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体会城市景观照明的信息消费需求与尺度

2019-12-28许东亮

照明工程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用光夜景厦门

许东亮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北京 100044)

引言

灯光是信息的一种传达方式,它起于视觉需求,而视觉需求是与获取的信息量信息内容相关的。最初级的目的是为了看见,这是我们一般称之为功能照明的需求。进一步读取有景观性的观赏画面,于是就上升到了照明景观观赏的审美层面。这里,通过灯光有选择地读取城市的固有载体状态就是城市景观照明布局用光的通常方式。如欧洲城市的景观照明做法是照亮重要建筑、教堂和市政厅等,这也是金卤灯时代的景观照明的常规方式。若看到灯光自身的内容,比如从色温变化、色彩变化,到灯光自身组成图案、文字、图像等,灯光的作用就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具有媒体信息的功用,这是LED时代照明的显著特征,也是今天流行的城市照明做法。建筑由于灯光变成媒体建筑,灯光有了显示屏的功能,城市景观照明上升为夜间城市信息显示系统,与电视功能、广告功能联系在一起[1-7]。这一变化迅速,显然建设者和受众都没有准备好,实践却如火如荼。笔者从灯光装置思考照明开始,以建筑、街道、城市不同尺度为参照系,试图诠释城市照明的角色定位。

1 微介入的灯光装置

用光做设计表达思想有很多方式,有时可以是微小简单的行为或装置。

2011年春节期间笔者去了威尼斯、米兰、巴黎,想看看建筑,同时看看外国古老名城的灯光夜景。威尼斯街头上有很多出售明信片的小店,看到上面有威尼斯日出景象的照片,心血来潮,何不去看看威尼斯的日出呢。于是一行数人次日凌晨4点早起乘公交船到威尼斯的离岛——利多岛(LIDO)看日出。船很快就到了小岛上,徒步至沙滩。时值冬日,沙滩上渺无人影,水冷风寒,漆黑漆黑的,只有启明星在天上挂着,显然来早了。为了驱寒,在沙滩上奔跑了起来。带来的照相设备没有闪光灯,只有怀中1 W的LED手电筒。也想看看黑夜里光的能量感受,遂对准作怪像于海滩的众生,快门按下。一组突击行动组的照片立即呈现,意想不到的光轮,使众人惊讶望外。这只是1 W手电筒的能量,在黑暗中却造出了风景(图1)。当然,收讫手电筒,回归黑暗,也就回归了本来的状态。这种光介入自然的方式对自然可以说几乎没有伤害。

图1 1 W的蜃景Fig.1 The mirage created by 1 W

2011年参与了地坛的灯光艺术作品展,我又在地面上做了一条类似闪电的作品,并加入了声光互动。这次作品就取名为“光对话”。当然这次是想借地坛表达一些光之行为介入环境与城市的影响。我尝试用受控的线条投光灯在地面上以某种形态进行布置,通电后瞬间闪电般地在地面上写下光的烙印(图2),唤起光与地的对话,以此回味古人今人与自然关联行为的意义。

图2 在古老的地坛,植入如闪电般剧烈的光,使静谧的环境感到了现代信息的冲击Fig.2 The lighting art works in the Ditan Park

众所周知,地坛营建之初的目的在于实现与地对话的功能。在我看来,地坛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对话”装置作品,目的在于夏至日祭拜土地神,对话的主宰者是帝王将相。当然当时的对话方式是古老的自我约定(祈求),是心灵感应式的,信息其实不可见。这种“对话”只是仪式性的,是精神性对话,不会有物质的相互侵入。今天的对话方式已经难停留在祈求上了,今天的对话方式已经避免不了物质性的进入。

2 用光表达建筑结构和空间逻辑

哈尔滨大剧院在建筑界是很有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和设计逻辑,对于照明设计来说,这个项目应该称得上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照明设计项目。做这项工作,要理解环境,理解建筑及空间,理解使用者来访者的行为,理解细节构造(图3)。

图3 在建筑剖面上表达照明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是从哪里照到哪里以及照射面积Fig.3 Expression of lighting on the building profiles

首先是基地与建筑的关系。哈尔滨大剧院就是建在太阳岛风景区的北侧,松北区前进堤、外贸堤和改线堤的围合处的湿地公园内。基于基地的特殊性,大剧院的建筑属性就注定了超越功能性要求之上的景观性需求与制约。

基地范围大约为1.31 km2,其中大剧院及文化中心占地面积为16 617 m2,总建筑面积为79 000 m2。主体建筑高度为56.4 m,上设有屋顶观景平台,可俯瞰湿地景观,远眺城市。基地内大部分是自然的沼泽景观,经过景观设计师的设计仍然维持了其自然的属性。基地内的步行观赏交通用栈道相连,采用了重自然轻人工的手法。建筑师的最初设计概念来自雪堆,造型是自然和流线的,波纹和裂带是登顶的通道也是容纳光的地方。

布光的逻辑是基于对观景点上的景观、自然中的自然形、环境中的建筑空间环境的整体理解制定了的设计策略。在保证使用功能光的前提下,实现用光塑形,用色温辨空间冷暖,用光带引导视线流动的光影诗意化表达方式(图4)。归纳起来,我们采用了造型的光、流动的光、浮起的光、溢出的光四种用光的概念来说明建筑布光的逻辑。

1)造型的光。较大范围的沼泽地缓冲了远处城市对大剧院建筑的亮度影响。除去路灯光外,基地的照度不过1~2 lx,建筑的外观材质为浅灰色铝板,反射率在0.6左右,通过实验,20 lx以下的投射照度足已将其造型显现出来。设计平均照度定在10 lx左右,投光面部分的亮度在5 cd/m2左右。未投光部分除了环境光的影响外,没有亮度,但暗处的建筑面与边缘也承担承担了体型与轮廓的塑造。完成后的检测确认了这个设定,同时视觉感受也证明了亮度设定的正确性。为了区分室内外的冷暖感觉差异,选择了色温为4 200 K的陶瓷金卤光源。

建筑的立体感的体现靠光影的互衬,投光的面积有意识地控制在60%的表面面积上,同时控制亮度在设定范围内,其余的留给了影子。局部天际线投光稍强,除了城市尺度的指引目的也暗示出对外部开放的天庭空间的存在。

2)流动的光。建筑环廊是建筑造型的细部也是人流的动线部分。用光表达动线既是对建筑的细节刻画又是对人流视线的导引。走在通道上,需要舒适的光环境与清晰的功能照明,远望需要表达环绕形体的光带。光带变宽处,是与室内呼应的位置,室内光也会透出来 这时表皮有了进深感。光带触至地面,与地面矮墙或扶手的光槽相连,拖至远方。主光带延伸至售票厅,终止端的售票厅室内光外溢像吹起一个明亮的光泡。流动的光是靠贴墙的灯槽间接照明实现的。灯槽的宽度、高度、放灯的位置、灯的单位功率、色温,都经过反复的样板试验,才达到流畅自然舒适的视觉效果。

3)浮起的光。底层外檐连续飘出形成檐下空间。间隔1.2 m的下照射灯给地面约150 lx的照度,形成光的通路。同时地面反射光和顶部的灯槽间接照明也烘托了檐下空间的亮度,似用光把建筑托起一样。

4)溢出的光。室内的灯光外溢是建筑外观最自然的灯光状态表达,就像过雪乡人家从积雪之间漏出的温暖的室内光那么真实且有诗意。从亮度上讲,室内部分应该是亮度最高的。从室内高亮度向室外低亮度外溢是最自然的灯光表现,反之就会本末倒置,消弱建筑的空间感。

环境光的层级。从中心(室内)到主体建筑、室外广场、景观湿地沼泽依次用光的表现状态为整体空间、局部表面、不均匀光斑光带、零星散点扩散式布光,由强至弱。就是说,光进入沼泽地逐渐弱化消失,体现对环境的尊重。

以上的描述是想说明建筑照明的思考方式,照明设计与建筑的关系就是整体逻辑的一体化关系,中心目的是诠释建筑,满足功能及景观需求。

3 考虑行人尺度的街道布光逻辑

一条商业街道的照明用光的思考方式与单体建筑不同,要以行人尺度为中心。那些感觉舒适、感觉温馨的街道,光就在你身边。无论是在芝加哥河边散步、还是里斯本的近海商业街、亦或是东京的表参道。好的街道构成是符合人们对街道需求习惯的,包括光。街道比家有很多不确定的意外惊喜,上街能寻得别样味道,不是目的明确的超市购物,这是人们愿意逛街的理由,但它又是家在空间上的延伸(图5)。

图5 街道的丰富性是街道的价值所在Fig.5 The richness is the value of the street

街道有三个面——地面及两边墙面。在城市中围合成似光谷一般。人工光如生于地面的火,向上燃烧。车水马龙,人流穿梭。从感受上来说,地面的光密度尽可能以连续为佳,安全、畅通、舒适。

街道有各种外摆,家具就是其中一种外摆。行人坐下来,就像在扩大的家庭会客厅。光照在休息处,表明这里是对到访者的欢迎,可以放心使用,同时可确认其清洁程度。地铁口在街上,出入口的照明是专门设计的,明朗自然惬意。

从步行道跨过自行车慢行道,就是公交站台。公交系统不是机械的指示设施,更像是专门设计的休息处,细节用光如酒店般。公共系统有了细心设计的光的关照,不再是街面上的赘物,而是必然的一体化存在。走在街道上,利用公共设施,坦然又体面(图6)。

图6 体面的公交车站是街道品质的代言者Fig.6 The decent bus stops are the face of the street quality

当我们接到宁波中山路街道照明规划顾问的邀请时,曾经的体验与理想汇聚成目标,并总结为六个方面的城市街道之光。

1)步行者的坦然——地面功能光。为人服务的光首先是功能光,这人包括步行者、骑行者、驾驶者。为此在路灯与建筑之间专门增加了照亮慢行系统的列柱灯,兼顾步行与骑行的需求。在过去,这部分光更多的是被装饰光灯柱占领,牺牲了舒适度。

2)客厅般的街道——街道家具光。街面上有地铁出入口、公交站台、设备塔、景观绿植、信息亭,及其他城市设施和家具,还有小广场等。这些城市设施及空间进入街道这样的城市客厅,就要像客厅般布置并细化尺度设计灯光,表达细节突出人文关怀,这部分灯光的设计是结合具体构筑物细节展开的。

3)店面里的诱惑——底层展示光。商店街的面街一层是商业出入口和橱窗等。一层挑廊或雨棚增加筒灯的下照,一层店面的界面会更明亮,产生与室内呼应,引导行人的目光。

4)裙楼面的装点——商家品位光。商业街上综合商业体3~5层不等。这些体块是商家的面子,也是街道面子的组成部分。精细化装饰,表达商业气质与目的。广告与标牌也大多在这些商业体上,活用商业广告标识成为夜景的重要部分是设计上需要推敲的。

5)主楼体的内容——空间生活光。商业综合体的上面就是高层办公楼、公寓或酒店。立面窗户里内透出的光左右着楼体的性格,也是使用状态真实的流露。对街道而言,楼体起到背景般的围合作用。从视觉上说,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关注楼体,只有仰视和远视才有价值,多余的装饰光应该克制。

6)高楼顶的突出——天际标识光。如果高楼突出于城市中,影响着城市的天际线,成为地标,顶就重要了,要表现。就像纽约帝国大厦在街区就成了一个信息发布塔,在不同的节日里点亮不同的灯光,比如2016年2月中国的除夕日就专门点亮金色与红色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如果对城市天际轮廓线有影响,亮起来是起码的。

一条街道规划六种光,从下到上、由均匀到点缀零散、由暖至冷。在地面与人对话与人友善,在天际与天对话,天光一色。这样的设计逻辑是符合人的行为习惯的,这样的设计是符合人对光的视觉需求的,这就是宁波中山路的街道的布光逻辑,其思考具有更广泛的意义,那就是:用光,更接近人;用光,更关注人。

4 城市一体化景观照明

厦门的城市照明规划设计是第一次用色温统一城市且付诸实施的项目。这一定位与它的城市景观特质有人文关怀有关。在厦门,陆地与海洋交融,景观魅力聚集到海跟岸的交界线上,海水与岛内成湖又有了五缘湾、筼筜湖两个海水湖,离岛的发展形成区域间对望的海岸线,本岛与周边连接的跨海大桥又是珍珠又是纽带。

2016年10 月,厦门市为了整体提升厦门市的夜景水平,组织了全国从事该方面突出的设计机构进行方案征集。在经过现场调研、生活体验、人文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夜间需求、夜景营造、城市解读、规划设计,提交了竞赛方案,最后得以获得深化设计的机会。同时,中国于2017年接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并确定于同年9月份在福建厦门市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是,厦门的夜景建设又有了国际视野及意义。

对于厦门特定环境的夜景设计,我觉得有五点值得探讨与践行。

1)立足生活之光。城市照明来自于夜间生活的需要,立足于生活的光是基本要求。由此可以区别哪些是出于功能需求,哪些是纯景观视觉需要,据此平衡用光的度。大家观察一下,生活光的特点,就是光与人的距离比较近,为人服务。我们看很多国外的城市夜间光环境都非常舒服,那里的光一定在人的周边汇聚。

2)漫步街道之光。街道之于城市就像人体之于血脉。 街道之光定义城市的舒适感和品味,同时给人安全感。寻找厦门的光、休闲的光,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光距人越近越暖,离人越远越冷,大家看天空是蓝色的、冷的,太空更冷,这样符合自然规律。

3)品味建筑之光。我觉得在建筑上用光要从源头理解建筑,理解建筑师,回避抹杀建筑之光。不是使建筑灯光更漂亮,应该是通过灯光如何使建筑更有魅力。厦门闽南风格的建筑特点,如燕尾脊,还有嘉庚风格的建筑,上面是中国古建筑风格的顶,立面是南洋中西合璧风格,这些细节是需要光的地方(图7)。

图7 鹭江宾馆的细节在近人尺度上做细腻的表达Fig.7 The delicate expression of the details of the Lujiang Hotel

4)点亮迎宾之光。遇到契机,就是金砖五国会议选址厦门。金砖代表了五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如何点亮迎宾之光有各种形式,节日的时候我们在所有建筑上假如点亮一种颜色,就非常漂亮与震撼和具有节日感。而用金色来表达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时刻是设计的要点,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就是主会场——会展片区的会展会议中心,整体点亮的时候,从飞机上、海面上、街道上都能够看得到,金色的、温暖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把建筑表达出仪式感、礼仪化,使人感受祥和、尊重。

还有一个迎宾场景,也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梦想目标。金砖五个国家有五种颜色,分别代表南非、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厦门岛上有一个叫五缘湾的地方,五缘在中国是代表非常好的寓意,五缘引来五个国家的贵宾。我们发现五缘湾上架了五座桥,因此我们把五缘湾变成了象征五个国家友谊的有缘湾(图8)。每个国家献上一座桥,南非的我们把它染成金黄色,印度的染成橙色,巴西的染成绿色,俄罗斯的染成蓝色,中国染的成红色。开会期间,我们希望各国的元首或夫人来这里照一张相,带回去。用光做一座桥。这样的礼物,如果说明来意,会体现厦门和中国的热情,体会我们的用心。

图8 五缘湾与五缘桥的灯光概念表达。五缘湾有五座桥。桥通常会有连接的纽带意义,因此桥会作为友谊的象征。用五座桥的灯光色彩象征金砖主宾五国的友谊,是恰当的灯光文化意义表达Fig.8 The light concept expression of Wuyuan Bay and Wuyuan Bridge

5)回归厦门之光。每个城市的灯光都是一个定制品。厦门的城市要有厦门的光。我们分析厦门的景观,厦门什么最有价值?什么是可以拿来给游人客人展示的?在鹭江道和中山路商业街,有相当于上海的外滩的近代建筑,混杂在陆续建成的现代建筑群中,也有骑楼建筑。这样的片区应该是能代表厦门的形象。古典建筑应该是暖的感觉,高层现代建筑应该是清凉现代的感觉。用光取得和谐的鹭江道车水马龙,人潮如织。

认知厦门离不开鼓浪屿。为什么鼓浪屿会成为世界遗产,它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如何用光把它的价值表现出来?站在日光岩上体会回望厦门的感觉,这应该是厦门的一张夜景名片。鼓浪屿上有很多小路,把小道打亮,把围墙打亮,在建筑的对角投光,对街道做好光的指引,形成这样的通路非常的舒服。回归朴素,灯光作为世界文物有价值的存在。在鼓浪屿发现很多地下通道很无聊。我们给它一些光,外面看来没有色彩,走到这样的人行通道里非常有趣味,如何在被忽视的地方发现光的魅力是我们照明设计的责任。

亮度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我想明暗是对比出来的。在厦门总体景观照明中把装饰照明的亮度有意识将国家标准降低以适应慢行城市厦门的特质。色温也是可调节的。目前的技术在厦门实现了色温可调,好处是在总体协调的前提下根据材质和喜好可做微调。至于色彩,做了最大程度的限定。

经过近一年的方案设计和现场监理工作,厦门市的夜景终于亮相于市民及游人。我们欣喜地看到厦门由于夜景的展现得到关注度的提升、市民夜晚出行时的喜悦、游人的驻足。

5 将城市核心区域作为灯光演绎的场所

将城市核心区的建筑立面做底用灯光绘制动态的画卷是超尺度超载体的城市景观照明做法,是一种冒险。当然前提是城市景观载体及观演关系具备尝试的条件。

浪漫的城市就是你躺在沙滩上,背后是高楼毗邻。2018年6月9日晚上,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招待国际友人演出“有朋自远方来”文艺节目,网红一片,张艺谋导演说,这是第一次把城市楼宇作背景的演出——“以天为幕,以海为台,以城为景”,如图9所示。

图9 “有朋自远方来”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时的演出场景(以天为幕,以海为台,以城为景)Fig.9 The show scene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ummit in Qingdao

城市是美丽的,有湾的城市更美丽,青岛就是这样的城市。当我们参与到青岛城市照明总体规划设计之始,就已经意识到要挑战超尺度的夜景演绎。青岛众多的湾就是一幅长轴的画卷,浮山湾在拥抱你,老青岛就在栈道边,崂山之下,石老人在等待。创意之初,脑海中自然浮现的就是“千里江山图卷,清明上河图,万里长城……”,湾岸足够长,湾岸足够美,湾岸足够当画布。青岛人要用好客之情打造“好客之光”,这是一次超尺度的城市灯光布局。

青岛是中国沿海重要的港湾中心城市,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既有老青岛开港建设的异域风情,又有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区,所谓前海一线就是青岛漫长的迷人的风景线,海岸的慢行步道贯通了各个海湾。

老城区是老青岛的记忆,众多历史建筑使得青岛独具风情,夜景设计上依托历史建筑,突出青岛老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唯一性,弱化现代建筑高层的光,让老城区重回昔日的风貌,利用路灯、壁灯、筒灯作为街道的连接,让整个街区形成完整的联系。地标建筑加强亮度及利用色温变化,突出其主体性,青岛湾的栈桥与小青岛上的灯塔是青岛的象征,因为体量较小要适当提高亮度,同时降低周边环境亮度,并运用小青岛其良好的载体,用演绎灯光打造海市蜃楼般的青岛故事,在夜间创造新的亮点。

“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是山东民风,迎客要庄重大度,浮山湾是拥抱的湾,用夜景拥抱八方来客(图10)。浮山湾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楼体品质上乘,沿海天际线丰富,夜景重点在于突出高层建筑的挺拔感和聚集性。依托于多栋高层建筑,形成连续的夜景长卷,并结合其他高层建筑形成完整清晰的天际线,利用建筑结构条件和可能性,用最新科技手段整合提升打造浮山湾的壮丽风景,平日节能模式下,用光体现城市天际轮廓线;节日模式时,点亮建筑立面及结构特征,突出城市核心;重大活动模式下,将建筑媒体立面作为大青岛的信息窗口和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选择周末节假日演绎灯光秀;在奥帆广场情人坝上及海上游览船等观景点供游客及市民观赏。浮山湾岸线相比其他城市具有明显的长度优势,海上视角可观赏完整的浮山湾整体夜景效果。事实证明,点亮的浮山湾已成为夜景的名湾、网红的湾。

图10 从奥帆基地回望浮山湾Fig.10 Nightscape lighting in Fushan Bay

夜晚,华灯初上,老青岛优雅多姿,浮山湾欢声笑语,人们享受着灯光下夜景的视觉盛宴。游人从不同方向汇集到浮山湾,漫步、拍照、谈心、说爱,脸上露出过节般的喜悦。情人坝上,游艇岸旁,旗帜与海风共舞,脚步与灯光相随,海里是波光,岸上是城市之光,雾来了,海市蜃楼,梦幻青岛,梦幻未来,灯光在城市中升华。当地人说,以后来青岛,不仅要喝啤酒吃蛤蜊,还要看夜景。

在超短时间、超大规模、超高要求的逼迫下完成了超常规的夜景再造。参与此项目的城市管理者曾言:青岛的游人规模正逐年扩大,旅游收入也增长了。我想城市灯光夜景的价值评价也有经济要素了。从美学的考量上看,这是个待讨论的课题。

6 结束语

城市景观照明在不同尺度上发挥着自身的力量。灯光是一种能量,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则体现在应用的“度”上。与其他如共享单车、外卖、快递等业态一样,城市景观照明同样潜藏着很多问题。就像大面积的现代建筑崛起对城市传统格调带来严重冲击一样,大面积大尺度的城市灯光必然会冲淡细腻的光影情怀。尺度的抗争、美学的抗争、经济效益的左右将伴随城市景观照明不断地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用光夜景厦门
厦门正新
不妨写夜景
史蒂文·霍尔:用光重新定义建筑
流量用光了
对光
“偶”遇厦门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城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