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策略选择

2019-12-27夏金梅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都市河南

夏金梅

(信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农村和农业优先发展的原则,也明确了生态、生产、生活方面的战略目标任务。2019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视角,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为充分发挥“三农”对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探讨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的分区域发展策略,既是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和微观需求,也是基于河南省农业发展条件的客观选择。

一、河南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现实需求

20世纪60年代,日本、欧美等国先后出现都市生态农业。我国有关都市生态农业的研究和规划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针对上海、北京等较为发达的地区展开。目前,都市生态农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其在国内外不同文献中的表述各有侧重[1]。对其内涵的理解要点在于三个层面:都市化、生态化、规模化[2]。都市化强调农业发展的区位,包括城区及城市郊区;生态化强调农业绿色发展指向;规模化则是对农业发展模式的要求。因而,都市生态农业是一种临近城市布局,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农产品、农事体验、田园休闲等需求为主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深化发展,河南面临众多现实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选择发展具有经济、生态和休闲等综合功能的都市生态农业。

(一)宏观需求

就宏观层面而言,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不仅关系着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也关乎着全国的粮食安全。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对绿色的、安全的、特色的农产品需求升级,这对河南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出更高要求[3]。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河南农业必须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技术革新以及农业产业链延伸等多层面入手进行转型。都市生态农业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以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的田园休闲观光业实现了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催生了农业新业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都市生态农业应该成为河南省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引领。

(二)微观需求

就微观而言,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是农村居民增收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居民对农业功能多样性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居民对乡村的田园风光、清新空气、绿色蔬菜产生向往。都市型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在农业生产功能之外,注重开发农业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等多样性功能,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农业功能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都市生态农业临近城市布局,在地理区位上,有着农村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业多功能需要的过程中,农业经营者也能获得传统农业生产无法比拟的收益,实现增收。

二、河南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SWOT分析

(一)河南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1.区位优势

河南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又地处中原地区,是西北六省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中国交通的重要中心枢纽。河南的交通网络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延伸,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高铁网络呈“米”字型,便捷畅通,新增明港(信阳)机场已投入运营,郑州还有与世界联通的中欧班列。2019年,河南的郑州、安阳、洛阳、商丘、南阳、信阳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入选国际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后,河南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将具有更广的辐射范围、更强的聚集效应、更优的服务供给能力以及更高的运行效率。区位优势不仅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延伸产业链条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而且有利于提升河南国际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资源优势

多样化的自然资源是河南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基础[4]。第一,从河南气候资源来看,河南四季分明,雨水、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不同动植物的生长。第二,从地形地貌资源来看,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土地自然地理类型有水域洼地、平原盆地,也有丘陵山地。不同的地形条件,需要不同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第三,从生物资源来看,河南有丰富的乔木类、油料类、淀粉类和药用类植物,以及多样性的野生动物。第四,物产丰富多样,如水稻、冬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棉花、芝麻、烟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猪、羊、鸡、鸭等牲畜、家禽。著名的特色农产品如原阳大米、信阳南湾鱼、光山麻鸭、中牟大蒜、永城小辣椒、灵宝苹果、新县银杏、信阳板栗、兰考泡桐等。此外,河南是中国农业人口最多的省份,潜在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从目前的消费倾向来看,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二)河南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1.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的不再只是“耕种者”,而是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年轻劳动力。河南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不仅表现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总量下降,且劳动力的质量也在下降,新生代劳动力外流。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非农产业收益的增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势头越来越迅猛,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总量在逐年减少。一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非农产品的较高收益吸引很多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尤其是具备一定知识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在第一产业的劳动者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劳动力的质量急需提升。另一方面,河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引进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时,无实力支付高薪,又无独特的扶持政策,对于专业性人才缺乏吸引力。

2.农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投入不足

河南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投入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的人力投入不足。从事一线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多为45岁以上,年轻技术人员不愿服务农业生产,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断层。第二,农业技术培训开展不够。现有的农技推广培训供给与农户的需求失衡,提供的培训内容农户不感兴趣,农户想学的农业技术又因为推广的滞后不能及时提供。第三,在社会化服务投入方面的财政补贴扶持不够,缺少政府部门的规模化指导[5]。这些情况都限制了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

3.政府对生态补偿的重视不足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注重经济生产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的统一,致力于实现有限的农业发展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做到永续利用。考虑到生态平衡,需要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要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以传统GDP为核心的政绩观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行都市生态农业时,瞻前顾后,只看眼前农业收益,总产值提升,而对今后潜在的环境危机缺乏预估,造成生态补偿专项投入不足。

(三)河南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宏观政策机遇

首先,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的确立,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明确了政策导向。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对于优质高效农产品的需求均呈上升势头,这些都是河南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机遇。其次,河南省层面的宏观政策机遇。河南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战略,如:以产粮大省为基础,提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遵循“中原崛起”战略,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规划等。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河南基于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农副产品、优美的生态景观以及优良的休闲服务,走“大农业、大市场、大贸易”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不仅实现出口创汇,也有利于都市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全面提升[6]。

2.农业政策机遇

国家层面看,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多次强调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现代农业,激发农村新动能。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渐成趋势。就河南而言,2002年郑州市率先提出有关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2012年,农业部部署“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新战略,此后,河南多个城市展开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2014年,河南省落实《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项目。这一工程重点在于河南依据产业圈层分布原则,实现大中小城市的相互嵌套。2019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这是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河南解决“三农”难题,实现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式。

(四)河南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挑战(Threats)分析

1.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一方面,各地区都市生态农业迅速发展和结构趋同,加剧了国内都市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细分。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来看,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受到国内其他省份农产品的挤压;另一方面,河南乃至全国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因而在世界市场上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农产品输出难度增加。这对进一步扩展都市生态农业规模并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形成市场约束。

2.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依托两个方面:一是在都市型农业生产中注重环境保护,二是对于已有的污染进行治理,恢复生态平衡[7]。就农业生产而言,河南省虽是农业大省,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累积的环境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常见的如水土流失、水质恶化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侵蚀了农业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这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破坏。尽管河南省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与都市生态农业环境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政府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反哺农业机制实施的初期阶段,因此各种农业补贴的到位速度还是较快的。但相对于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责来讲,河南政府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对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来说,政府的投入重点在于农业科技研发方面,此外,政府应在国内外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发挥作用。政府投入主要应体现在:一是要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的农业科技服务,力求及时到位,同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进程要加快;二是提升农业技能培训质量,要清楚了解农业发展中农民最需要的技术培训是什么,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分区域发展策略选择

河南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乡村数量庞大而分散,地形地貌差异也较大。基于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SWOT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应该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差异化发展路线,实施农业分类发展策略,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和生态双重价值。

(一)山地丘陵型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河南的西部。豫西山地丘陵地区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位置,地形的差别较大,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山区县位于其中,包括连片的栾川县、嵩县、洛宁县、汝阳县、卢氏县、鲁山县、南召县、淅川县等。因此,要根据山地丘陵区的自然特点,进行都市生态农业的差别化发展。具体来讲,山地丘陵区农、林、牧皆适宜,可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因地形所限,山地丘陵地区不像平原农区,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规模经营较为困难。因此,要结合山地丘陵的农业资源特色,利用林业景观和山地丘陵的自然地形优势,侧重农业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功能。这一发展思路要求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原则[8]。一方面要充分合理利用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产资源,将平面土地资源与立体空间结构结合,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结构,将不同特性的作物在空间上合理搭配,共生互补,充分利用山地丘陵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实行套种、间种和轮作,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山地丘陵地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依托伏牛山区高峻山形、天然植被和自然景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平原型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豫东平原,包括河南省的京广铁路以东,大别山以北的广大冲积平原。豫东平原以黄河冲积扇为主,由河流冲积和湖泊沼泽堆积组成,地势低,有许多凹陷。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域,平原地区的特点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且人多地少,长期以来工业发展的投入相对较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区域内农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工业反哺支持。同时,长期以来受传统小农思想影响,平原地区以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缓慢[9]。基于平原地区人多地少的资源特征,在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利用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从而以较少的土地获得较多的产出。具体来说,平原型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倡导集约化生产,发挥生态农业的生产和经济功能。为此,一要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吸纳新技术,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生产原生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二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结合发展平原农区猪、牛、羊、鸡、鸭等特色养殖业,进一步以农畜产品为原料发展肉类、乳制品类等加工业,建立不同类型的生产基地,如黄河滩地养殖奶牛和肉牛的生产基地、郑州毛庄培育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基地等。这样才能形成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衔接及延伸,从而提升农业的供给数量和供给能力。

(三)水域型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水域型生态农业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南部,黄河沿岸和豫东平原低洼地区。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可涵盖生产、经济功能和休憩旅游功能。以循环生产模式为主,注重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发挥农业生产循环中自我调节、自我建造、自我选择的功能,以达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和增值。例如,信阳市东郊乡村充分利用水体生态环境,按混养模式投放罗非鱼、淡水白鳍、草胡子鳃、高倍鲫等新品种,在水面上养杂交浮萍,吸收净化养殖水体,保证水产品的生长。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投资兴建饲料加工厂,使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养殖业动物粪便可纳入沼气池,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渔场养殖[10]。沼液泼洒鱼塘,沼渣施入葡萄园,塘泥冬季清出护埂种牧草,牧草收割喂猪、养鱼,产品投入市场,取得效益,再投入循环。其特点是以养鱼、喂猪为中心,以沼气为纽带,养殖、种植、加工相结合,资源多层次利用,达到生态良性循环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山地丘陵型、平原型和水域型三种类型是根据河南省自然地理条件的一种分类,这三种类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穿插、互相镶嵌,只是在不同的地域中有所侧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条件进行分类施策,方能突破农业同质化发展困境,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差异化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都市河南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穿越水上都市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都市通勤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