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7周玲

成才之路 2019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审美情趣音乐教学

周玲

摘 要: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在音乐教学中践行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探究音乐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自由、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和音乐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审美情趣;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93-02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学习内容,体会音乐学习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通过课堂游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音乐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在音乐中感受美学,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活泼好动有时会给教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教师正确利用学生活泼好动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能有效推动音乐教学发展,提高音乐教学成效。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轻松愉快地学习,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始终保持音乐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趣味性,并欣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表现,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设计趣味性的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游戏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学生们对小动物非常喜爱,他们除了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之外,还喜欢对小动物走路的姿势进行模仿。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成效,使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例如,在“小动物走路”的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設计“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游戏活动。教师要挑选性格活泼的学生对小动物走路进行模仿,以提升游戏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以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拓展教学范围,将音乐教学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鉴赏范围进行扩展,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之外,也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歌曲进行鉴赏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适的课后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一首课外歌曲,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演唱。这种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唱,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和积极性。除了课外作业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和丰富情感的歌曲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父亲》这首歌,增进学生对父亲的了解,让学生懂得父爱的伟大。这一类歌曲曲调优美,内涵丰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教师借助歌曲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还能推动学生思想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安排几个角色,其中可以有父母、孩子等。先划分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目的是保证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角色表演。在学生完成表演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要求学生阐述自己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情感可以在生活元素的作用下得到激发,在歌唱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投入相应的情感,从而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三、通过生动化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活泼的性格和好奇心使其容易对枯燥的音乐教学产生厌烦感,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音乐教学的生动化。通过生动化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教学内容和视频,使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教学能将音乐教学过程变得活泼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理解音乐。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实践,加深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感悟音乐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学生,使自身的角色发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作者和组织者。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选用的素材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符合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使音乐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平台。

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放松学生心情,更好地发挥学生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选取生活以及课程内容中的元素,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设备等,创设生活化情境,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在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这首钢琴曲,第一段的音乐主题轻松,令人联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吹笛的画面。第二段使用了民间舞曲音乐的形式,表达了牧童的欢乐心情。第三段则和第一段相呼应,重复强调了牧童闲适悠闲的生活。在实际教学中,伴随着音乐,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加深学生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表达的内容进行想象,能提升学生對音乐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践行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探究音乐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自由、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和音乐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游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通过生动化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学琴.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应用的几点探讨[J].北方音乐,2019(14).

[2]张红梅.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9(09).

[3]朱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23).

[4]张学蕾.学前音乐教学生活化探究[J].北方音乐,2019(03).

[5]李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9(01).

[6]程欣.刍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J].北方音乐,2016(12).

[7]汪滨.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5(15).

[8]孙小会.运用多媒体,让小学生爱上音乐课堂[J].北方音乐,2015(0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审美情趣音乐教学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