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樊建川自述:拼命硬干的奇迹(上)

2019-12-30

北广人物 2019年46期
关键词:卢沟桥馆长抗战

樊建川,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建川博物馆馆长,从军校转业,曾任宜宾市副市长后转身下海,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如今,他是建川博物馆馆长。

坐落于成都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 亩,涵盖抗战、地震、民俗、红色年代四大系列共25 个博物馆,包括壮士广场、手印广场2 个主题广场,藏品总数逾800 万件(国家一级文物达329 件)。

由樊建川口述、李晋西执笔的《大馆奴》一书从他的童年写起,基本讲述了他大半生的经历,而筹建建川博物馆聚落前前后后的往事则是该书重点。口述式文体令该书文本生动、流畅,不只记录了樊建川经历丰富又不乏起伏的人生,也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某种变迁以及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其中的甘苦、数不胜数的馆藏精品来之不易的故事尤为动人。某种意义上,这本樊建川的个人口述回忆也可视为建川博物馆聚落的传记。

使命

尽管有这么多的收藏品,但我当初没有想到可以建博物馆聚落,对自己信心不够。1999年9 月,建川博物馆成立。申办博物馆,主要是以博物馆的名义购买文物可以避免一些法律上的纠纷,比如东西是抄家抄出来的,卖给房地产公司,就是犯法。当时并没有想马上要有一个物质形态的固化的博物馆,只想在哪个地方修一个房子,两间,几百平方米,东西搬进去就叫博物馆了,不敢想一个大的博物馆,大的博物馆是神圣的,高不可攀,我怎么可能建一个呢?从来没有想过。

2001 年觉得很有必要搞一个展览,就花了二十万,4 月在成都四川省博物馆租了一个场地,办了一个展览。我请了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馆长、军事博物馆的馆长来剪彩,他们看到我的藏品就吓到了。卢沟桥的馆长说,建川,你能不能到我们卢沟桥来做一次展览?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纪念中国抗战的顶级殿堂。我说,我这些东西可以吗?他说很好,我便到卢沟桥去做了一个月展览。我发现我的东西不比别人的差。展览完后,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专家过来看,也大为吃惊。他们有点搞不懂了,民间收藏怎么有那么高的水平,一方面怕是赝品,另一方面也想鼓励民间收藏,问我能不能做一次鉴定。那一次,在北京当场就鉴评了十四件国家一级文物。

我忽然有了底气,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文物不比别人差了,不管怎么说,办博物馆首先是文物。后来我们又到香港办展,影响也很大。到香港去展览,我是用拉杆箱把文物直接拉去的。在香港展出后,回来就被理抹(追究)了。开玩笑,未经报批就把国家一级文物拉到香港,文物局就通报批评我们,要我写检查。我只有写,还盖了我们的章。也是万幸,没有丢失。丢失一件都会被判刑——那是国家一级文物呀!

这时,我才开始有自信——我也可以建博物馆了。本来想收藏后捐给一个博物馆就完了,在北京、香港展览之后,我完全改变了想法。第一,原来我的藏品那么好,第二,原来我也可以修博物馆,这两点让我觉得我也可以做。知道博物馆做出来一定是赔钱的,但我一直想做。200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这是一个甲子,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大事,我想,我必须有所舍弃了。因为我是控股的嘛,我说服我的股东,大家一起来做博物馆,他们也很支持这个想法。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收藏战争更有意义。中国十三亿人,要有一部分人去承担责任,去考虑一些更长远的事情。其实我有点蠢,有种使命感,觉得这个事就该我干。

聚落

最开始想修一个大房子,把东西全放进去,但是不行,有“文革”时的东西,有抗战时的东西,还有一些民俗的东西,我就郁闷,这个房子很大啊!我又比较其他博物馆,觉得博物馆建得庄严巍峨,实在是有点扯。我又想建三个房子,把三类东西分别放进去,但还是觉得不对。四川天府之国那么漂亮,能不能把景观、建筑和题材融合,让博物馆小型化?于是三个系列的博物馆变成了三八二十四个,加上还有一些题材要放进去,就形成了更多的博物馆。

有了这样的想法,理念就建立起来了:一定要多。让别人来看,不要看一个馆跑很远,像我在外国,跑很远看一个奥斯维辛,跑很远看一个诺曼底。在一起就好了,可以省时间。那么,一个馆要建多大呢?小时候我觉得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是老师说的,大了看书才知道是科学。于是,我就很明确地按四十分钟的参观时间来建馆,保证新鲜感。我不建大博物馆,转四个小时,最后疲惫不堪。另外,不要把不同内容的文物放在一起,一定要细分,不要一幢大房子里边装许多东西,像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包括埃及的,中国的。当时这样做有道理,今天我再这样做,就没有道理了。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樊建川为什么没有把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民俗系列放在一起?其实这是生活常识。我们读书的时候,课程的安排都是分开的,数学完了语文,然后是美术、体育,没有一个学期全讲化学。为什么分开上课?就是转移兴趣。那么,观众看完川军抗战馆,换个题目看兵器馆,看完兵器馆,又换个题目看三寸金莲馆,看完三寸金莲馆后看红色瓷器馆……我想让观众一直保持新鲜感。

现在叫博物馆聚落,是一个很文质彬彬的词语。刚开始的想法是叫“博物馆超市”,即把博物馆的神圣性打破,使之成为一个邻家的普通的文化业态,每一个馆花几块钱看,价廉物美。我们中国有博物馆的时间很短,百年左右。在欧洲,博物馆也不过几百年历史。我总觉得博物馆被赋予太多神圣性,很庄严,我觉得博物馆要扑下身子,卸下架子。平时我需要买一个可乐或者火腿肠,就去超市,这是生活的需要。有心理需要的,就去博物馆超市,博物馆就是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的超市。我一直认为“博物馆超市”比“博物馆聚落”好,但是大家都反对,就随了大流。“博物馆聚落”这个名字也是我想出来的。

既然是博物馆超市,就可以通过十年二十年慢慢扩大,做一些配套,像客栈、酒店、餐厅、影视、夏令营、培训、茶馆、古玩店、旅游商店、会议室等,这样就可以发展旅行商业地产,养活自己,博物馆就可以存活下去了。(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卢沟桥馆长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农民“馆长”李铜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申仲明血洒卢沟桥
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