教支撑能力。这“十个能力”实质是要提高民航局机关治理能力,实现民航治理能力现代化。“N”就是各专项改革任务,如空管体制机制改革、京津冀民航协调发展、民航建设板块重组、民航博物馆、民航医院改革等,这些专项改革是“十个能力”重要补充和重要支撑。同时,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组织领导、会议制度,实现“四合一”滚动修订,发挥改革办和总召集人作用,创新督查督办和开展第三方评估。这些理论创新和措施明确了民航改革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体现了“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放出活力和动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服出便利和品质,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破解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创新安全管理,夯实了航空安全基础。强调做好航空安全必须坚守“一个底线”,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三个平衡”,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坚守“一个底线”就是始终把民航作为政治性很强的行业,将航空安全上升到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始终把确保航空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和生命线,科学制定安全标准,压实安全责任,以隐患零容忍的态度,确保行业绝对安全。抓住“两个重点”就是要抓住战略引领和统筹协调,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做到“四到班组”,开展专业人员作风建设,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化解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实现“三个平衡”就是努力实现运行总量与保障能力、运行标准与安全裕度、安全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的匹配。处理好“四个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效益、正常、服务之间的关系,认清安全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安全管理处于转型升级期、安全运行处于风险隐患交织期、安全环境处于全面防控期的阶段性特点。这些理论创新和措施进一步创新了安全管理理念,改进了安全管理方法,夯实了安全基础,掌握了航空安全的政治性、持续性、阶段性和基础性规律,把握了安全主导权,实现了安全工作从经验型管理向阶段性科学判断、规律性全面掌控的转变,保持了航空安全持续向好态势。

——创新服务工作,提出了系统服务思路。始终把真情服务作为底线要求,先后提出“资源能力是基础、信息畅通是核心、协同联动是根本、快速处置是关键”;“系统谋划、精细管控、严格治理”;“深化改革、创新制度、补齐短板”;着力构建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政府四个责任体系。始终把提高航班正常性作为民航服务工作的牛鼻子,坚持系统化谋划,精细化管控,法制化管理,将航班正常率与时刻、航权、运力和设立分子公司等挂钩,形成协调决策机制、考核倒逼机制。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作为第一要求,连续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提升行动,先后提出八项和九项服务承诺等政策措施,将服务质量管理扩展到旅客航空出行全流程,既重视普遍性问题,也重视特殊性问题;创新民航特色服务,关注弱势群体和军人等特殊群体。这些理论创新和措施标志着民航服务和航班正常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精准,主体责任更加明确,行业服务治理体系更加完整。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完整建设思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在机场建设方面,提出要实施现代工程理念,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等四型机场;要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平安、绿色、品质、廉洁等四个工程,打造成为国家发展的新的动力源;建设3个国际枢纽和7个地区枢纽,构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差异发展、分工协作、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在空管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四强空管”目标任务;建设持续安全的保障体系、运行服务体系、企业管理体系、空域管理体系和通航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加快“三大中心”建设步伐,努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体现中国特色的空管服务商。“四强空管”成为空管系统发展的总目标、改革的总方向和制定政策的总依据,“五大体系”成为空管改革的总抓手。这些理论创新和改革措施为新时期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建设原则、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

——创新科教工作,推进了全面改革。系统提出了民航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三出四型五基地”和“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三出”即形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四型”就是要创建基础技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开发型、成果转化枢纽型和技术政策暨服务智库型科研院所;“五基地”就是要打造民航基础技术研究基地、应用技术开发基地、核心技术产业基地、成果转化效益基地和创新人才发展基地。“三个阶段目标”就是为服务“一加快,两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民航科教发展目标任务,推进民航科教创新联盟,加强与中科院、华为等单位战略合作,实现民航院校内涵式发展,着力发挥科教的基础、支撑和战略作用。这些理论创新和措施,抓住了工作着力点,谋划了工作目标,培育和形成了一个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多层次产学研深度融合、多领域开放发展的民航科教创新工作格局。

——创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战略是民航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机场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步伐;建设12个临空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成都首个航空产业园区,布局雄安新区和大兴临空经济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民航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海南自贸区和自由港建设等战略中的独特作用和比较优势。服务于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双边航空协定、航权、航路、航班时刻综合效益,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通航,支持各地自贸区建设,服务上海进口博览会,拓展民航发展国际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支撑。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围绕国产大飞机项目,加大适航攻关力度,改组成立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创新组建江西适航审定中心和中国商飞适航办公室,推动我国航空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制造强国战略。服务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推进国家空域体制改革和空域精细化改革为重点,坚持主动融合、全面融合、精准融合,以地面融合促进空中融合,以空中融合带动地面融合,加快军民航空域融合、地面融合、信息融合和标准融合以及援藏机场建设3+1项目落地,为构建一体化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这些理论创新和改革措施明确了民航服务国家战略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为民航强国建设拓展了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

——创新党建工作,实现了风清气正。全面加强民航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成立民航局党的建设、党风建设和巡视工作三个领导小组,加强民航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并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5个派驻纪检组试点,加强巡视巡查,实施专项治理,实现全覆盖。总结提炼“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一当代民航精神。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提高专业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开展劳模大讲堂和技术竞赛活动。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做到“畅想主旋律、把握主动权、打牢主阵地”。这些理论创新和改革措施全面加强了民航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转变了工作作风,培育了先进文化,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

总之,建设民航强国是民航工作的主题主线,总体工作思路是实现民航强国的方法路径,改革总框架是民航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是民航强国建设的底线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和教育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是民航强国建设的价值追求,加强民航党的建设是民航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是民航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对民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的结果,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续写了新时代民航理论创新的新篇章,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目的,也得到业内外的广泛认同、支持和鼓励。

始终以推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为目标,中国民航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特色和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征程、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新机遇,中国民航站在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起点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同时也为中国民航理论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环境、空间和土壤,要重点把握其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是要科学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武装。保持理论创新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是坚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握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主要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方略”,是做好民航工作、推进民航强国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握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要让创新成为民航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成为民航发展的内生动力、绿色成为民航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成为民航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民航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民航工作的基本遵循。在民航强国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其中的民航重要产业论、民航安全发展论、民航服务质量论和民航精神引领论的思想认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强国必先强智。建设民航强国,不仅要在硬实力方面世界领先,而且要在软实力、影响力和话语权方面引领潮流。当前,破解民航改革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前所未有,需要有更多的理论创新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要把民航强国建设推向前进,就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工作,全面落实习近平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兼顾、系统把握好民航强国建设的主题主线、方法路径、动力源泉、工作底线、重要基础、重要支撑、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正是新时代民航理论创新的理论逻辑。

二是要深刻把握其中的时代逻辑。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保持理论创新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是把握时代脉搏。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民航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当前民航发展规模已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民航的贡献超过205%,但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高。高质量发展是民航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改革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民航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求民航系统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加快民航强国高质量发展。把握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根本性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民航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结构问题,比如以胡焕庸线为划界的东西部地区结构、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之间的市场结构等;“不充分”的问题,如支线航空、货运航空、低成本航空和支线机场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民航要把价值目标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航空出行需要上,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把重点放在解决需求旺盛与保障能力不足这一民航主要矛盾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握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发展战略,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具体的目标任务,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原谋划整体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蓝图,方向性更加鲜明、激励性更加强大、接续奋斗品质更加坚毅,对各行各业都提出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要求。方向清则思路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民航工作的重要原则。要发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和新的动力源的作用,就必须全面把握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适应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谋划好、落实好“一加快,两实现”民航强国发展目标。这些创新思想全面把握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客观分析了民航面临的主要矛盾,主动适应了国家新征程新要求,这些正是新时代民航理论创新的时代逻辑。

三是要深刻把握其中的实践逻辑。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是一个既近又远、既难又可实现的奋斗过程。保持理论创新强大引领力的关键是把握新时代民航理论创新的特点和规律。把握渐进性的特点,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航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民航管理体制。中国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由40年前的1.6%增长到目前的31%,通用航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航空工业科技成果不断问世。我国民航发展具备了由“大”到“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要条件,民航理论创新要着力研究解决“从大到强”这个渐进性特征很强的问题。把握复杂性的特点。我国民航强国建设与西方民航强国发展道路、发展路径、发展环境有本质区别。发达国家的民航强国具有制度成熟、结构定型、速度缓慢等突出特点。我国民航发展具有发展环境复杂、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充分、保障能力不足等突出矛盾,但是具有发展速度快、社会需求大、社会流动性强、富有创新活力等特点。我们的发展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民航发展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西方经济学家设想的模板,更不是其他发达国家民航发展的再版或翻版,民航理论创新着力研究解决“既近又远”这个复杂性特征很强的问题。把握后发性的特点。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消费市场,特别是在网络规模、网民数量、手机用户、社交媒体参与人数、电子商务交易额、网购人数、移动支付额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催生民航运行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深刻变革。我们有体制优势和技术后发优势,加快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民航强国建设步伐。民航理论创新要着力研究解决“既追又赶”这个后发性特征很强的问题。这些正是新时代民航理论创新的实践逻辑。

民航强国的建设过程就是从大到强的过程,也是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于民航局党组高度重视时代的声音,回应人民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民航实践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理论问题,全面把握了民航强国的历史脉络、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不断推动民航发展的理论创新,从而开辟了民航强国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谱写中国民航理论创新的新篇章

进入了新时代,民航局党组提出了建设民航新型智库的基本原则、目标要求、作为空间和保障措施,民航理论创新要顺应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立足民航、展望世界,提炼总结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的实践经验,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特征入手,探索理论基础—理论架构—理论观点的创新路径,全面构建具有民航特色、民航风格、民航气派的中国特色民航理论创新体系。

一是坚持理论自信,推进民航理论创新高质量发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科学理论是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自信也来源于成功实践。新中国民航70年,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航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既证明了民航理论创新成果的巨大作用,又增强了我们的理论自信。这一自信并不在于它提供了民航现代化的“国际标准”,而在于它代表了一种信念,那就是坚持从国情出发、以解决民航现实问题为导向,同时以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积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经验,走出了一条民航高质量的理论创新之路。这一创新之路就是民航高质量发展之路,核心内涵是“好不好”、“优不优”、“强不强”的问题。要把“好不好”作为理论创新的主要依据。“好”就是成果好、人才好、效益好。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民航理论创新领域的行业发展政策、财政投入政策、人才支持政策、法律保护政策。推进民航新型智库建设,形成“三个一”建设格局,也就是依托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办好民航高级政策研修班、依托中国民航大学抓好民航高质量研究中心建设、依托中国民航报社建好民航新型智库平台。抓紧出台推动民航理论创新工作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和考核体系。要把“优不优”作为理论创新水平的主要标准。“优”就是坚持质量第一,品质为先,就是地位要优先、资源要优化、成果要优质。要优化工作思路、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优先出台理论创新政策、优先安排资金、优先配置资源。要倡导创新文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新技术运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要把“强不强”作为理论创新工作的主要方向。“强”就是引领能力强、支撑能力强、保障能力强。集中体现在高水平的理论创新、高效率的成果转化、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上,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创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总之,要坚持中国特色民航改革发展之路、理论创新之路,构建起与美国、欧盟创新发展“三足鼎立”之势。

二是讲究科学方法,推进民航理论创新稳中求进,形成“三方突破”之势。多年来,民航理论创新成果为我国民航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理论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具体表现在:原创性少,同质化研究多;对理论研究人员的激励和保障明显不够;高端领军人物缺乏,对决策支撑不够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推进民航理论创新在原创性、阐释性和方法性理论创新上取得明显进步。加强原创性理论创新。回顾百余年民航管理理论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从着眼组织制度到强调组织文化、从关注秩序到注重变革、从关注局部到注重顶层设计、从关注战略制定到注重战略执行等方面的变化。要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基础研究,创建新原理;加强学科建设和创新融合,既重视微观经济学,加强对全要素效率的研究,也重视宏观经济学,加强对总量的分析;要围绕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形成新的航空经济学学科体系。加强阐释性理论创新,要拓展研究纵深,加强对人类航空历史、中国航空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民航发展历史的研究,全面客观地总结我国民航发展的历史脉络、主要经验、产业结构和质量效率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对最核心、最实质的内容进行新的论证和分析,提炼成为理论,更好地解释实践、指导实践、引领实践。加强方法性理论创新,要创新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新的研究原则、新的研究模式和新的研究方法。要借鉴吸收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理论成果中的案例研究、计量研究等研究方法和博弈论等分析方法,提供有益方法滋养。总之,要努力在原创性理论创新、阐释性理论创新和方法性理论创新上形成“三方突破”之势。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为民航理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形成“三面协同”之势。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关系密切。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证、科技创新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在建设民航强国的进程中,需要把握和研究的问题很多,要通过深化改革,善于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加强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体创新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基础。要抓住建设民航新型智库建设的契机,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打破行业限制,加强与业内外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强运输航空、货运航空、通用航空、支线航空、航空经济、规模经济、网络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的理论研究,以新的理论创新带动其他方面的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等特点,实质是要围绕构建民航现代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着眼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构建不同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制度和新机制,为航空技术装备性能发挥作用提供空间、为民航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通道、为企业强化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动力、为民航新业态新产品培育成长提供土壤,做到制度规章标准与时俱进,制度规章标准执行令行禁止。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难以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上。差距就是动力。我们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着眼智慧民航建设,以未来民航为场景,以“四型机场”和“四强空管”为抓手,努力研发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把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理论创新提供科技支持,形成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三面协同”之势。

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民航强国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民航理论创新体系,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武装、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强国理论建设
坚持理论创新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纺织强国再出发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习强国”礼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秦晋争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