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育人机制研究
——以海口市桂林洋片区高校为例

2019-12-28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党日学生党员党员

刘 辉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1 高校党日活动研究背景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要求,党支部应当每月开展1次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是党组织在特定的时间里,为加强支部作风建设、提高党员思想觉悟,而开展有重大价值意义的主题活动。十九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对党组织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和标准,深化对“三会一课”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日活动的纽带作用,进而运用这一载体实现对广大党员的实践及教育功能。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合,基层党组织之一的学生党支部为党员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党建工作,均起到关键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主抓学生思想工作,要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好新一代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高校教师的责任使命更加重大,在认真研读党中央文件的同时,更要做好对学生党建思想的培养,肩负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之担当。

2 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育人机制研究的意义

党日活动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重要实践方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要点,也是从严治党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抓好党支部的建设,利用好这一有利的抓手,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实践服务的能力[1]。作为基层党组织之一,学生党支部是全体学生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的坚实壁垒,肩负着每一位学生党员的培养与管理。同时,通过党日活动的途径,能有效促使党员学生,激发其思想向党靠拢的积极性,为牢固树立马列主义思想,加深党性修为,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扛起新时代建设的党员担当。由党日活动的过程可以反馈出党员的表现、发展的质量,进一步严格监督党员的思想动态、作风特点,为建设强有力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提供坚实的载体[2]。

3 高校学生党支部党日活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党员思想松懈,党日活动宗旨模糊

党日活动是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实地体验活动内容的途径。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未有效地抓住该机遇,没有带着目标与问题参加活动,以为参加集体活动就是属于去外面地方随意参观而已,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走马观花式的完成观看任务,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待问题仅停留在表象,对活动的宗旨要义领悟不足。在结束党日活动后,几百字的心得体会毫无重视,网络途径摘录他人的评论,复制到笔记本,随意按照支部书记指定的某一时间节点及时提交即可,这种做法纯粹属于消极应付式的思想认识。

3.2 党日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长效设计

一项思虑周全,验证充分的党日活动往往会得到喜人的成果。纵观当前的文献材料所阐述的问题,党日活动的内容略显枯燥乏味,执行的方式简单刻板。比如说,建党日(7月1日)到某地点随意游览后拍些照片,或者雷锋日(3月5日)去某街道扫地并录制一段个人不缺勤的视频而已。甚至某些高校的学生习以为常这样的党日活动,足以见得缺乏长效设计的方案并未落实。假如长期以听讲座、听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党日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不能激发,纯粹被动式的灌输教育,活动的成效就不会持久[3]。难免造成学生的视界会越来越窄,无论是认知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很难唤起学生对党史地认同和对党建的参与。

3.3 党支部领导管理流于形式,轻视党日活动质量

每当党日来临之际,匆忙收到上级党总支文件的学生支部领导,便慌忙利用有限的时间节点,仓促地指定简单的活动场所和时间。在党日活动的过程中,仅仅在意学生的出勤率,并未重视该过程中对每位党员的党性教育,后续的跟进指导更是零次数。对于学生需要撰写的观后感不做任何评价,追求提交的数量,放弃完成的质量[4]。对于个人理论水平提升方面,学生党支部领导冷漠对待,长时间未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轻视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其看重地是日常教学的成绩,而对党支部的管理鲜有过问,造成党日活动运转的质量逐渐倒退。

3.4 党建专项经费尚显不足

经费的使用是保证活动运行的关键。比如,党日活动的经费一般用在场地的选取和交通费的支出,而对党日活动长效机制的投入甚少,党日活动前后所预算的额度几乎为零,对于活动的海报宣传、横幅制作、质量评比以及优秀成果的推广,很难做到全面考量,各环节的经费支出明细设计得不明确。

4 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4.1 精炼党日活动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新时代党建工作明显的特征,只有将主题精炼,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应有的效果,可以结合地域性的党史知识进行主题内容设计。比如,海口地区的高校可选择在12月5日前往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墟参观学习,纪念1938年12月5日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后抵御日本侵略者;文昌地区的高校也可选择在10月1日的国庆节,到文昌市东路镇冯平将军故居。又如,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组织学生党员读国内党建时政要闻类报纸的大赛;要求观看平型关大捷的电影,然后设计战术地图等内容,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当年八路军抗战的艰苦条件,以及反击敌兵时精彩地指挥。在此过程中,使得学生对党的认识内感于心,外化于行。

4.2 丰富红色党日活动样式

丰富多彩的活动样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加强支部建设的凝聚力。传统的党日活动一般局限于校园内,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形式单一,能够延伸到校外活动范围很少。为了选择教育意义更为深刻的地方,观摩学习的地址可以选择更远。比如,在参加万宁市六连岭革命歌据地的军训营开幕仪式,徒步五公里之中重温长征精神,纪念馆聆听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等多种形式联合的特点,对于长效机制的构建,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虽然以路距考虑,从海口出发乘车到达当地的时间可能需要两个小时,但也不失为一种能引起学生思想产生深刻影响,且效果显著的指导路径。在12月12日,组织学生以“讲故事”、“评道理”的比赛形式开展党日活动,评论“双十二事变”给中国抗战造成的深远影响,采用历史回顾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实效性进行党史教育。

4.3 项目化管理党日活动内涵

项目化管理即引入申报书评审的特点,将党日活动的主体性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5]。学生依照即将开始的党日活动的主题,首先自发撰写申报书式的活动方案,其次由支部委员会讨论,最后通过方案并执行的系列流程。拟定执行的方案还可以参评优质党日活动的选拔,这在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6]。这样的管理机制重点结合了学生党员的需要,自身的迫切需要会引起更长久的记忆,也阐释党日活动的长效机制的内在动机这一关键因素。1950年4月16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登陆海南岛,发起解放全岛的战役时间。高校学生党支部可开展解放海南岛为主题的歌舞剧党日活动,以项目化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自行撰写申报书,包括人物、地点、配饰、道具以及背景图的设计。以支部委员为评审组的在4月16日之前的一周开始评审,提前三天得出结果并告知中选的申报组。通过这种由学生全程参与,主动作为的机制力促党日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4.4 强化支部委员知识深度

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组织机构,是组织高效率运转的前提。在日新月异的年代,谁掌握的当前时事政策的最新动态,谁将占据新闻宣传媒介的制高点。这也客观要求了学生党支部要向学习型支部的建设方向靠拢,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加大知识储备。党支部书记更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学生党员建立标杆形象,构建学风浓郁,作风优良的学习型党支部。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将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为制定更科学规范的党日活动提供现实依据。

4.5 经费保障党日活动高效运转

经费的充裕程度,将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运转,为了确保党日活动各个环节能够如时进行,党支部的专项经费应当纳入党建预算。支部书记负有对经费统筹支出的责任。在科学化管理中,要明确各项费用支出的细目,也要充分考虑的主题活动当中的权重,按照比例来支付党日活动的各项费用,并报上级党总支留底备查。切忌将党建经费挪作它用,或者虚假填报支出账单。学生支部所在的党总支也应当及时地论证方案所产生费用的明细,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征求各支委们的意见,严格把控审批的关卡,让党建经费依时落到实处,让经费保障机制下的党日活动能够高效的运转。

4.6 科学评价党日活动

党日活动是党员参加实践重要的载体,是党支部正常的开展的形式之一。能够将这三者联系起来,促成党员与党组织双向提升是值得借鉴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局限于单向的评价,而采用双向循环的评价将更加有效。具体如图1、图2所示。图1的内循环表示:学生党员通过党日活动,学习贯彻党支部部署的任务,党支部对其进行表扬,并对方案做法加以推广;图1外循环表示:学生党员通过党日活动,消极懈怠执行党支部安排的任务,背离支部部署工作的本意,党支部对学生进行批评,并要求学生做成改进措施。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持续性的关注学生党员的动态,也可以帮扶懈怠学生的思想,重新引导行为步入正轨,能将评价形成对学生的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而如图2的单向评价图可以清晰得出,党日活动结束后,简单的评价收到的效果可能会较为微小,也难以形成长久的影响机制。

图1 (双向循环评价)

图2 (单向评价)

猜你喜欢

党日学生党员党员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我是党员向我看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传达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省植保药检党支部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主题党日要突出“三味”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