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16二元驱颗粒凝胶井组调驱研究

2019-12-28张敏

石油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水淹

张敏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三次采油中聚/表复合驱区在转入二元驱前对区块实施整体调,研究加大堵剂用量后调驱规律,以进一步完善区块整体调驱选井、选层、选堵剂类型等技术,确定不同条件注入井合理堵剂用量及堵剂类型,以在二元驱实施阶段控制注入溶液低效无效循环,促进油井均匀受效,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优势吸水;水淹;弱凝胶

1.试验区概况

二元驱试验区目的层Ⅱ47~Ⅱ48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为主的沉积,位于扇三角洲前端的内侧。平面上砂体大面积连片分布,主体砂岩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细分为河口砂坝微相、分流间微相、前缘薄层砂微相。

2.选井依据

选择试验区内部一口注入井,要求注入压力与整个试验区平均注入压力接近,单井注入层段内具有较高吸水能力的优势吸水层,井组内纵向上水淹程度不均,弱水淹与强水淹层并存,使弱凝胶调驱后能达到封堵强吸水层和少堵、不堵中低水淹层的目的,实现二元驱时注劑剖面的注入均匀。本次实验选取锦2-5-A226井。

3.实验井井况及问题

锦2-5-A226井脉冲中子氧活化吸水剖面资料表明,吸水有效厚度为7.5m,吸水厚度比例为56.0%,最大吸水层吸水厚度2.0m最大吸水层相对吸水量为54.5%。表明具有一定的吸水厚度同时,有较明显的优势吸水层。

截止2010年8月井组累计注水62106m3,累计产油5775t,累计产水214163t,平均含水97.3%。从含水分级看,井组油井普遍高含水,最低含水97%,最高含水100%。表明井组平面水淹程度高。

全区各井组流体最大推进速度平均为17m/d,井组平均推进速度11.3m/d;选择待大剂量调驱的锦2-5-A226井组最大推进速度22.3m/d,平均推进速度14m/d。高于试验区平均推进速度,表明井间存在强优势通道。

4.影响调驱因素

4.1体膨颗粒转向剂的吸水膨胀速度

体膨颗粒在遇水初期快速吸水迅速膨胀,到达一定阶段后吸水膨胀速度有所减缓,最终达到完全膨胀。如样品1在3min吸水41%,12min吸水62.5%,120min接近100%(完全膨胀)。完全膨胀的时间一般在30~120min。

4.2水质对体膨颗粒转向剂吸水能力的影响

矿化度对体膨型颗粒调剖剂吸水能力影响,分别采用油田清水、注入水(曝氧)、矿化度为6000 mg/L和8000 mg/L的模拟矿化水配制。随着矿化度增加体膨型颗粒调剖剂吸水膨胀倍数降低。从取得目的区块注入水与采出水水样分析结果得出:注入水总矿化度为8121mg/L,采出水总矿化度6320.20mg/L,在此矿化度条件下,颗粒的膨胀倍数受到一定影响但变化不大,能够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4.3温度对体膨颗粒转向剂吸水能力的影响

采用矿化度为8000 mg/L的模拟矿化水配制,随温度升高颗粒调剖剂吸水量略有升高,在25℃~60℃间,吸水膨胀倍数变化不大;温度大于60℃以后吸水量升高明显。

4.4 pH值对体膨型颗粒调剖剂吸水能力的影响

体膨型颗粒调剖剂吸水量随pH值升高先增大后降低,pH值在8~9间吸水量最高。

4.5体膨型颗粒调剖剂热稳定性

在60℃下360天吸水膨胀倍数略降,但降低量小于1%,未发现表观相分离及失水现象,表明体膨型颗粒调剖剂吸水后具有良好长期稳定性。

4.6封堵性能的评价

填砂管长30cm,直径2.5cm,填充不同目数的石英砂制备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用1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携带常规体膨颗粒以2mL/min速度注入岩心,连续对注入压力进行监测,体膨颗粒对于高渗透率的岩心有较好的封堵能力。

5.参数设计

5.1体膨颗粒转向剂型号与参数确定

选择TB-1型适合中低温油藏使用的体膨颗粒转向剂。其参数确定为:膨胀时间30—120min,最终膨胀倍数15—30倍。

5.2粒径选择

确定使用TB-1型缓膨颗粒粒径为1~3mm。

5.3调驱剂用量设计

(1)单井调剖剂用量计算公式

Q=S×H×φ×Fn/4

式中:Q—调剖剂用量,m3;

S—调剖面积,m2;

H—调剖厚度,m;

Φ—孔隙度;

Fn—调剖方向数。

(2)参数的确定

调剖面积:根据调剖半径按圆面积计算调剖面积;设计调剖半径为井距的1/3,即50m。

调剖厚度:根据调剖井高水淹厚度、高渗透层段厚度、高吸水强度厚度综合确定;

调剖方向:为调剖层段的河道砂一类连通方向数,为3个。

6.调驱效果

调驱后进行吸水剖面资料表明,注入压力提升5.1Mpa,吸水有效厚度为10.5m,吸水厚度增加40%,最大吸水层相对吸水量降低15%,对应油井日增加油量10.5吨,表明有效扩大了涉及体积,降低优势通道影响,提高了驱油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博仲,刘恒,李林.聚合物驱采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薛迎成.罗克韦尔PLC技术基础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03.

[3]王其伟,郑经堂等,泡沫复合驱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原因分析[J].油田化学,2008,1(5):19~24.

[4]王启民,冀宝发,隋军.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2):1-8.

猜你喜欢

水淹
青土湖间断性水淹干扰对白刺沙堆土壤特性与生物量的影响
稠油老区油井出水原因分析和治理研究
核岛内部水淹分析方法
单六西高含水开发认识及挖潜方向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阳64—54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加强水井精细管理 改善井组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