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模式改革及成效分析

2019-12-27鞠明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质实验组测试

鞠明杰,曾 理,王 静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模式改革及成效分析

鞠明杰,曾 理,王 静

(华东理工大学 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137)

为提高广大本科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优秀人才,针对本科生增开“健康体适能”公选课和建设“健康体适能”社团,以上课的形式讲授测试理论、技巧及运动处方实验的实施计划,通过对4个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运动干预实验,研究了改革内容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耐力、爆发力和力量等多项指标的影响。实验前无差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所有考察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终身体育;健康体适能;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其体质健康水平不仅是自身全面发展成才的基础保障,也关系到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动力[1]。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身体综合素质及运动表现能力不断下降[2],为此,教育部在2014年修订、出版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既是高校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指导文件,也为大学生身体素质和高校体育工作完成质量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上述政策的实施引起了高校相关部门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趋势。

1 改革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存不足之处

(1)缺乏校级领导关注,各部门协作差[3-4]。部分高校领导对《标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标准》的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实施需要在分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由学工部、体育学院(部)、教务处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但当前很少有校级领导主动了解《标准》的具体实施情况。在缺乏上级领导关注的情况下,高校《标准》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多是由高校体育部门独立完成。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5-6]。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和意义,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易出现不拼尽全力,或虽拼尽全力却因未能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而未能发挥自身真正实力的情况,从而影响学校体育部门上报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另一个客观表现是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丰富的课余生活、泛滥的电子产品和游戏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运动和休息时间,使得“亚健康”学生群体逐年扩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成绩。

(3)测试组织不到位[7]。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测试中心的建立,但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专门的测试中心或小组,这意味着高校测试工作缺乏全面的组织与计划,有限的人力、物力也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训而无法发挥作用。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仍采取集中测试的方式,即每个学期集中一周左右时间对所有测试对象完成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 m跑、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和1000 m(男)/800 m(女)等7个项目的测试工作。这种测试方式由于教师人员少而学生数量多,再加上不同项目测试地点变化、计量手段差异,教师监管很难到位,学生替考、虚报数据或未测试而直接谎报数据时有发生,导致异常和无效数据(如某女生立定跳远成绩为3 m)大幅提高[8]。此外,集中测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考察耐力和身体机能的项目,如1000 m和800 m跑,一些学生平时不锻炼,测试前热身不充分,结果对身体造成较大损伤。

1.2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改革现状

近年来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其改进措施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如:杨进[9]以武汉音乐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评价系统,分析了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大硬件投入、加强生活习惯和心理卫生干预及重视理论课传授等建议。李英玲[10]对东北三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体育运动,应通过更新学生体育观念、改革单一课程模式及科学化体育锻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冯志坚和傅建霞[11]对部分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除运动习惯、运动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外,还有很多易被忽略的偶然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因素。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问题很难从个体角度去干预,而应从群体角度出发,改革现行测试模式,加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和运动能动性的干预研究,以维护和改善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

此外,还有其他学者也做了类似研究[12-14],此类研究多是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而对于运动意识如何养成、课程内容如何设置、测试模式如何改革及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等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甚少。

1.3 进一步深化内容和模式改革非常必要

为了完成该项课题,我校体育学院同教务部门协调为大一和大二新开一门“健康提示能”体育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全部根据体质健康测试内容而制定,以提高《标准》要求的学生速度、耐力、爆发力和柔韧性为目标。大三和大四由于没有体育课,体育学院特同团委协调建设“健康体适能”社团[15],由我校体育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下称“中心”)专职教师负责,并招募大三、大四男女生各约70名,主要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基体活动,活动内容同健康体适能课程内容基本相同。

国家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除敦促大学生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各项机能外,也希望全面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适应“终身体育”所需要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运动表现能力。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模式改革应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教学内容丰富全面,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锻炼需求。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定向越野、飞盘和攀岩等网络热门项目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及动力,满足学生对锻炼项目的个性化需求。

(2)测试技巧讲解与练习。课堂上应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测试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测试前的准备活动、测试动作分解、参与肌肉名称及发力顺序、测试过程中的节奏控制等,通过反复练习直至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所有测试技巧,力求所有测试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

(3)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16]。每个高校都存在因身体原因无法完成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学生,对于该群体,高校要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和教育均等原则。为满足这部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高校要开发出适合特殊群体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人性化的评价指标,着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并掌握养生和健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中心”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改革内容实践

2.1 发布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白皮书

“中心”每年定期发布上一年度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白皮书,内容涵盖:全校总体测试情况说明,包括参测人数、男女比例、优秀率、合格率及不及格率;各学院总体情况说明;各学院总体情况排名、各学院在单项测试上的排名;各学院排名分析及建议;对下一年度学校体质健康测试的建议。

由此,既可以使得校级分管领导对学院的工作及学校整体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一目了然,引起校级分管领导的兴趣和重视,又可以使得各个学院院长对自己学院在学校中的排名一清二楚,结合体育学院在白皮书中的建议,在自己学院内部进行整改,以提高学院排名,实现良性循环。

2.2 打破旧框架,建立新体系

目前,“中心”已出版关于体质健康与促进方面的专业实验教材,将旧框架下的单一实验编排转变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双管齐下的实验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目的,根据体测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运动处方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在此过程中不间断地监测个体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同时也为后期的科研工作提供原始数据。

2.3 将体测成绩纳入体育课成绩

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中心”针对大学生体测建立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双管齐下的实验教学模式,且成绩纳入体育学分考核体系,占比高达30%。实验成绩可根据学生理论课的课堂表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提高的百分比、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报告分析的深度与广度等,赋予相应权重,综合加以评定。

3 课程内容改革的成效分析

3.1 实验及测试

(1)实验对象:一、二年级实验组为“健康体适能”课程本科学生,对照组为其他体育课学生;三、四年级实验组为“健康体适能”社团学生,对照组为三、四年级普通学生。实验周期为1学年32学时。实验项目选取及参与学生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项目选取及参与学生情况

(2)测试仪器:本实验所采取的测量仪器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测试标准的体测仪器,分别是身高体重测量仪、肺活量电子测量仪、红外光感立定跳远测量仪、坐位体前屈电子测量仪、标准单杠、仰卧起坐电子测量仪及秒表等。

(3)测试人员:由相关体育教师辅助我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测试工作。

3.2 运动处方

3.2.1 实验组

(1)课内主要内容:4学时理论课讲授,涵盖“人体骨骼与肌肉”“运动损伤与康复原理”和“饮食与营养”等,8学时体测项目动作与技巧训练,8学时肌肉力量训练,8学时体能和耐力训练和4学时速度和爆发力训练。

(2)课外主要内容:课内组队、课外互助学习,实验组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入体质健康测试实验室进行反复不间断的练习,直至完全掌握测试技巧;利用耐克运动APP布置学生课后45 min有氧慢跑,休息10~15 min后再进行5~10 min变速跑,完成后进行20~30 min拉伸和放松训练,每周2次;每周2次力量训练,训练内容:6组自重深蹲+6组40 kg×20快速深蹲+6组自重硬拉+6组40 kg×15卧推+6组20 kg×10挺举,力量训练后进行20~30 min拉伸和放松训练。

3.2.2 对照组

依然采用传统测试模式,不刻意改变学生课后生活节奏和锻炼习惯,以课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技术动作为主要测试形式。

3.3 指标测量

表2是实验测试项目及测量途径。

表2 实验测试项目及测量途径

3.4 结果分析

3.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表3是实验前各项目实验对象指标独立样本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前各项目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个测试项目指标的值都大于0.05,可以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上述指标上无差异,属于同质样本。

表3 实验前各项目实验对象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

注:<0.05为有统计学差异,<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3.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与分析

表4是实验后各项目实验对象指标独立样本检验。

(1)身高体重。采用身高和体重计算出的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从表4看出,男生实验组平均分为13.25,对照组为12.77,经检验,值为0.043,表明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0.05);女生实验组平均分为12.71,对照组为12.43,经检验,值为0.052,表明二者无差异。分析原因是大学生身高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而男生体内雄性激素明显高于女生,在做同样强度力量训练时,男生肌肉量增长会明显优于女生,使得男生在身体体重指标测试时进步幅度更大。

表4 实验后各项目实验对象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

注:<0.05为有统计学差异,<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学生肺部容积大小和扩张能力,是评价人体体质状况的常用指标。从表4看出,男生实验组平均分为11.96,对照组为11.33,经检验,值为0.023,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1);女生实验组平均分为11.85,对照组为11.19,经检验,值为0.034,表明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一定频率和强度下的有氧和无氧相结合的运动训练确实有益于提高男女生的肺活量水平,且男生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

(3)1000 m(男)/800 m(女)。耐力训练对于学生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加新陈代谢及锻炼意识品质均有一定帮助。从表4看出,经过有规律的系统训练后,男女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长跑上都表现出积极的变化。其中男生实验组平均分提高到15.82,对照组平均分为14.66,经检验,值为0.000,表明二者存在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女生实验组平均分提高到13.73,对照组为12.51,经检验,值为0.008,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主要是经过整个学年有氧无氧相结合的系统训练后,一方面学生体能有显著提高,能轻松适应1000 m(男)/800 m(女)长跑对体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平时的跑步训练中逐渐熟练掌握了正确的跑步动作和肌肉发力顺序。

(4)立定跳远和50 m跑。立定跳远和50 m跑的成绩主要由学生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决定。加强下肢力量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走、跑、跳等方面的运动表现能力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训练手段,为此,特地在学生锻炼运动处方中增加深蹲和硬拉等腿部和核心力量训练动作。从表4看出,男生实验组立定跳远平均分由7.12提高到8.12,对照组为7.76,经检验,值为0.003,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女生实验组由6.82提高到7.82,对照组为7.03,经检验,值为0.008,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男生实验组50 m成绩由14.62提高到17.31,对照组为14.23,经检验,值为0.000,表明二者存在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女生实验组由13.45提高到15.97,对照组为14.02,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是深蹲和硬拉等力量训练有效提高了男女生实验组的下肢力量,增强了爆发力。

(5)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是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是学生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综合表现测试。从表4看出,男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经检验后并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而女生实验组平均分从8.11提高到9.03,对照组为8.32,经检验,值为0.007,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男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并不十分重视训练后的拉伸和放松,而女生由于身体本身较男生更柔软,在经过同样强度和频率的拉伸训练后,其柔韧性方面的优势得到更大提升。

(6)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标准引体向上测试时要求学生正手握杠,上升时身体无摆动,下巴要过杠,下降时手臂要伸直,主要测试男生上肢背阔肌和肱二头肌的综合表现水平。标准仰卧起坐测试时要求学生双手放在耳边,双脚脚掌紧贴地面,无人按压,主要测试女生腹部和核心肌肉力量。从表4看出,男女生实验组在平均成绩上均有提高,但并未同对照组表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原因是,一个学年的实验训练周期看似很长,对力量训练来讲仍然太短,扣除寒暑假后,有效训练时间仅仅8~9个月,还不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水平。

4 结语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深化大学生体质健康训练和测试过程的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中心充分利用自身学科和资源优势,致力于探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表现的科学化途径,为具备“终身体育”意识的大学生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成长土壤和成才环境。通过对我校部分本科学生的体质健康训练及测试过程进行模式和内容改革发现,经过一个完整学年有氧和无氧相结合的系统性训练,实验组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1] 张劲松,张树巍.高等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 11(4): 42–47.

[2] 郭春锋.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机制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J].体育世界(学术),2018(3): 23–24.

[3] 叶鸣,焦敬伟,苏训成.上海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测试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 33(2): 91–94.

[4] 张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影响因素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 37(3): 109–111.

[5] 孔祥龙. HIIT运动干预对高校篮球选项课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8, 40(3): 115–119.

[6] 唐长青.衡阳市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分析及模式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4): 41–42.

[7] 廖培敏.体质健康测试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8, 28(3): 63–65.

[8] 马春伟.运城学院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9, 27(5): 62–64.

[9] 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研究: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09, 28(4): 408–410.

[10] 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 27(2): 105–107.

[11] 冯志坚,傅建霞.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运动训练与人体科学,2010, 31(3): 92–95.

[12] 马涛.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 33(3): 43–49.

[13] 宋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管理研究[J].体育大视野,2018, 8(12): 204–205.

[14] 邓伟.高校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安全措施的探讨: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J].体育大视野,2018, 8(10): 189–191.

[15] 董海军.上海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机制及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3): 61–62.

[16] 赵亮.适用于残疾学生群体的Brockport体适能测试:背景·内容·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 28(2): 177–182.

Reform and effect analysis of physical health testing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U Mingjie, ZENG Li, WANG Jing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137,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ener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with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f “Healthy physical fitness” are offered for undergraduates and the “Healthy physical fitness” societies are established. In the form of these cours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esting theory, techniques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experiments is carried out. The effects of reform contents on students’ body shape, function, endurance, explosive power and strength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exercise intervention experim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four grad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experimen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ll the indexes of investigation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ifelong sports; healthy physical fitnes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G807.4

A

1002-4956(2019)12-0240-05

10.16791/j.cnki.sjg.2019.12.057

2019-07-03

2019年中央一流引导专项文化传承创新项目(50621151903001)

鞠明杰(1982—),男,山东荣成,博士,讲师,虚拟仿真实验与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运动与健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E-mail: tyjmj@ecust.edu.cn

猜你喜欢

体质实验组测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幽默大测试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