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在其中

2019-12-27中村

闽南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像章何先生癖好

中村

人之有癖,方有性情。

何乐中先生是个性情中人,因为他有一项特殊癖好——收集我国1966年—1976年这个特定时期的宣传品和文物。到他家里寻访,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藏品。

他的藏品林林总总,难记其数。有关毛泽东的宣传文化产品尤其多,单毛主席像章就有一万多枚,画像一千多幅,瓷像一百多尊,丝织布画一百多帧;各种印有该时期宣传印记的花瓶、碗碟、瓷板、壶罐等摆件、杂项数以千计;书籍、报纸、画报、小抄近万份。这些藏品,足可以布置一间“中国文革时代宣传品展示馆”。其中不乏有珍品和孤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譬如,当年杭州东方红丝织厂出品的220厘米高、150厘米宽的巨幅丝织毛泽东主席像,做工精细,质地考究,立体感强,一针一线准确勾勒出人物细微表情,头部和衣领的投影,挑线流畅,如不近前细看,恍若一件摄影作品,其高超的色彩运用和针织技艺实属罕见。还有江西瓷都制作的青花瓷瓶,在灯光照射下,才能发现瓷胎图案中,隐现毛泽东诗词及当年的宣传标语,作为一种出口工艺品,工匠的创意真是令人赞叹。有些罕见的毛主席像章,分别用金、银、铝合金、水晶、石膏、脱胎漆、陶瓷、塑料等材质制成,十分考究,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从中可见当年佩戴毛主席像章的流行热度。

在何先生的藏品中,还有一部分是中国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者的主题收藏。有一座孙中山座像,呈金黄色,目光深邃,表情凝重,表现出一个革命先驱者的坚定和自信。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专题图片,则展现出他们革命生涯中的丰功伟绩。

我与何先生的交往已有廿多年。在印象中,他应该算是一个文人雅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对毛笔书法也颇有研究,只是后来醉心于“红色文化收藏”,才止步于省级书协会员。明朝文人张岱有句话很精辟:“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矣,人无疵不可交,以其无真气矣。”与何先生相处,尽管觉得他有点癖,却认为他是个有精神追求和率真敦厚的人。他对那个时期特殊物品的喜爱程度,近乎痴迷。每与人交谈,滔滔不绝的話题脱不了他的藏品,不是说他去某某地方淘到一件珍品,就是说他收到的某某藏品具有独特的纪念意义。听得你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而何先生却乐此不疲,就像个天真的小孩,一再炫耀自己心爱的玩具。当有一天,在他家房间看到堆满品类众多的“红色藏品”时,才真切地感到震撼:那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物力,没有这种“癖好”与“深情”,是不可能将这种癖好坚持下来的。此时,我真正领悟到何先生虽有“疵”,而更有其“真气”。他的这股真气,不在于抒胸中块垒,在于寄俊逸之气,不因人损,不受牵绊,乐在其中。

何先生大名何乐中,真是名如其人。

据说,他出生于教师之家,父亲曾是“五老”之中共地下党员,从小受父亲革命思想熏陶,血液里传承着红色基因。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一家人始终坚定信念,热爱共产党,热爱领袖毛主席。读小学时,他走了几十里路,从偏僻的东泗乡村,赶到县城石码,只是为了买到一枚毛主席像章,除了对领袖的忠诚和热爱之外,当然也有得到宝贝似的快感。那段经历,烙下了一生深刻的印记,也许是他日后醉心“红色收藏”的起因。后来,何先生考上大学,便倾其所有,大量收集那个时期的有关物品,以菲薄的收入,支撑着那份特殊的癖好。用他的话说:艰辛几许,甘苦自知。

在新中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他终于完成一件心愿,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红色文化收藏”展示给世人。他有这样的初衷:历史毕竟成为过去,评判自在人民心中。

如果从这种初衷去理解,我们应该感谢何先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猜你喜欢

像章何先生癖好
家中绿植总招小飞虫,咋整?
癖好与人生
癖好与人生
收藏毛主席像章
红像章
集萌社
爸爸画1440幅漫画帮女儿学成语
收藏达人的微型像章世界
何振亚先生
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