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之三奉献人生让梦想变成现实

2019-12-30

北广人物 2019年46期
关键词:雀儿山德华学雷锋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孙茂芳:让“善”在心中生根发芽

学一辈子雷锋,当一辈子好人,做一辈子好事。这是孙茂芳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今年77 岁的孙茂芳出生于浙江象山,是母亲的一句话,让“善”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我母亲临终前留给我的三个字:‘做好人’。”这句话,孙茂芳时刻不忘。

后来,孙茂芳参军入伍,那时部队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他怀着对雷锋的敬仰,积极参与“学雷锋做好事”,从此,雷锋精神也在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时,孙茂芳经常遇到从外地专程来京求医的患者,有时患者家属陪床,没地方住,就睡在病房外的过道里。孙茂芳见了,很心酸。于是,他在自己不大的家里,多摆了一张空床,把有困难的患者家属接到自己家里来吃住,“这样我才安心。”孙茂芳说。

孙茂芳热心助人,甘当人民公仆。50 多年来,先后助养29 名孤寡、病残老人,扶助38 名特困学生,还从工资中拿出48 万多元济困帮贫。他培养了大批雷锋式的好青年和高素质人才,被100 多所大中小学校聘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德育教授,被百家企业、单位聘为思想顾问。

1999 年,孙茂芳被中央和国家部队机关授予“中国雷锋”称号。2000 年,孙茂芳退休了,但他发现,不少年轻人盲目追求歌星、影星,他决心为雷锋义务做广告,让“雷锋精神万里行”。

此后,孙茂芳走遍全国,联络当地学雷锋模范,以报告会、座谈会的形式,共同研究、宣传雷锋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至今为各有关单位等作报告3000 多场。他还组织成立了学雷锋小分队,扛着“学雷锋志愿者”的牌子,到街头、社区、车站做好事,还会给受助对象发一张印有雷锋头像和自己姓名、电话的联系卡,他说:“一个人学雷锋,只能发挥一滴水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学雷锋,才能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

2013 年9 月,孙茂芳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2014 年3 月,他又被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荣誉称号。根据孙茂芳的先进事迹编写的《星星照我心》《心碑》《京城雷锋在前进》《京城雷锋孙茂芳》等书籍和音乐话剧、电视专题片等发表、播出后,广为流传,引起强烈反响。虽然已年近八旬,但孙茂芳每天依然忙碌,“学雷锋是一项需要千万人薪火传承的事业,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奋力宣扬雷锋精神。”

宋鱼水:以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法是什么?宋鱼水法官这样说:“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是以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违法行为的惩处,也是希望把违法的人变成守法的人、善良的人,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宋鱼水用30 年的审判经历,践行着这一初心使命,努力让每一个判决达到“胜败皆服”。1991 年,临近春节的寒冬时节,刚当上法官的宋鱼水接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案子。原告是一名起早贪黑给小饭馆送菜的农民工兄弟,他给饭馆送了一年的菜,可一直没收到菜钱。宋鱼水一直追查到小饭馆的现任老板,通过公正审理,让原告拿到了应得的钱。在基层法院,宋鱼水经常面对这类标的很小,但却又涉及当事人生活的紧急案件。每当遇到这类案件,她都是快速办理,尽量使纠纷彻底了结。她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对弱势群体怀着更多的理解、耐心和温暖。有当事人给宋鱼水送了一面写有“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锦旗,这句话也成为宋鱼水身上的鲜明“标签”。

进入21 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渐敞开,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海淀区人民法院坐落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社会对法律工作者的各项能力的要求也变得更高。

2002 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发生了一起“著名学者诉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侵权案。当时数字图书馆还是新鲜事物,案件的办理不仅影响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还事关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宋鱼水和同事们认真查阅分析了大量资料,最终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这个案例在当年获评“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并被《最高法院公报》刊登。

进入新时代,宋鱼水和同事们继续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宋鱼水牵头审理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琼瑶诉于正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助力了国内影视行业健康发展。2014 年11 月6 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这也是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这里已成为国内外知识产权诉讼的“优选地”。全院受理的案件中,超两成是涉外案件,共涉及五大洲68 个国家的当事人。宋鱼水和她的同仁们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法官的声音,也表达了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

30 年间,宋鱼水已成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优秀法官代表、新时代优秀女性代表。不过,宋鱼水依然谦逊如初。她说:“法律人要甘于寂寞,要始终保持一份内心的安静。”

陈德华:在“生命禁区”书写传奇

甘孜州公路管理局雀儿山五道班班长陈德华工作的地方海拔4889 米,是三千里川藏线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是雀儿山气候的生动写照。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里,陈德华扎根20 多年,被工友和过往司乘人员称为“雪山铁人”。

1988 年,陈德华成为雀儿山五道班第十六任班长。五道班每年三四月就要到10 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运土石料,陈德华在巡逻时发现,山上的泥土、砂石就隐藏在漫山遍野的石缝中,“何不把这些泥土刨出来养路?”陈德华和工友们开始就地取材,石缝窄小,铁铲和其他工具都派不上用场,陈德华就带头用手刨。从1988 年开始,他们每年自备材料950 立方米,至今累计为国家节约开支28 万多元。

多年来,雀儿山山上路段会车困难,往往是一辆车抛锚,上百辆车受阻。陈德华经过调查论证,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在雀儿山实行冬季交通管制、车辆分时段单向放行的报告。雀儿山实行交通管制后,堵车次数大幅减少,交通恶性事故下降了90%。当出现大雪大雾天气时,雀儿山上根本分不清天和地,分不清道路和悬崖,陈德华常常把个人安危抛在脑后,以自己的身躯当路标,引导汽车前进。

雀儿山上,哪里出现危险,哪里就有陈德华和工友们坚强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陈德华和工友们平均每年救助抛锚遇险车辆150 多辆次,接待驾旅人员4000 多人次。他们经常拿出有限的生活用品,给群众生火取暖、烧菜做饭、添衣加被、端水送药,以真情实意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被藏区群众称为“川藏线上生命的守护神”。

郎小明:身残志坚奋斗在创业路上

走进长春市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郎小明热情地带记者参观教学楼、实训基地,介绍残疾人教职员工,还展示了未来5 年的奋斗规划。

郎小明是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长春市肢残人协会主席、省青联委员、长春市民营教育培训行业商会会长,曾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自强模范、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高校“十大创业先锋”、“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十大自强模范”。

说起郎小明的奋斗经历,了解他的人多评价为敢闯敢拼。普通人不想干的活,他争着抢着干;常人怕失败怕赔钱的事,他想办法突破瓶颈,做成产业。从大学毕业艰难找到第一份工作,到如今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超过3000 万元的集团老板,身份一变再变,不变的是他那份自强不息、执着拼搏的初心。他说:“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

创业11 年,郎小明拖着病腿,走访残疾人家庭,帮助近万名残疾人及其子女实现就业创业梦想。2012 年,郎小明走进残疾人史莉莉的家。这位由养父母抚养大的脑瘫女孩的身世深深触动了郎小明的心。养父母家因为这个孩子负债累累,日子过得清苦。但莉莉的妈妈从未抱怨,甚至耽误了亲生女儿的学业,坚持背着莉莉上学,直到她考上大学。坐在家徒四壁的莉莉家炕头,面对一直哭泣的莉莉,郎小明毅然决定,减免孩子学费,并为莉莉的妈妈筹集善款做了手术。

2016 年,郎小明得知贫困学生林玉莹被父母强迫退学的事,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林家父母,承诺免费让玉莹入学读书,直到毕业。如今,林玉莹已经成为一家企业的职工。这些年,郎小明救助的残疾人和贫困者数不胜数,他说:“中残联张海迪主席告诉我们,残疾人工作者要与残疾人血肉相连,要了解残疾人的苦与痛,要进万家门,解万家难。”

残疾人的苦与痛是什么?郎小明的切身体验是,不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源在于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偏见,认定他们没文化、没技术,不能完成社会工作。为了让残疾人更加有尊严地活着,郎小明决心办学校,让残疾人和贫困学子有读书的地方,为他们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

万事开头难。在一穷二白的创业路上,郎小明不分白天黑夜带领员工拼命干。在他的执着努力下,长春市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学校第一年招生,郎小明做出另一个创举:设立教育公益基金,对所有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长春市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成为我省民营职业院校中第一家为残疾人实施免费教育的学校。近年来,他累计投入的助学基金和各类爱心活动资金超过500 万元,免费资助特殊学子百余名。

郎小明没有满足于创业初始阶段的成绩,他不断扩大企业规模,陆续创办了科技公司、传媒公司、中医保健等企业,实现了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

郎小明为何急着扩大企业?他想帮助残疾人尽快解决实习、就业、创业的需求和困难。2014 年,郎小明创建了东北科技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作为我省首家服务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孵化园,产业园内硬件配套设施完善,拥有独立的企业孵化区、项目实训区、项目路演创新工场等公共服务区域,满足各类别残疾人的创业需求。园区还对所有残疾人创业者实行零收费制度,包括他们的衣食起居费用全部由孵化基地支付,节约了创业者的成本。目前,园区已经累计为20 余家残疾人企业提供了创业服务,年累计培训残疾人近千人,直接或者间接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百余人。

猜你喜欢

雀儿山德华学雷锋
拔杂草
世界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
雀儿山—川藏路上高、险之最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留德华”的中国胃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
世界最高公路隧道在四川正式开工
张德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