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9-12-28陈华锋王馨张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时代时代政治

陈华锋,王馨,张丹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24.8%,其中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占比分别为10.0%和10.6%。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社交是网民上网主要用途。网民使用微信、QQ、微博的比例分别为86.9%、64.7%、42.1%。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凭借其自身便捷的操作和独特的魅力得到了广泛运用。伴随越来越多的“微”事物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旅行等,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大众性、瞬时性、流动性及沟通的互动性的特点,给大学生带来各式各样的新奇感受,信息获取与互动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正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微时代”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 “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有利因素

一是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在 “微时代”,网络平台开放性及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即时互动交流,教育内容由静态走向动态,现实走向网络,平面走向立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二是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在“微时代”,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实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师生、生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可以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等多种途径来进行的思想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和生活化,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微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打破了时间、地域上的限制,教师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建立师生信息交流渠道,第一时间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学生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四是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在“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微媒体将文字、图像、音频等有机的结合,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收教育内容。

1.2 “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是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带来挑战。在“微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无屏障性、互动性和瞬时性,每个人都可以传播和接收海量信息,这种特性导致各种不良信息、落后的、腐朽的、非主流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的传播。伴随着大量的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低俗、丑恶的意识形态乘虚而入,对大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很大冲击,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加剧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带来挑战。

二是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挑战。在“微时代”,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去认知世界,逐渐让他们在真实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无形中削弱了大学生独立意识和思想,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困惑、迷惘和混乱,失去理性和自我。在“微时代”,互联网改变了教育者信息优势地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效果,传统单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对各种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冲击也略显乏力。

2 “微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在“微时代”,大学生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看法,崇尚个性自由发展,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等表现,这就需要高校克服一些守旧的观念,摒弃不合时宜的老办法,紧贴时代脉搏,抓住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好微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内容与方法,谋求新发展。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需要。走进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在“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体以其信息传播方便快捷、信息交流互动性强等优点更是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已经成为网民中最大的群体,网络俨然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的主渠道。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变化,熟悉和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采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语言和教育方式,积极运用新媒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吸引和感染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持生命力,增强吸引力,提高亲和力。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需要。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育人成效,就需要思政工作者准确把握“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快捷的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通过微平台传播,满足大学生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开放性、即时性特点,方便教育者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3.1 善用“微媒体”,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

高校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善于利用微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微平台建设。高校要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增加校园信息平台方面的投入,合理规划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微平台。二是微平台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高校要规范管理微平台的运营,对各微平台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推送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新颖有趣的信息内容,提高信息的浏览量与关注度。三是增强微平台与学生的互动。高校要把微平台作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新窗口,加强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关切,妥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微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2 强化“微队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权威

一是要加强微平台运营团队建设。高校要选拔具有高尚师德,媒介素养高的教师成立微平台专业运营团队,加强团队成员新媒体能力素质培训,提高工作队伍运营能力,能有效运用微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扩大微平台影响力。二是提升思政工作者个人权威。高校要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微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惑与困难,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建立友好的师生情谊,更容易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权威。三是高校官方微平台要注重维护自身权威。高校要及时掌握微媒体文化的话语领导权和主导权,通过微平台对学校最新动态和最新事件,第一时间了解并发布官方准确信息,定期主动设置话题,注重舆论引导,不断提升官方微平台的自身权威。

3.3 营造“微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有序微生活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教育”模式,还需从国家、高校、思政工作者、大学生四个层面营造健康有序的微生活环境。国家层面要紧随新媒体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运营管理制度和使用规范,积极引导人们享受微媒体带来的健康微生活;高校层面要在构建微平台的基础上,丰富传播内容与方式,建立多层级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机制;思政工作者层面要把握“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新规律,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应用技巧,善用微博、微信等“微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层面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提高信息分辨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不传播虚假信息和负面信息,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微时代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e时代
e时代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