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兽类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9-12-27段玉宝李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段玉宝 李旭

摘 要:通过梳理兽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分课堂在兽类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将对分课堂引入到兽类学课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兽类学;对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2-0133-02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D Class in Mammalogy

Duan Yubao et al.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ing Wildlife with Small Populations in Yunna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thePADclass?in?many?coursesimproved theteachingeffect.Mammalogyis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which mainly runs through the main line of Mammalian taxonomy,and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ication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presentative species as the main contents.Introducing the PAD class?into?the?courseofMammalogy,it enhanced thestudentautonomouslearningabilityandexpressionability,and promoted thecommunication among thestudents,and stimulated thestudent'screativethinking,andimproved?the?teaching?quality.

Key words:Mammalogy;PAD class;Teaching reform;Classroom teaching

兽类学,亦称哺乳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综合研究哺乳动物形态、分类、生态、行为、生理、分布、演化系统以及与人类关系的学科,主要介绍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类群和分类知识。本课程是以进化类群、生态类群为基础,了解各种哺乳动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特征,了解它们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兽类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等专业的选修课,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分类知识,识别常见的哺乳动物,以及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为动物生态学、野生动物驯养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地理学等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 当前兽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兽类学课程以哺乳动物分类学为主线,多数院校的学时数为32学时理论课,16学时实验和1学分的实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以课上讲授、课下作业为主,课上和课后相对独立,并且由于课时限制,对课后作业很难及时反馈和检查。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以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课堂教学形式的实施未见报道。例如,东北林业大学的兽类学课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进化论为贯穿始末来讲授;西南林业大学的兽类学曾经用双语教学来引入新的理念,调动学生积极性;重庆师范大学在兽类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讲授提出了建议和意见[1-3]。

2 对分课堂的介绍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结合讲授式课堂和探讨式课堂的优点提出的教学改革新模式,目前该教学模式已被发表的相关论文引用1083次[4]。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4]。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地分离为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PAD课堂[5]。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5]。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

3 对分课堂在兽类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学生分组 本门课讲授的对象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一般在35人左右,4~5人为1组,分8组,每组前后排坐在一起,方便讨论。

3.2 课堂讲授 本门课共8周,每周2次课,每次课有2节,第1节是学生讨论部分,教师在第2节课开始讲授。根据课程内容,我们从兽类分类的内容开始引入对分课堂。教师教授的内容为兽类分类中目的特征,例如第12次课的第2节讲授奇蹄目的主要分类特征和分类依据(表1)。要求教师只讲授这一节课,并且突出重点和难点,不需要同学预习。

3.3 作业布置 在老师讲授完目的特征后,布置课下作业。主要让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独立完成目下各科、属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等。要求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以备下堂课讨论和学习之用。

3.4 课堂讨论 每次课的第1节课为讨论时间,分2次讨论。第1次讨论是在小组内讨论,组内成员可以采用互相帮助形式解决问题,亦可采取互相提问的形式,然后汇总形成组内共性的问题。第2次讨论是班级内部讨论,讨论组间的问题,每个组把组内共性问题提出,其他组进行回答和讨论,最后形成班级共性问题。教师先抽查个别组的讨论成效,然后就班级共性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和总结,引出下节课讲述内容,依次反复进行对分课堂。

4 教学效果

通过腾讯软件、线下访谈、问卷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结果表明,85%的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满意并表示收获更大,10%的同学认为和传统教学差别不大,仅有5%的同学认为收获一般。具体体现在:

(1)对分课堂要求学生不需要预习,但需要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由于第2次课需要针对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相比其他作业,学生们在做本门课作业的同时需要更多的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本门课的讨论分2个部分进行,要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虽工作能力很强,但是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较弱。对分课堂给他们提供了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逻辑,增强了其表达能力。

(3)分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形式,增进了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提升了教学效果。

(4)仍有部分同学认为收获一般,可能是组内的同学并未完全按照规定要求完成作业及讨论,存在偷懒现象。课上时间有限,仍然无法做到把控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态。这也是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华彦,王红,宋慧东,等.动物分类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东北林业大学兽类分类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1上):268-270.

[2]周伟,张庆,李旭.林业院校《兽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科學时代,2010(23):248-251.

[3]杨承忠,杨生华,赵元莙.高校哺乳动物学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99-100.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