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唱主角 农村题材作品成新宠
2019-12-27杜迈南
杜迈南
11月11日—14日,第25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19·秋季)(以下简称秋推会)如约而至。与上届相比,本届秋推会筹备期剧目及拍摄制作中剧目明显减少,成片首轮发行剧目明显增多,各类参展项目约950部,参展制作机构约420家总人数3000余人。其中,电视剧700余部,网络剧69部,电影、网络电影21部,纪录片、电视栏目45部,动画片33部,网络文学作品75部。
本届秋推会以“培根铸魂,推动电视剧创新创优”为主题,举办了开幕式、节目交易、高峰论坛、新剧发布会、专项推介会、初心榜颁奖典礼等多项活动,并在内容、规模、格局方面再度提升。备受关注的高峰论坛环节,今年除“产业论坛”“创作论坛”,还首次推出“国际论坛”。与此同时,由首都影视发展智库、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CC-Smart新传智库联合推出的《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 2019》,以及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和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著的《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2019)》也在秋推会期间先后发布。
主旋律作品唱主角
从参展剧目和现场交易情况可以看出,对比其他题材数量呈现下降或起伏变动的发展现状,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今年继续占据主流,其中以多视角、多纬度进行主题创作的主旋律剧集更是唱起主角。除了展示现场亮相的一大批主旋律作品,开幕式暨京榜剧献发布活动也继续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通过“开天辟地”“筑梦前行”“百业振兴”三个篇章,重点发布了14部展现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的电视剧作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梅茹表示,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一大批主旋律精品剧作导向正、品质高、回望历史、记录时代,用心、用情、用功,讴歌历史,礼赞中国。基于当前电视剧的发展情况,刘梅茹针对电视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力量;第二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第三要围绕党和国家大事大局,搞好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减量提质”已成为当下电视剧创作的共识,“今年的电视剧产量在下降,但是达到一定艺术水准和思想水准的作品数量在增加。虽然缺乏现象级作品,但好作品不少。”尹鸿认为,主旋律作品的增加,既是规避风险的需要,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以新中国题材增加。这个趋势以后还会出现,改革开放的题材会大量增加,它能代表中国发生的巨大改变,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更深的联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司若介绍,2019年1月至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646部24597集,相较去年分别同比下降27.1%和30.1%。题材方面,当代题材电视剧占比七成,古代剧只有一成左右。司若表示,今年的主旋律作品在内容和编播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除了覆盖传统观众,也覆盖了一些年轻群体,拓展了不同年龄层的受众。
现实题材仍是创作主流
占据秋推会半壁江山的现实题材作品不仅有政策倡导的主旋律作品,大投资的正剧、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新时代剧目、农村题材剧也成为不少影视公司追逐的热点。对于当下现实题材创作,导演、编剧陈育新认为大家应该对现实主义抱有更宽泛的理解,“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态度。很多IP、虚幻作品被诟病,是因为没有现实主义态度,完全脱离现实,脱离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按照一种套路或者公式、模式来量产化,导致创作失去了活力。”陈育新认为,作品想要打动观众,就要给观众真实的力量,“真实的力量不仅有现实场景方面的真实,也有精神世界的真实。无论是古装,还是讲述远古社会的故事,都必须要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观照作品,落笔就会相对谨慎一些。”《欢乐颂》编剧袁子弹也赞同这一观点,她认为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并不在于题材本身,“重点是里面的人物逻辑是通顺的,反映的情感质感是真实的。”
作为平台方的代表,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今年参与的《都挺好》《破冰行动》《小欢喜》《亲爱的,热爱的》等几部现实题材作品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她认为这些作品的成功得益于抓到了现实痛点,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共情。戴莹建议行业面对现实题材热潮不要盲目跟风,“要想一想我们做这个题材,核心要表达什么、能留下什么、人物的痛点又是什么。不是说不可以做古装剧,如果用现实主义题材的思想去做古装剧,也有可能会成功。”
柠萌影业执行副总裁、制作人徐晓鸥认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者不要有太多禁区,相对敏感的题材只要把握好价值观导向,为大家提供温暖向上的力量,都可以大胆尝试。
国剧出海进入新时代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产剧作近年来在“走出去”领域捷报频传,呈现出口数量不断增加、题材类型更加丰富、传播途径日趋多元的繁荣景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届秋推会首次开辟“中国剧集 全球闪耀”——电视剧走出去高峰论坛,并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与中阿卫视、五洲传播出版社、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台、四达时代等机构现场签约,未来将充分利用各自有品牌、传播渠道、优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就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创新发展、促进影视文化交流交易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集群出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介绍,当前我国电视剧占全国电视节目出口的比重约为70%,国剧已开始走出亚洲,向中东欧、拉美、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出口范围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16个知名节展设立中国联合展台,中国联合展台达成的销售额占中国全年影视内容产品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共有1600多部中国优秀影视节目被译制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蒙古语、缅甸语等36种语言,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落地播出。周继红强调,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要加强电视剧国际市场精准传播,加强国际合作力度,还要利用好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增强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中国电视剧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国产剧“走出去”的代表,柠萌影业成立五年来先后有8部剧翻译成10种语言,在近百个国家落地播出,销售额超过1500万美元。柠萌影业董事长苏晓强调,一部好剧既要能“留得下来”,又要能“走得出去”,并且能为中外观众带来教育和启迪。苏晓表示,柠萌影业未来会不断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精品路线,打造有情怀、有品质、有内涵,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影视精品力作。
阿里文娱优酷副总编辑蒋湘辉介绍了优酷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他认为“政府的指导和助力是‘走出去的重要动力;内容品质是‘走出去的最重要基石;渠道方面需要国内外各方力量的大力协助;交流互鉴是提升制作水准的重要法宝”。
四达时代在非洲30多个国家注册成立公司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郭子琪分享了自己“走出去”的感受和体会,“第一,走出去的前提是能走进去。怎么走进去?渠道、平台、网络最重要。第二,适销对路,才会乐于接受。虽然中国和非洲隔得很远,但在文化上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第三,听得懂,才会愿意看。有时候语言比内容还要重要。第四,坚持不动搖,才能走得快,走得广,走得长久。”郭子琪认为,当下中非之间的影视交流,无论是数量、频次、资金支持,还是形式,都处于最好的阶段,影视剧正在成为世界了解全面、真实、立体中国的一种广泛、便捷、有效的途径,“我们特别希望能够趁势而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这件事情需要整体规划,这样才会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去,能够走出去,走得更快、更广、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