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探析
2019-12-27平梓堉胡楠栋
平梓堉 王 丽 胡楠栋 杨 扬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这是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对于青年地位的政治宣誓,也是在治国理政中信赖青年、依靠青年、寄希望于青年的决心表达。“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凝聚青年需要青年的自觉,更需要教育和引领。红色资源与国家、政党、民族的发展历程联系在一起,与仁人志士的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与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联系在一起,是开展青年大学生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红色医学资源是红色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一、红色医学文化资源概述
(一)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含义
红色文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时至今日并无权威机构、权威文本的定义[2]。在众多关于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定义中,有以下几点达成了共识:第一,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第二,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第三,红色文化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表现形态;第四,从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看,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第五,从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来看,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从红色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关系来看,红色文化是对世界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总体而言,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理念”[3]。综上所述,红色医学文化资源是指红色文化资源中以医学、医院、医生为主体的文化资源。
(二)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分类
从文化载体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医学、红色医院、红色医生等文化资源。从表现形态来看,红色医学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其中物质文化资源包括三方面:第一,红色医学资源,如红色医学院、在红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保留下来的教材、教案、教具以及其他校史资源;第二,红色医院资源,如红色医院、红色医院院史资源(例如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院史资料);第三,红色医生资源,如红色医生的物态类资源(例如使用过的器具、穿着过的衣物等)。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指渗透在物质资源中的精神和思想,如红色医学院的校训、红色医院的精神、红色医生的故事和精神等。在分类理解的基础上,应该看到红色医学资源、红色医院、红色医生这三类文化资源是密切联系的一起的,不能抽象地分裂开来。
(三)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特点
红色医学文化资源与其他红色文化资源对比有相同点,也有特殊性。从共同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灵魂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行为准则是为人民服务;第三,红色文化资源的根本政治方向是忠诚于党。因此,红色文化资源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文化资源。从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特殊性来看,其特点有三:第一,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精益求精、救死扶伤的医学精神;第二,体现在医院发展中的“一切服务前线、一切服务战争”的奉献精神;第三,体现在医生言行中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家国情怀。
二、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一)红色医学资源的政治引领功能
习总书记说:“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4]“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团结最广泛的力量,特别是青年的力量,因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思想上认同才能有行动上的自觉,团结青年力量、凝聚青年智慧的前提是赢得青年,这就需要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帮助青年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红色医学文化资源与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程联系在一起,是实现政治引领的重要资源。
“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名录”里本科院校共有161所,其中1949年10月1日前,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院校有12所,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承德医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张家口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长治医学院。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例,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参加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并走完全程且坚持办学的院校,也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等学校之一。学校前身为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在延安,由毛泽东同志提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注]资料参考自《中国医科大学章程》。在这所红色医学院的校史里,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蕴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艰辛探索;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赤子情怀;蕴藏着“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答案,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实现政治引领的重要资源。
(二)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价值观培育功能
“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7]“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红色医院的变迁、红色医生的故事中国凝结着理想信念,凝结着价值观,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
傅连暲,毛泽东称他为“第一个红色医生”,红军战士称他为“红色华佗”。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傅连暲完成了从虔诚的基督徒到坚定的共产党员的转变,完成了从教会医院的医生到人民解放军将军的转变,完成了从贫苦农家子弟到开国元勋的转变。作为一名医生,他救死扶伤,为红军战士接种“牛痘”,在枪林弹雨中购置药品、救治伤员,为中共领导人和战士治愈疾病,为群众开展疾病防疫;作为一个院长,他济世报国,承办医务学校,创办中央红军第一个正规医院(中央红军医院),开办护理培训班,培养红色护士并亲自编写教学内容培养医护人才;作为一名战士,他心系革命,在“白色恐怖”中为地下党传送情报,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宣讲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伤员。毛泽东这样赞扬他:傅医生是个大好人,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陈毅说他“对党是有功的”;谢觉哉说“寿人寿国功在党,傅公名应列首榜”。傅连暲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树立的过程是个人的自觉养成,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教育和引导的结果,也是今天医学院校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宝贵案例。
(三)红色医学文化资源的医德教育功能
古籍《言医·序》中讲:“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人们常说,“大医精诚”,“精”即精湛的医术,“诚”即高尚的品德。“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医术虽有高低之分,但是医德必须高尚。古往今来,但凡大医者,不仅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医学生的培养中,医德的塑造是重中之重。红色医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都是进行医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红色医生中不乏“大医生”,如加拿大共产党员、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白求恩来华前是北美最著名五位胸外科专家之一,医术精湛,声名远播,在当时的加拿大享受着一位名医的荣耀与殷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到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也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以及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热忱。白求恩是战地医生,哪里有伤员,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手术。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为了救治伤员,在手术中被感染,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临终的遗言里,甚至将自己的行军床、马靴、马裤、照相机等留给了自己的中国战友。红色医生白求恩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开展医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三、红色医学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在医学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用红色医学资源改造思政课,用红色医学院的院史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用红色医生的故事讲述革命年代的理想和信念;用红色医院在硝烟炮火中的辗转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谋独立、谋富强、谋幸福的艰辛。用红色医学文化资源作为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
(二)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其他专业课程和教学中,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因此,要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医学生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红色医学文化资源渗透到医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渗透到医学人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人文情怀。
(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重大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医师节、护士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节日,将红色医学资源与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日结合起来,通过独具特色的医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
(四)融入社会文化建设
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表达方式,用互动式、参与式的方式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以及在价值观方面的引领力。例如,《见字如面》节目,将白求恩的遗嘱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们在艺术的形式中,在熏陶和感染中,感知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如,《信·中国》节目,用现代科技还原历史场景,通过信使读信的方式帮助人们理解革命年代的家国情怀,引领人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