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9-12-27朱健
朱健
摘 要:初三学生作为初中的特殊群体,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体育活动几乎被取消,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中,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少数学生还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努力提高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文章对初三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三学生;体育活动;升学压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84-0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号召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是,不少学校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按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更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笔者在初三年级开展了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对初三年级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其运动负荷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改善初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对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等方面的实效性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论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初中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依据。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城镇初中,学生的营养、体质状况、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与一般城镇和农村初中基本相似。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身体机能和素质测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初二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要学科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亦无显著差异。
一、实践方法
实验班每周有三节体育课,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根据学生身体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锻炼的实效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分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学生进行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每周有两节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复习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各种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球类、武术、跳绳、跳皮筋、健美操、拔河等体育运动,并经常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一般采用按兴趣分组、自由结合等形式。
实验班每周星期六和星期日要参加社区的体育活动,居住同一社区的学生可组成锻炼小组。活动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也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各种竞赛。实验班每天早上有十分钟的早锻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素质锻炼,哪项素质差就练哪项素质,也可以选择各种简便易行的游戏活动。
对照班每周也有三节体育课,但更多的是围绕体育中考来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和训练。
二、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证实验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质量,学校对实验班各种体育活动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学生每天在体育活动登记表上如实填写活动的时间、内容、练习次数。班主任和小组长定期检查评比,教会学生自测心率、运动密度和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并经常结合测定情况调整运动负荷。
三、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提高的幅度较大,这是因为实验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安排注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实验班不但每天开展早锻炼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而且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也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安排相应的身体素质锻炼,體育锻炼活动具有经常性和连续性,加之运动负荷、运动密度又较为科学合理,所以实验班学生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提高较快。在速度素质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显,这可能与遗传、无氧代谢的练习较少,实验时间较短有关。
1.从人体机能能力方面来看,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提高幅度较大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提高他们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十分重要。实验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采用平均心率每分钟120次~140次的中等强度运动,属于有氧代谢,适合初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30%~40%的运动密度可以使学生的心率长时间处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使机体长时间处在有氧代谢之中,有利于发展人体最大吸氧能力,提高呼吸系统机能。在有氧代谢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心搏量和脉搏输出量最佳,有利于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强心肌力量。所以实验班学生经一年实验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班。
2.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实验班学生除两个因子以外,其余各因子和对照班相比都有所下降,这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明显差异,这也表明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这是因为实验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学生在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中宣泄情感,满足活动的欲望,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得到缓解,保持良好心态。又因为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分组形式,还因为学生星期六、星期日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际关系得到极大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
对照班学生中抑郁、焦虑、恐怖等各因子得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体育课上枯燥无味的中考项目的反复练习等,都是对照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验班學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要学科的均分,以及总分的均分和对照班相比,有所提高。为什么实验班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减少了学习时间,成绩反而好于对照班呢?这是因为初中学生正处在大脑发育完善的重要时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加大了人体的吸氧量,使大脑有充足的氧和营养供应,加快了脑的发育,为知识技能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活动中运动技能的形成,不但有着精细复杂的智力活动,而且需要感觉、视觉、听觉等器官的密切配合。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不但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使感觉、视堂、听觉等器官更加敏锐,进一步提高了大脑的反应速度和分析判断能力。
实验班学生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中,运动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增强了脑力活动中枢的抑制能力,使之得到更好的休息。运动后,脑力活动中枢的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使之保持在良好的兴奋状态。学生反应、分析、判断、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增强,不但加快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使之更加牢固。实验班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提高,学生能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行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经一年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相比,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系统机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实验班科学合理地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相比,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的考试均分,经统计学处理,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有所提高。这与实验班的学生经常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具有密切关系。
2.建议
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要丰富多彩,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既要方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又要为学生合作交往创造良好条件。运动负荷的安排应以中等强度为主,但也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管世超.影响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07).
[2]李伟轩.赤峰市元宝山区高中“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7).
[3]张科峰. 新乡市城区中小学“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现状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8.
[4]许朝军.“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重在落实[J].甘肃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