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神话的艺术特征

2019-12-28叶江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龙先民彝族

叶江玲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虚幻的描述和解释,反映了人类改造大自然和生存环境的主观愿望,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神话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远古社会的生活,表现了当时人民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抱负。彝族先民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创作了众多的神话故事,如《支格阿龙的故事》《洪水滔天的故事》《开天辟地的故事》《斯惹巴合的故事》《惹底撒乎的故事》等。彝族神话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故事优美,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其艺术特征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想象丰富

神话是人类最初意识活动的成果,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人类对自然界、社会生活的一种幻想,是对现实生活曲折的反映。马克思曾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彝族神话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彝族神话内容包括天地的开辟、人类的起源、太阳神话,洪水神话、英雄故事等;表现形式有故事、史诗、民歌等。

彝族先民在神话故事的创作中,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不仅幻想出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而且创作出了一个个曲折生动的故事。《天地的起源》说:在远古的时候,天地混沌分不清,天地雾露难分辨,那时,没有飞禽、人烟,没有河海、青山,没有太阳、月亮,没有星星、闪电。是龙王罗阿玛在太空种了一棵梭罗树,树上开白花,白花是月亮;神仙之王的长子种一棵梭罗树,树上开红花,这就是太阳;神仙之王的次子在太空撒上星辰,从此才星斗满天;造人之神的女儿涅滨矮造了大海、沟渠、河川,湖泊,清泉、深潭,水王罗塔纪,用海水养鱼养虾;龙王罗阿玛到九重天上找的五谷和各种花草的种子;罗塔纪姑娘挑来一担担水,把太阳洗白,把星星、月亮洗亮了,从此天地不混沌,昼夜辨得清,四季分得明。通过想象把日月星辰的来历解释清清楚楚。

在洪水神话里,彝族人民想象出了一个 “洪水滔天”后的情景:三姑娘把带来的种子撒在山上,从此,人间有了花草、树木、庄稼。后来,三姑娘生了三个孩子,但都不会说话,按照天上的秘方,把竹子点燃爆响,三个孩子也就会说话了。老大是彝族先民,老二是汉族先民,老三是藏族先民。匠人旬普后来把“雾门”“雨门”“风门”“云星门”,锁了起来,从此才雾消、雨停、风息、云散。在史诗神话中,人可以造天造地,管理万物,锁住雾雨风云。这些充满奇特想象以及对人力夸张描绘的神话内容,是一曲智慧的赞歌。反映了彝族先民对光明、温暖的追求,充满了崇拜思想,保留着人类童年的印迹。此外有几十万字的英雄神话史诗“支格阿龙的故事”“斯惹巴合的故事”“惹底撒乎的故事”等无不充斥着彝族先民充满想象的艺术创作才能。

2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彝族神话里最多的是英雄故事。英雄故事起源于祖先崇拜。在远古蛮荒的年代,彝族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都处于混沌和模糊中,人类改造大自然,创造美好家园的工程艰辛而动荡,他们一方面受风雨雷电、严寒酷暑、毒蛇猛兽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之中,另一方面又受部落氏族间的战争苦难。为了安全和温饱以及避免大自然的灾害,人类而产生了探索大自然奥秘和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在征服和改造大自然,部落之间的战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彝族先民发挥充分想象力,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许多丰富生动的英雄祖先的神话故事。英雄故事某种意义上表现当时彝族人民的意志、幻想,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抱负。

四川凉山彝区流传的 《支格阿龙》(也有人音译为“支格阿龙”,鲁即龙,“支格阿龙”意为龙的儿子)由《神鹰落下三滴血》《支格阿龙射日射月》《支格阿龙找雨水》《支格阿龙降服雷神》《支格阿龙治巨蟒》《支格阿龙治妖婆》等二十多个神话故事连缀而成。从支格阿龙的出生到后来支格阿龙射日、射月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神鹰落下三滴血》说道:“在很古老的时候,蒲莫里日姑娘,在自家门前的树下织布,天上飞来的一只神龙鹰,身上掉下三滴血,其中一滴血滴在了蒲莫里日姑娘两腿之间的裙子上 (意喻授精),七个月后,便生下一个男孩子。”因为生在龙年龙月龙日,行运也在龙方位,取名叫“支格阿龙”。因为孩子出生后终日啼哭,骚扰得妖婆无法入睡,一气之下把支格阿龙的母亲抓去,把支格阿龙丢进山下,支格阿龙恰巧进入龙洞。被龙养大,是龙的儿子。支格阿龙能力超凡,两岁时就会玩弄铁匠送给他的弓箭,三岁那年就射死一只老虎。《支格阿龙降雷神》说道:那时,天空忽然出现六个太阳,七个月亮,支格阿龙见所有的庄稼被晒死,就射掉五个太阳,六个月亮。《支格阿龙降雷神》中说道:因为雷神经常击死人,支格阿龙就用铜网篮把雷神捉住,直打得他保证今后不再击人为止。当时,山里有许多怪病无法医治,支格阿龙就叫雷神说了许多药方。毒蛇巨蟒常危害人民,支格阿龙就制服毒蛇巨蟒。妖魔鬼怪伤害人民,支格阿龙就降伏妖魔,并救出了自己的阿姆。

彝族神话里除了英雄支格阿龙的故事外,还有像斯惹巴合(白天像只青蛙,夜里变成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惹底撒乎超凡能力的故事等。神话里的英雄一般是半人半神,智勇超群,体力过人,在自然斗争和社会生活中,为集体创立了丰功伟绩。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了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就连“天地的开辟”“人类的来源”彝族先民都发挥了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情怀。

3 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彝族神话里许多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始先民按照“人”的面貌,创造了许多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有拿膝盖做砧磴,口腔做风箱,拳头当铁锤,手指当火钳,制造铜铁叉、铜铁帚、铜铁斧的阿尔师傅;有用铜铁又开天地的仙子,有用铜铁扫帚把天扫上去,把地扫下来的仙姑;有能喊出日月星辰的阿吕举子;有射落六个月亮、五个太阳的支格阿龙;有洪水过后再造人类的兄妹;有驮着黄金白银要去买父的施尔饿特;有平整地面的青年仙子。彝族神话里的形象是彝族先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坚强信念的形象反映。反映了彝族先民征服大自然、战胜邪恶的强烈愿望。神话塑造的阿尔师傅,支格阿龙等是开天辟地,战胜邪恶的理想化形象,是人类“勇”和“力”的化身。这些神话形象地反映了彝族先民的神灵观、宇宙观、审美观、图腾制度和思想感情。这些英雄形象是人民心中有血有肉理想化的人物。

在神话《支格阿龙》中,彝族先民通过幻想塑造了支格阿龙这样一个人物,说他用铁弓铜箭射掉多余的太阳和月亮,消除了干旱。其实支格阿龙的经历就是一部斗争史,体现人类在斗争中生存,在斗争中繁衍,在斗争中前进。但斗争并非一帆风顺,是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才取得胜利的。支格阿龙射日月就是一例,他曾站在蕨蒺草、乌泡藤、马桑树、杜鹃花、马尾松等九十九个地方射,都没有射中,最后他站存杉树上射,才射落五个太阳,六个月亮。充分表现了彝族先民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但人们并非概念化的描写,而是将英雄“凡人化”,使这些英雄言行举止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彝族先民在认识基础上把自然物和自然力夸张加以描绘的。在云南流传的“支格阿龙”姊妹篇“支格阿龙举惹”之《支格阿龙举惹治雷公》塑造了支格阿龙举惹这样一个敢与雷神作斗争的、不畏强暴、充满智慧和勇敢的伟大形象。他是彝族先民通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概括塑造的神话人物,他们把理想化的能力都赋予这个人物,使他具有像神一般的超凡能力。在他身上,集中了彝族先民的力量、智慧和勇敢,体现了他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信心。《查姆》塑造的这一批有惊人的智慧和无比威力的“神”像,是“把人的能力加以理想化”(高尔基语,先民自己的化身,是艰苦奋斗战胜自然的象征,通过这些有神奇威力的“神”,体现原始人类征服自然、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除了支格阿龙、支格阿龙举热外,彝族神话里还塑造了斯惹巴合(青蛙王子),惹底撒乎等英雄形象,同时还塑造了秋莫阿嫲、雷公、恩兹古体等邪恶的对象,在这里这些化身不再概念化,而是真实可信。

4 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彝族神话早期都属口头文学,大多用民歌作为传承的载体。为了便于传唱,语言简洁凝练。在描述平整地面的青年仙子时这样说道:见高山就劈,见深谷就打。打一锤成山,做放羊的地方;打一锤成坝,做放牛的地方;打一锤成田,做栽秧的地方,打一锤成坡,做种荞的地方。简洁凝练却生动形象。在《天地起源》中唱到:人类繁衍后,由人管万物,人是天的母,人是天的父,人来管日月,人来管清浊。人是地的父,人是地的母,大地由人管,人还管河湖。青草绿油油,像床绿毡子。在《洪水滔天》中描述洪水泛滥前的情景:满天的雾,四处是风,到处阴沉沉,洪水如猛虎,人们受苦难。这些描述无不简洁凝练,生动形象。

对天地起源的解释里这样说的:“古时候没有天,古时候没有地。格滋天神他,丢下一个球,球在空中飘,球在空中炸,炸出两兄妹。格滋天神他,叫哥去造天,叫妹去造地。”可是兄妹俩不知天地该怎么造。后来在格滋天神的启示 :“哥哥学蜘蛛.结网把天造。妹妹学藤树,发芽把地造。”由于哥哥玩心大,把天造小了,妹妹不贪玩,地又造得大,天地合不拢,兄妹二人商量把地缩小。于是,哥哥找来勾藤刺做针,妹妹找来芦苇草做线:“妹妹缝地皮,团团缝一转。哥哥来拉线,团团拉一圈,天与地拉拢,将好一样大。地边起皱折,就成山与河。大地有山河,山在四周围,平地在中问。”寥寥几句,却把事情的发生发展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彝族神话因为使用民歌或诗歌作为传唱的载体,所以大量使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和复叠的章法,语言押韵而富有韵律感。如介绍支格阿龙的母亲蒲莫尼依怀孕的原因是这样叙述的:“神鹰滴下三滴血,滴在她身上,滴得真奇妙。一滴落头帕,穿透九层辫,头晕又目眩;一滴落腰间,穿透九层毡,四肢酸又软;一滴落胯下,穿透九层裙。全身在颤抖,吓得直发抖。”(摘自沙马达果、阿牛木支主编的《支格阿龙》)。从而,蒲莫尼依旧怀孕了。在流传在云南红河县的《诺谷造人神》龙儿诺谷:“拿起筛竹达,打开大天门,放出日月来,放出星辰来。”从此以后,“白天升太阳,“夜晚出月亮”“小星围大星,大星绕月儿”。不仅如此,诺谷还用铁扫帚,“来把地梳妆,扫得地平展,平坦成平原;扫得土成堆,土堆成高山;扫得地成坑,坑凹成河谷;扫尽红泥土,石裸成石林”。这些语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综上所述,彝族人民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创作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彝族神话故事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其创作的艺术特征更是展现了彝族人民非凡的文艺创作能力,是中华民族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阿龙先民彝族
彝族海菜腔
小声哭,大声哭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神奇的小蚂蚱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福州城最后的“走鬼”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