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研究

2019-12-27肖琳

成才之路 2019年35期
关键词:以图导学导学教学方式

肖琳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地图可以直观、形象、简单地将地理知识呈现出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文章从善于运用地图形式、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借助地图训练思维、结合地图联系生活等方面,对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以图导学”;地理教学;教学实践;认知水平;训练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64-02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准确地认知外界环境,通过有效解析地理位置及地形外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图导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地图,充分发挥好地图的作用,让学生在“以图导学”的实践中,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

一、善于运用地图形式

地图是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纽带,人们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地貌特征以及气候知識。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让学生们看到一个缩小了的世界,并能够通过地图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可以说,地图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谓的“以图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呈现地图的方式,将地理知识直观、具体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便于理解,便于记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图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并能够识图、用图,从而更好地发挥“以图导学”的重要作用。

“以图导学”教学方式能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空间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地图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以图导学”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图像进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地图,这样能将教师讲解的地理知识与地图信息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地图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在地图的辅助下能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学生通过观看不同形式的地图,还可以获得不同的地理知识。如通过观看山川分布的地图,学生会有以下认识: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根据地图进行分析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地理教学。如有的学生认为地理难学,对一些地理知识记忆得很模糊,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难以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枯燥、乏味,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无法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转换教学方式,通过“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气候分布在哪些地区,以及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气候。这不仅仅需要结合相应的地理知识,认真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能够根据地图识别具体的气候类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如中国的东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教师可圈出东南部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观看周围的地理环境,加深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理解,从而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片信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点击中国东南部的图片,以展现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景观。教师通过一张张图片的展示,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对气候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借助地图训练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地图训练学生思维。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历史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圆的,这一知识学生在历史中可以学到。如著名的历史人物进行航海,发现地球是圆的,但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看到地图展示的地球都是平面的呀,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进行演示,先让学生将地图左边和右边折叠并连接起来,然后再将中间上下两端用手捏到一起,这样,学生们就会发现地球近似于一个球体。

除此之外,在讲解关于地球上的一些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南北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等。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地区的位置,并让他们对自己所在的位置进行描述,准确说出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又将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我国的邻国”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对中国的邻国进行查找,并将查找到的邻国列出来。在查找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握手方向,可以顺时针查找,也可以逆时针查找,这有利于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通过读图,可以了解这样的情况: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西边有巴基,还有阿富汗;南面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四、结合地图联系生活

教师要结合地图联系生活开展地理教学,向学生灌输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告诉学生地理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复杂的理论知识,更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将地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之中发现问题,发现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元素。例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这一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收看天气预报,并复习与天气符号相关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天气符号提供当天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作为小小预报员进行播报,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家中,学生也可以为父母讲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将地理学习真正融入到生活之中。

生活中与地理联系密切的事物还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地理摄影图片让学生分析地理地貌,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对气温变化图像进行分析。例如,在教学“气温”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全球的夏天都是热的吗?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分布图,并让学生知道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针对季节的变化,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总之,地图是连接生活与地理知识的媒介,采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地理知识抽象性较强,以图导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以图导学”实践中完成对地理知识的迁移与理解,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雁.“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申春林.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7(11).

[3]高长青.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J].地理教育,2017(S1).

[4]林小红.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5]孙钦英.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5(11).

猜你喜欢

以图导学导学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以图导学”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