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弄臣》文献研究综述

2019-12-28史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李斯特研究成果技法

史云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弗朗茨·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人物,在钢琴曲创作和演奏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作品分为独创曲和改编曲两大部分,同名歌剧 《弄臣》的改编曲是李斯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现如今仍活跃于世界各大舞台,为诸多演奏家青睐,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 李斯特和《弄臣》

在李斯特的创作生涯中,歌剧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的欧洲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如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茶花女》等。受此影响,李斯特对歌剧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他相信钢琴不是单一的乐器,他尝试着用钢琴改编歌剧,通过和声、织体、技法的渲染来刻画人物形象,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的钢琴改编曲。《弄臣》就是其改编曲中著名的一首,这部歌剧是威尔第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李斯特取材于原歌剧最后一幕的爱情四重唱,他完美地运用了钢琴的音域和华丽的炫技表现了四个不同的人物性格,体现了李斯特对作曲的深刻理解,并且李斯特本人对改编曲非常热衷,他认为改编是让美好的事物加以传递。该作品流传至今演奏使用率非常高,无论在专业领域还是大众欣赏都颇受关注,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法两方面,成果种类单一,对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教育已成为主流,各大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因此除了音乐本身,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加以研究。本文以《弄臣》为基础,结合自身学习实践和教学经验,希望在演奏和教学的探讨中能够有所突破,并对已收集到的文献加以整理和分析,在最后总结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2 相关文献统计

截止到2017年9月对国内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输入“李斯特”“弄臣”“改编曲”“演奏与教学”等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类型包括期刊、学术论文等,检索区域从2012—2017年一共获得相关文献31篇,当然还包括网易、百度等电子网站的查阅,可以看出,近两年研究成果呈递增趋势,而2016年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一些文献还没有被收录或正在研究中,总体来看,对于李斯特作品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众位学者的关注热点。

从时间上来看,2016年的研究动向偏重与改编曲的解析,包括改编的手法,结构材料的重组等。2014—2015年对于该领域可以说是多产的时期,该时期的研究内容更倾向于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方面,在多达19部文献资料中,大多数是以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基础,将曲目分段梳理,结合原歌剧中的人物形象阐述作曲家的意图,并结合练习和演奏的难点加以剖析。在2012—2013年的文章中,通过阅览发现该阶段研究侧重于曲目的结构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而类似研究资料多来源于外国研究成果翻译而来,学者自身的研究成分相对较少。纵观近几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出,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国外音乐作品的研究从基础的翻阅查询到整理分析,已经是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并将持续向前。但是关于《弄臣》的演奏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甚少,就目前看来该部分在国内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笔者认为,该作品在各大院校和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自身研究,更应关注到该作品的教学性,相信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3 分类比较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将现有研究成果分为三类。在早期文献中,较多的偏重创作手法和艺术特征的分析,随着时间发展,学者们渐渐关注到了将自身的演奏体会加入研究内容之中,以期在分析中获得更多的演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感悟,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因此,我将检索的文献按研究方向分为三大类。

3.1 以改编手法和艺术特征为基础

李斯特的改编曲有着鲜明的特色,常被戏称为“李斯特氏”改编曲。金卉在文章[1]中具体描述了“李斯特氏”的演奏技巧与音效。她对李斯特两种性格的解释令人眼前一亮,文中介绍了李斯特既有对浪漫主义基本美学宗旨的信念,又有为了获得大众的认可和赞誉所加入的大量炫技,而在作者看来这便是其中粗糙的部分,索性该作品并不是一味地表达吉尔达的悲伤,李斯特终是突破了这种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属于 “李斯特氏”的辉煌。作者除了对李斯特的基本介绍,作品的风格把握方面进行描述,更值得关注的是对李斯特性格的分析,突出了文章的特色。吕华称赞《弄臣》为键盘上的咏叹调[2],重笔介绍了李斯特和歌剧的渊源,写明了该作品的由来,并在文中印证了李斯特对他的改编曲定义为“平行曲”(又称仿真曲)。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该作品的音乐情感美学一说,即李斯特不脱离浪漫主义美学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个人抒情部分,体现了李斯特作曲的自由性,李斯特并不认为改编他人的作品会降低他作曲家的地位,他认为好的改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他旨在推广这些重要的音乐文献,使得大众能够更多的欣赏到音乐的美。作者在对李斯特的研究中更多的传递了李斯特作为“大家”的态度和高度,引人深思。以上两篇文章在作品《弄臣》的分析中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无论是作品风格还是曲式分析上都有概括,是此类文章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在理论研究方面趋于完善。但从研究方向而言,该类文献研究成果均基于作品本身,实践性有待探索证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2 以演奏技法为研究方向

作为演奏技法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从检索的文献中,专门找到了肖潇关于《弄臣》演奏技法的两篇文章为例,分别从演奏的处理、练习的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肖潇在文中[3]提到了关于该作品中踏板的色彩性运用。作者通过学习此曲在练习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总结出歌剧《弄臣》选段改编曲的六种踏板运用的方法,并阐述了相关练习方法和可以运用的实例相结合。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对于“抖动的踏板”的定义,非常新颖,较日常所学有所不同。另一篇是关于指法研究的文献[4],指法一直是我们忽略的问题,多数人认为研究意义不大,但其实不然,指法运用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的了曲目演奏的流畅性,如果坚持不科学的指法长期练习还会给手指带来暗疾,影响演奏水平。作者对这一点加以重视并进行剖析,通过讲解科学的指法给其他演奏者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两篇文章是作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所得,在检索文献期间,笔者通过比较整理,认为极具参考价值,特以此作为代为,对《弄臣》的演奏技法的研究加以说明。该研究方向通过作者自己的演奏体会加以探索和整理,以此为基础进行学术研究,是近两年来主要的研究渠道,也是我国艺术学表演类研究者的主要方向。该方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3.3 以演奏与教学为研究方向

如果说演奏技法类文献相对较少,那么关于该曲目的演奏与教学方向的文献只能说是更少了。在此列举两篇,一是赵婧的文献[5],文中演奏方面大同小异,均是关于李斯特的生平简介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其独创性在于如何将演奏的经验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文章通过分析作品并结合教学实例加以说明,例如,李斯特作品中有大量八度快速进行,那么对手腕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在练习过程中,手掌撑住,利用手腕放松,练习快速的上下运动是非常困难的。作者对此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值得深究。另外一篇文献[6]是陈飞宇在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的关于《弄臣》演奏技术在教学中的探究,其中第31页针对学生的教学研究是该文的一大特点,作者对学生练习的方法和自身音乐性的训练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上述两篇文章是关于作品演奏与教学相结合的案例,其角度新颖值得肯定。但其研究成果较少,所以仍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中,演奏与教学密不可分,我们在研究作品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将研究的成果加以分享、传授,而这一点,将会成为我们最新的研究方向。

4 结语

随着近两年来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投入这一行业中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对音乐作品、演奏技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从检索到的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前的研究基于表面化,在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索,而随着的资料的积累,渐渐转入研究演奏方法,加入个人感受,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加真实,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看来,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基于演奏与教学相结合,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社会发展和教学经验,找到更适合中国社会的新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照搬国外的教育方法。我们一方面要深度研习作品,提高自身演奏技艺,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将己身的知识加以传递,引导学生学懂音乐才是根本,这样的音乐教育才能有灵魂。

猜你喜欢

李斯特研究成果技法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病害高发、无药可医,究竟为何?诺伟司创新研究成果助力鱼虾尽情吃、纵横长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手绘技法表现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作品一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