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哲学视域下中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研究

2019-12-27廖婷婷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发展

廖婷婷

一、中国被动式建筑概述

被动式建筑的概念是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绿色建筑理念指导下提出的,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的博阿丹森教授与德国的Wolfgang Feist博士首先提出这一概念[1]。中国的被动式建筑是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为一体,不添加任何外来的加热和冷却设备[2],结合节能技术构建的节能手段和低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而建造的新型绿色环保建筑。

我国被动建筑的发展反映了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和利用自然;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3]。人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要在遵从自然界的基本准则和客观规律这一基本前提下才能合理地利用自然。而被动式建筑就是一种人类产物和自然环境很好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利用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将能耗污染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态自然观。

我国发展被动式建筑彰显了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特征。首先,气候因素。北方冬季寒冷干燥需集中供暖,因集中供暖产生的环境问题让人们开始反思如何实现建筑节能和环境的和谐。南方地区冬季阴冷,夏季闷热,历史原因遗留的供暖问题突显。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大幅增加采暖制冷设备,这增加了环境的负担。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实现与自然资源和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南方地区降低能耗和污染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建筑特色。我国已有的建筑很少综合考量地区气候差异,多依靠更换节能材料、改善外观等手段,可是简单堆砌实现的“舒适”,从长远来看不能很好地满足节能需求。德国被动式建筑给我国发展节能环保建筑很大的启发,其结构构件的高质量、施工过程的精细化和节能技术的先进性,大大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延长了建筑使用寿命,彰显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我们也应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我国独特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实现我国建筑健康发展。

我国发展被动式建筑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望,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每个行业都要紧紧跟随国家的大政方针,深入学习习近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讲话,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4]。此外,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了《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首次公布各省能耗数据,数据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建筑能耗的突出问题,强调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5]。被动式建筑可显著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同时改善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完美实现中国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因此,被动式建筑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发展被动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推广不到位

第一,政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政府方面的沟通和宣传还主要是存在于研究部门和政府之间,单一的宣传方式没有在企业和民众中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第二,媒体对被动式建筑的报道不够全面。媒体方面数据更新慢,被动式建筑的特点优势、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报道少。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宣传和推广不到位、不清晰,都会直接导致民众和企业无法更好地了解被动式建筑,民众的认可度自然也就比较低。

(二)企业和民众认可意识普遍不高

企业认为被动式建筑技术要求高,必然导致成本高、操作难。事实上,被动式建筑不是设备和技术的简单堆砌,它强调实用技术的协调配合。民众对被动式建筑的认识存在空缺,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了解被动式建筑的民众只有很少一部分,而其中还有一部分理解的被动式建筑是建筑名词,是只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和有钱人的建筑。其次,认知存在误差。很多民众认为被动式建筑是完全不使用额外设备来采暖制冷。这些错误认知都会阻碍企业和民众对被动式建筑的认可,进一步阻碍我国被动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

(三)南北方发展存在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横跨多个纬度,导致南北方气候存在较大差异,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冬季湿润阴冷,而我们目前所借鉴的被动式建筑模式,其高保温围护结构更加适合我国北方的气候,因此南方的使用认可度不高,进而导致我国目前发展的被动式建筑南北方发展存在差异。

(四)技术标准和技术措施不够完善

目前,借鉴的被动式技术主要适应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气候特点、生活方式和建筑特点[6]。盲目地照搬照套西方的被动建筑标准和措施,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有些技术是不能被完全复制的,如外壳结构的厚保温结构,就目前我国的气候特点难以大面积推广。另外,中国与欧洲国家在生活方式和建筑类型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一味地依赖西方的标准是没办法满足我国市场需求的[7]。

(五)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足

我国现存建筑强调利润最大化,忽视居住意义。虽然已经开始意识环境因素,但是我国的被动式建筑依旧存在“模仿”问题,并没有综合考虑我国各地的地理优势,从宏观上把握发展被动式建筑。建筑物要做到将生态环境中诸要素和建筑自身蕴含物理原理等信息集合,在了解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基础上,宏观掌握建筑物使用者的舒适性需求,然后利用合理的设计参数和气候控制策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围护结构和通风系统,才可以达到低能耗,零能耗甚至负能耗目的[8]。

三、推动中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被动式建筑的宣传力度,消除被动式建筑认知的误区,多渠道积极宣传被动式建筑的特点优势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其次,积极推进设计标准的发布和实施,结合各地地理特点,充分调研和实验,不断完善标准和相关法律。最后,政府要做好配套政策支持:一是给予用地支持,明确当年用地的供应量,给予发展优先条件;二是深度优化申请审批的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三是争取财政补贴,各地方要制定相关资金补贴管理办法,鼓励企业申请,对超低能耗的被动式建筑给予相关费用优惠;四是鼓励对未开工和已开工的项目进行改造;五是政府牵头,企业主导,结合各地方地理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建设地方的被动式建筑;六是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协调各个环节,明确各部门责任,加强监管,确保财政补贴发放到位,确保相关的标准落实到位,严厉打击违法操作和违规操作;七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为被动式建筑的发展输送能量,为发展我国被动式建筑提供智力支持。

(二)企业方面

企业要不断提高绿色被动建筑环境的意识,了解被动建筑的市场前景,也要明白超出成本是暂时的,是在可见的时间内进行回收的。只有企业慢慢认同这些优势,主导其发展,发展速度才会大大提高。相关设计机构要从设计初期把握好被动式建筑的标准和特点,权衡我国发展被动式建筑的利与弊,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被动式建筑。借鉴西方完善的技术手段,在实现成本和收益最大均衡的同时,给百姓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好地推动被动式建筑健康发展。

(三)用户方面

首先,用户要始终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关注和了解被动式建筑的最新动向,正确认识被动式建筑。其次,选择住宅时在满足自我需求情况下优先考虑建筑的环保性。最后,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推动被动式建筑发展相关工作,做好监督工作,积极反映被动式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可以让行业更好地自律,然后不断改进,为设计高质量的被动式建筑起到很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被动式建筑发展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基于被动式节能抵御灾难的建筑设计——以SDC 2015年参赛作品SU +RE HOUSE为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