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佛系青年”的心理评价与引导

2019-12-27张志晟张卫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6期
关键词:佛系挫折时代

张志晟,张卫平

(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中国青年,要有紧随脚步,顺应潮流的一种自觉,承担起于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新时代青年有知识,有想法,在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中,在主流文化之外也不可避免地诞生一些亚文化,其中“佛系”文化就是最广受青年认可的一种亚文化。“佛系”文化一词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中共中央早就明确提出,“要注重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促进青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1]。这就代表着“佛系”文化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与主流文化中所倡导的理想信念相悖。但是,辩证地看待“佛系”文化对青年人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佛系” 文化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全面客观评价“佛系”文化对青年一代造成的心理影响,对“佛系青年”进行积极教育与正确引导,让青年人真正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佛系青年”文化的内涵和研究价值

1.1 “佛系”文化的内涵

提及“佛”,我们第一印象通常为佛教,但是现代“佛系”文化与佛教关系不大,它既不是指对佛教理念的深刻认同,也不是指拥有不求名利、旷世洒脱的人生态度,“佛系”实质上是对佛教的一种错误的概念借用。新时代的“佛系”文化脱胎演变于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早先的“丧”文化,作为“丧”文化的一种延伸,“佛系”文化不可避免地带着消极的意义。现代“佛系”文化的诞生源自于得不到而采取的自我压抑欲望的行为,具体会表现出“随缘、无所谓、怎样都行”“有也行、没有也行”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态度,这种心理状态与行为特征与佛教某些特点相契合,故而借用称之为“佛系”。“佛系”文化既是一种自我抑制式的心理管控,又在尝试重新建构自我认同[2]。通过被动降低欲望措施而形成的“无所谓” 的人生态度与新时代主流文化太过格格不入,“佛系”的出现为这种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与自我安慰的借口。

1.2 “佛系青年”文化的内涵

基于“佛系”文化的盛行,“佛系青年”演变为新时代青年最认可的一种自我标签。“佛系青年”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崇尚得过且过、不太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潜藏在行为表象下的深层内涵是颓废与丧气的心理,影响了青年一代努力拼搏,积极奋斗的价值观,阻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分析:“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亲自参与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3]新时代需要青年的推动,青年需要新时代的塑造。新时代青年要正确认识并对待“佛系青年”文化内涵,勇于承担责任与使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1.3 “佛系青年”及其文化为何需要关注

“佛系青年”一词自从被创造出来,在广大青年群体迅速传播,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青年群体心理认同度高,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不可计数的青年人心理状态。“佛系青年”文化对青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不容小觑,对“佛系青年”文化的引导迫在眉睫。对个人而言,“佛系青年”是一群正值活力四射、热血沸腾时期的年轻人,但他们却信奉与世无争、无欲无求,无可无不可这样“三无”理想信念与人生哲学,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会严重影响青年一代奋进、拼搏的信念,阻碍青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发展。对国家而言,如今的中国新时代是经过无数前辈的血汗与泪水铸就而成,没有前辈们的拼搏奋斗不可能有如今的强盛中国新时代。中国的未来更需要青年一代勠力同心,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佛系青年”这个群体日渐庞大,当今青年一代都处于“既不珍视什么价值,也从未感到过什么威胁,甚至对所有价值都持漠视的态度,处于一种漠然和麻木的状态”[4]。我们国家建设发展受到阻碍,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将遥不可及。

2 “佛系青年”心理状态的辩证评价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佛系青年”文化盛行的表象之下,更深层次潜藏的是青年的心理状态。想要从根本上引导改变“佛系青年”文化风潮,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理解“佛系青年”的心理及成因,并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2.1 负向维度的评价

快乐至上的颓废心理。“佛系青年”并非偶然诞生的,与其类似的文化风潮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早已出现,这是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发展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日本“低欲望社会”的青年一代,与中国的“佛系青年”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新时达“佛系青年”有着丰富知识背景与独立思考能力,对世界、人生、价值的认识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与想法,他们对生活与生命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物质条件丰富,思想观念轻松的新时代氛围下,“佛系青年”更加认同存在主义的“快乐至上”理念。存在主义的“快乐至上”其实是对生命的悲观态度,是一种涵盖颓废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消极心理,海德格尔曾提出的“向死而生”作为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重点在于将社会生活的本质聚焦于生存与生命体验,但“佛系青年”对“向死而生”的理解更多落脚于人终将要面临死亡,能够每时每刻能够开开心心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佛系青年”信奉存在主义的以自我快感为中心,认为生命本身并没有意义,只在乎眼前物欲化的享乐,不再对精神层面的快乐有所追求。“佛系青年”的心理成因逃不开对存在主义中颓废、虚无理论的认同,这种快乐至上的颓废心理只是表面的无欲无求,其中透露出来的是对物质欲望与及时享乐的庸俗追求。

畏惧挫折的逃避心理。对于另一部分新时代青年而言,“佛系青年” 这样的自称是他们无奈的表达也是悲观的抱怨,逃避心理是他们对来自生活种种挫折的不争的抗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当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就会自动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物质极大丰富的新时代背景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面临的阻碍加剧,当高层需求受挫时,作为带有不自觉和潜意识性质的替代性解决方案。这种替代性解决方案可以是放弃更高层次的需求,将高层次需求转化为低层次的需求,通过降低自身欲望来缓解由于追求高层次需要所带来的挫折感与失落感。这是一种带有“跷跷板效应”的“受挫———回归”现象。这种替代性的逃避心理可以缓解自身由于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但无法指导青年如何正确处理生活的压力与挫折。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早就断言,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心理压力反而越大。当今社会是竞争型社会,竞争形势严峻,新时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压力与挫折也前所未有的增多,青年一代如果无法正确应对这些压力与挫折,就会影响自我效能感,令他们产生无助感与迷茫感,甚至一蹶不振,对挫折产生恐惧并不断逃避,最终导致趋近于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过的“习得性无助”理论,“佛系青年”因为挫折遭遇重复失败后终将丧失面对挫折的能力,即使能够出现解决挫折的办法,也习惯性的听任挫折的摆布。

2.2 正向维度的评价

“佛系青年”心理状态不仅对青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佛系青年”的平和心态对个人发展、推动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佛系青年”的平和心态能够帮助青年正确地认识自我,深刻地认识人生道路的曲折性,也能够避免盲目自大引发的消极事件,以平和的心态冷静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新时代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青年人承担的压力太过重大,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舒缓自身压力,更快更轻松的使用社会。其次,“佛系青年”能够促进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交往。“佛系青年”能够悦纳自己,也能够善待他人,“佛系青年”的无所谓心态之中潜藏着不易被人发觉的奉献精神,自我牺牲与奉献能够促进与他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减少矛盾冲突的产生。最后,“佛系青年”的平和心理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的和谐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在个人心态稳定的前提下,人与人能够保持良好交往,会减少整个社会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社会危害性,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佛系青年”的教育与引导

马克思批评形而上学曾提出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重要的是如何改变世界。辩证全面地评价“佛系青年”心理是为了正确认识“佛系青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引导,从而改变“佛系青年”文化中所存在的问题。

3.1 加强三观教育,疏导消极心理

“佛系青年” 潜藏在表象后的隐情,“佛系青年”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新时代部分青年的三观出现了偏差,要着力解决“佛系青年”问题,要从正确培养、加强引导“佛系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佛系青年”的世界观是意识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佛系青年”应立足于时代,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片面理解也是“佛系青年”存在的严重问题,存在主义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相当有限的,当代青年应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敢于赋予并追寻自己人生的意义,方能不负青春年华。罗洛·梅说过:“人类的焦虑、迷惑与空虚,现代人的慢性心理疾病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他的价值观是混乱的、矛盾的,而且他没有心理核心。”[5]对“佛系青年”进行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引导也是进行三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辩证看待享乐与奋斗这对相矛盾的价值理念,对其加以统筹结合,创造青年美好未来。另一方面,要对“佛系青年”的消极心理进行疏导与排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指出:“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培养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要从挫折中汲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挫折也是一种激人向上的力量,心理的成长,情绪的掌握和价值观的重塑都是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改变、完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磨难,做一名“佛系青年”无法逃避所有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人,要有“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的自信品质,要有“遇河架桥,逢山开路”的勇气和担当,才能在新时代展现出自我风采。

3.2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一切的理论最终都应落实于实践之中来,要从行动上改变“佛系青年”,加强引导教育,改变消极心态仅仅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王阳明的“心学”,反复强调“知行合一”,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进行了调整与补充,融入了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应将“知行合一”的积极意义融入于其中,令“知”与“行”的辩证统一深入广大青年内心,这对青年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掌握着丰富的知识,拥有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想,更需要外化于行动。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要成为有志青年绝非成为“佛系青年”,对自己爱做想做的事情敢于尝试,勇于追求,在奉献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实践中发挥出自己人生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佛系挫折时代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佛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