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摭探

2019-12-27厉彦翔张苗苗王中华吴小林

成才之路 2019年35期

厉彦翔 张苗苗 王中华 吴小林

摘 要:“3+3”中高职分段培养是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针对目前“3+3”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衔接脱节等问题,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例,探索相关对策,以进一步提高“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10-02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被誉为“朝阳产业”。制剂技术是制药产业的关键,制药产业大省江苏省需要培养出一流的药品生产技术人才,而药品生产技术职业人才也必须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更新知识能力体系。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过程中,“3+3”中高职分段培养是目前逐步适应药品生产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目前“3+3”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实施为例,分析相关对策,以实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

一、“3+3”中高职衔接的保障措施

实施“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高职双方需要共同制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管理办法”“分段培养学生管理办法”及“分段培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与措施,构建联合办学的有效机制。中、高职合作院校要根据“3+3”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切实有效的培养管理细则,做到对中职、高职阶段学生管理的无缝对接。

中、高职合作院校应该成立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工作小组,组长由合作院校的教学院长担任,成员由这两所学校的二级学院院长和相关教师组成。教务部门需要将“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并指派专人具体负责;学校二级教学单位负责具体教学,定期召开会议,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合作院校每学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研究和讨论教学方案;负责督导和检查教学计划的实施;负责定期组织教师教研和培训;负责定期组织和召开管理协调机构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学生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3+3”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探索对口合作、集团化发展等多种形式的衔接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中、高职教育出现了断层,中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存在部分交叉重复现象,这造成“3+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脱节。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指向技能型,偏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弥补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不足;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在继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职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体系的设计等方面各有侧重。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掌握药品生产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能从事药物制剂、质量检查工作的一线技能人才,使学生达到药物制剂中级工水平。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药品生产、销售,药品质量检测、质量管理及药学服务等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同时提高学生对制剂处方的分析能力、对制剂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药物制剂高级工水平。

三、“3+3”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

“3+3”中高职衔接,有助于发挥中职、高职两者的优势,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强,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发展后劲足的高职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3”中高职衔接,不仅能让学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而且能为学生日后在专业上的深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极大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要想探索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对口试点的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必须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确定学生在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中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联合培养药品生产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中职阶段主要面向生产一线,课程内容涉及专业基本技能。而高职阶段则侧重于技能创新,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性和主观能动性。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制剂技术”为例,中职课程可以按照液体制剂、无菌制剂、口服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其他制剂等模块设置,重视对学生制剂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而高职课程也可以以上述模块任务为导向(以口服固体制剂片剂为例),内容涉及备料、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质检等生产环节,各环节严格按照企业GMP生产实际进行设计,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制剂基本技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质量检测、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中职和高職的教学内容不再重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通过一系列难度递增的专业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药品生产岗位的关键操作技能,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做出调整更新后设置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并于2016年开始招生。然而,当前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培养及新课程体系优化存在滞后的现象。作为现代职教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3+3”中高职分段培养,是适应制药类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产教深度融合、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必然趋势的推动下,完善“3+3”中高职衔接的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药品生产技术专业“3+3”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升级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将有助于在医药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推动“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药品生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振,张健泓,汪小根,等.高职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制药类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7).

[2]刘建明,徐子金,杨宇秀,等.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18).

[3]于正永,华山,丁胜高,张立中.“3+3”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4]吕毅,王晓娟,匡旺秋.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以药物制剂方向为例[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5]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6]刘志国,刘志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7).

[7]李庆荣.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03).

[8]王晶晶,陆艳琦,杨显辉.中、高职衔接的药剂学课程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