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00后”群体中的亲和力

2019-12-3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论政治思想

高 丽 娜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天津 301636)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又进一步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的论断为我们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从2018年开始“00后”学生陆续走进大学校园,他们成为了我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对象。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教育方针,抓住“00后”群体的新特点,努力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被“00后”学生群体喜爱接纳和认可,是新时代面对新对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结合“00后”学生群体的特点探讨了新时代面对新对象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提升教育亲和力的一些对策。

一、针对“00后”谈亲和力问题,重点不在夸大特殊性,而在寻求弥合差异的路径

从代际理论角度来看,所谓的“00后”就是指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我们对不同年代的人加以区分和关注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不仅在自然属性上存在差异,也存在社会属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需要,价值理念,生活(生存)处境,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语言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3]。代际理论还指出,在相对静止或变迁非常缓慢的社会环境中,代际“变迁的节奏是渐进的,以至于新的一代从其先辈演化而来时,并未有明显的断层”[4]。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节奏的加快,代际之间在文化上呈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和断层。“00后”成长于社会环境变迁极快的时代,这使得“00后”群体在文化、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上与前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差异。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每一代人都会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产生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审美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选择。“00后”也不例外。

我们把“00后”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针对“00后”这代人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问题,应充分认识到“00后”群体不同文化特征产生的必然性。我们的着眼点不在于强调“00后”的特殊,而在于要充分分析“00后”的差异性,找出弥合不同代际之间差异的路径。努力按照“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的方针,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贴近“00后”,从而被“00后”接受和认可,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代际之间顺利衔接和传承。

二、尊重“00后”差异性,探究触发“00后”的“梗”

“00后”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00后”学生与教育者的社会文化差异,也体现在这个群体内部的差异性。“00后”的家长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因为探索而呈现出多样化。例如他们既注重解放孩子的天性,又无法脱离传统教育的束缚。这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成就了“00后”个性鲜明且异质性大的群体特征,而包容的社会文化和多元的价值理念又巩固了这一特征。

所谓读懂“00后”的“梗”,就是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差异性的性格特点和价值理念,理解他们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找到他们情感的触发点,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一)深入透彻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伴随文化差异性的增大,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就需要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力度。在具体工作中除了要了解学生基本信息,还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生入学初,通过基本信息卡登记等方式了解新生的人口学相关信息,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还要通过班会座谈和一对一面谈等方式尽早尽快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学特征,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入学初,要抓住关键时间点和学生家长建立有效联系,对于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要及时通过沟通了解学生成长经历和重大生活事件,并且努力得到家长的教育支持。生活中多与学生接触,关注学生网络动态,深入到学生身边,多去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言行等多种方式走近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价值导向,思维模式。

(二)共情是在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共情又称同理心,也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共情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它不仅适用于心理咨询,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往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都按照传统理念和标准衡量引导和塑造学生,告诉学生什么是标准答案。遇到学生价值理念不同,特别是一些非传统非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大多先是惊讶之后就是武断地否定,忽略了对他们想法合理性的探求。实际上每一种理念和行为都有其产生的原因,面对哪怕是一些听起来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者错误的做法,我们也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他们的逻辑去思考,才能看到他们的问题,才能切中要害,给予有效的引导。

三、理论教学接地气,打造“00后”愿意“追”的政治理论课

很多人认为“00后”只关注自己的小世界,实际上“00后”的学生充满爱国的热情,关注国家的命运。在建国70年之际,我们就看到了无数身边的“00后”通过各种方式观看阅兵式,探讨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他们认为实现中国梦和他们息息相关,并愿意为之而奋斗。作为强国一代的“00后”已经“上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他们心中虽萌生了为国奋斗的火苗,但还缺乏坚定信念和指引方向的灯塔。在笔者与学生访谈的过程中,谈到个人理想和道路的选择时,他们主张自主选择未来的道路,他们的人生目标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他们坚信奋斗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他们又以取悦自己为人生态度,认为工作和生活都要以自己开心为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面对这样特点的“00后”群体,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坚定学生的信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目标,引导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1]。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常常遭到“00后”的冷落。教育具有连续性,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是一个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脉相承的体系。“教育对象就是因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形象不佳,以至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排斥任何施教,甚至在尚未参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就给出不够客观公允的评价和评判,影响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的接受。”[5]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不良刻板印象,集中表现在他们把思政课看作理论课、背书课,没有找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误解,从而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对思政课具有一定的忽视甚至抵触心理。因此我们要从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着手,提高理论课的亲和力,要打造学生主动听,喜欢听,能接受的课程,让“00后”的学生像追剧一样热情地追课。

(一)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让个人目标与教学目标彼此融合

我们课程的教育目的是不仅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有用之才,还应该使他们成为“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6]。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站在宏观的社会层面谈理想,还应该立足微观的现实层面谈需求。要充分关注个人的需求与成长,尊重学生差异性的人生选择,鼓励他们通过奋斗实现人生目标。

学生的目标设定看似千差万别实则具有很强的共性。但是他们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更容易被事物外在色彩斑斓的表象吸引和迷惑,不容易抓住事物背后蕴含的真理性的共性。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和引导他们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例如“00后”渴望成功,他们眼中的成功者可能是马云,可能是电影里的拯救地球的宇航员,可能是某位明星。他们想成为马云,可能更多看到的是马云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想成为宇航员,可能羡慕的是探索宇宙的新奇和壮举;他们想成为明星可能想体会的是受人景仰一呼百应的荣耀。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促成这些人成功的共同时代背景和精神品质,让他们明白国家强大才能为个人发展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不断奋斗才能成就理想。当学生的个人目标得到了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目标和我们教育的目标是方向一致的,我们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理想时,他们就不再会去拒绝。

(二)因时而变展开教学,让理论教学接地气

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不接地气的原因在于其内容理论化,实际上根源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于如何讲理论。如果理论的讲解只是照本宣科,语言抽象难懂,学生自然会产生认识上的迷茫。如果理论的讲解与实际生活脱节,理论就变成了高大上的知识,学生就会很容易失去兴趣。

面对理论讲解的难点,我们的教育者不能望而生畏,更应找准方法坚定理论教育。让理论变得接地气,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讲他们愿意听、听得懂的事。

首先我们要改变枯燥令人费解的话语体系,多用“00后”听得懂的话讲理论。如今网络流行语已经融入“00后”的日常话语体系,教师们在授课时也应不断扩充自己的语言体系,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改进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道理。要以学生关注的生动事例揭开理论讲授的序幕,再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阐述理论的真理性和必然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授课者也要不断修改教学方案,不能一本讲义不断复述,要努力适应学生,尊重学生群体差异性,多用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诠释概念,多用鲜活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讲通道理。

最后,我们的理论学习要充分重视理论背景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中大部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和认识能力不足,“00后”在理解政治理论时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00后”的学生出生在社会经济和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物质供给富足,没有剥削压迫,也没有战乱。历史对他们来说只是想象,他们自然难以深刻理解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富强的革命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去深入挖掘理论的历史根基,努力“强化体验情境,让教育对象在情境中参与、体验、感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7]。我们的教学既要有历史的讲述,也要重视感受性的引导,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与联系,通过影像资料、情景模拟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形象,实力“圈粉”“00后”

“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在“00后”身上仍然适用,但是“00后”的学生对教师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还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

“00后”对教师才华和品德的追求并未发生改变。对于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准高的学者“00后”充满敬仰,他们会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各种形式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打call”,还会把老师的经典语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前的一些教师也确实存在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不足的情况。有些人对于自己讲授的内容没有真正做到学通、弄懂、做实,他们在课堂上自然无法展现出应有的理论自信和文化素养,学生对于这样的老师不喜欢。再加之他们对教学内容本身理解不够深刻,不能结合实际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对于这样的内容不爱听。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形象。

(一)不断提高自身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课下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做到厚积薄发,“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的文化要有坚定的信念,对于我们的理论要有深刻的理解,对于我们的道路要有充分的自信。这样我们才能有底气,才能确保我们在每一次课堂上和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最好的状态给学生呈现出最好的内容。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我们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1],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

(二)做“00后”的教师还要注意个人外在气质和形象的管理

“00后”是追星的一代,大部分“00后”对明星的狂热都是“始于容貌,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在“00后”的眼中,才华,人品,形象虽有侧重但也都是必备因素。他们这样看待明星,也这样看待身边的人。他们对教师的形象也格外在意。我们都知道首因效应的重要性,尽管第一印象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教师如同课程的门面,教师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为人师表,做到穿着得体大方,符合教师身份,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每一堂课。

五、教育与生活融合,用“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陪伴“00后”成长

他人眼中的“00后”是叛逆的,青春期的他们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叛逆的小孩最常对父母说的就是“以前你不管我,现在也别管”“你根本不了解我”这一类的语言。孩子的言下之意是,以前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现在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你都不了解我的想法,我为什么要信你的。所以现在大家才强调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思想政治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样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法走进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学生自然不会听,不会信。另一方面,正是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耳濡目染的熏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亲和力,就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陪伴和贯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用贴合生活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找到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道路

网络、移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00后”被称为“屏幕动物”,手机app是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资源,“走进青年大学生的虚拟生活,搭建和青年大学生深度沟通的信息平台,走进青年大学生的内心世界”[8]。网络信息呈现出丰富且多元化的特征,既有积极健康的内容,也存在错误的导向和价值宣传。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的思想健康教育要把控好这一新战场,为“00后”打造一个干净清新的网络世界。网络时代贵在速度,重在权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第一时间为青年学生解惑,不给那些用心叵测的键盘侠先入为主误导学生的机会。要充分重视时事政治的教育,面对时事变化,国内国际事件和重大校园事件,要及时给予权威且正面的引导,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

(二)立足生活渗透思想,“润物细无声”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与生活的契合度。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是“上课来,下课走”,忽略了课程后生活中的育人环节,缺少校园文化的培育。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常常无人解答,自己翻看书本又无从解答。对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网络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常常不敢说,不会说,不及时说,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缺乏对学生及时有效的正面引导。

今后的教育必须改变这些弊端,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要给予耐心的疏导,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针对“00后”关心关注的日常生活话题,也要抓准时机给予适度的引导。例如前不久某明星偷税漏税新闻一度高居新闻榜首,学生也十分关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就纳税的问题给学生做权威的解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诚信做人。生活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敏感问题,我们也应给予答复,而非避而不谈,不要把问题搞得神秘化,要以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站在时局的高度引导学生。

(三)培育校园文化,打造育德育心相结合的教育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还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弥漫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思政引领文化,以文化浸润思政,“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通过学风考风建设、宿舍文明建设、传统文化学习、树立道德模范典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积极的价值理念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综上所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00后”群体的亲和力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差异性,要本着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使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师和课程的魅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悦纳和认可;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以有温度的教育引导投入情感,达到共鸣,从而将教育内容内化于心,达到育德与育心的高度结合。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