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无衣》主旨小议
2019-12-27季雪微
季雪微
一、《秦风·无衣》主旨众说
《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战争诗中的著名篇章,诗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流传甚广,影响巨大,人们对它字义、主旨的探讨从未停止。其主旨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这首诗在讽刺君王穷兵黩武,君王不顾下层将士的疾苦,连年征战,士兵们以作此诗来讽刺;二是认为本诗表现的是将士们面对外敌一致对外、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高尚品质。
第一种说法是“刺诗说”,最早来源于《毛诗序》。《毛诗序》云:“《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1]郑玄、孔颖达等皆支持“刺用兵”的观点。近人陈子展[2]等学者同意这种说法,在其著述创作中直接引用《毛诗序》的解释。近人蓝菊荪也同意《毛诗序》的说法,他否定了朱熹《诗集传》中“秦俗强悍”的说法,认为诗歌不是重在表现秦俗,而是旨在讽刺秦君争夺地盘,穷兵黩武,厚其赋税。他说“本篇确实是刺秦君好用兵的诗,也即是人民反对战争的诗。要用人的时候,就花言巧语,不用人的时候就一脚踢开,这正是一切统治者的惯技”[3]。
《齐诗》却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诗歌重在表现秦人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朱熹认同《齐诗》的说法:“秦俗强悍,乐于战斗,故其人平居而相谓。”[4]余冠英[5]认为,这首《无衣》是兵士相语的口吻,是军中歌谣。他从历史风俗习惯的角度出发,认为秦俗尚武,诗歌反映的是战友们友爱和慷慨从军的精神。程俊英[6]也认为这是一首秦地的军中战歌,充满了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气氛,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抗敌的精神。以上学者摒弃《毛诗序》的见解,从全诗的思想内容出发,开启了研究《无衣》的新途径。
以上学者从时代特征、民族性格以及思想内容等各方面对《无衣》主旨进行有力论述,笔者也有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本诗应是一首秦地的军歌,重在歌颂战士们顽强抗敌、英勇无畏、同仇敌忾的乐观主义精神。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秦风·无衣》主旨辨析
首先是本诗作者的阶层问题。持刺诗说的学者有认为本诗讽刺君王穷兵黩武,可能是征兵的官吏所作,属于统治阶级,他们能说会道,对秦国人民进行鼓吹,蛊惑民众上战场,以达到为统治者扩大领土的目的,这一点笔者并不认同。笔者认为,此诗的主旨应该是表现秦地人民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高尚品质,为劳动人民所作。《诗经》中的风诗,多是民间创作、自由抒情的歌,体现劳动人民淳朴、真挚的情感。本篇《无衣》也应属于普通百姓的创作,他们同属下层士兵,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细读此诗,诗中说“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同”即相同、共同。《诗经·郑风·有女同车》记载:“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是一首表现贵族男女的恋歌,描写了与男子同车的女子的美丽。《无衣》与《有女同车》的“同”一样也是表示共同的意思,下文“偕”与“同”意思一样。如果单从“与子同仇”不能看出作者与士兵们是同一阶级,因为上至君王,下至普通百姓,只要有其他国家向他们发动战争,那么侵略者就成为他们共同的仇敌。但是,下文进一步提出“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作者与他们共同作战,共同行军。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必然不是统治阶层,统治者是不会与他们共同战斗更不会上战场奋勇杀敌的,所以该诗的作者应该是下层的普通民众,他们一同守卫国家,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鼓励战友们奋勇杀敌,彰显了共同守护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次,就诗歌的内容来说。全诗意为:“谁说没有衣裳?我和你穿的是同样的战袍。君王要我们兴师出征,修理好我们的戈和矛,我和你一起去抗击敌人!谁说没有衣裳?我和你穿的是同样的汗衣,君王要我们兴师出征,修理好我们的矛和戟,我和你一起去共同战斗!谁说没有衣裳?我和你穿的是同样的下衣。君王要我们兴师出征,修理好我们的盔甲和兵器,我和你一起行军!”全诗共分三章,每一章都以“岂曰无衣”开头,然后分别以“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作答。“袍”“泽”“裳”都指衣服,但他们又有一些差别。“袍”是外衣,《诗经选》:“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同袍’是友爱之辞。”[7]行军打仗条件艰苦,这种长衣在白天是衣服,在晚上被士兵们当成被子来盖。“泽”是指“贴身的沾着油汗的里衣”,“裳”指下衣。由袍到泽再到裳,层层递进,他们不仅外衣可以同穿,就连贴身的衬衣和下衣都可以共享,用衣服表现出战士们的亲密与团结,表明战士们战士们形成了如同骨肉兄弟般的亲情,不分彼此,生死与共。诗歌以慷慨豪迈的语气来表现大敌当前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全诗共三章,每一章的开头与结尾结构几乎相同,这样回环往复,适合战士们歌唱,而且更能表现出层层递增、不断高涨的情绪,表现战友们协同作战、同甘共苦的精神。显然,如此高昂的精神和慷慨的语气并不符合毛诗序所说的讽刺意味,而是充分体现了秦地民众为了守护家园而焕发出来的不惧怕任何困难危险、乐观团结的爱国激情。
第三,与《诗经》中其他反映战争的诗歌进行对比,明确主题。赵沛霖先生说:“所谓战争诗又可称为战事歌、武勋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展开叙写的诗歌。”[8]赵沛霖先生认为,《诗经》中的战争诗包括《小雅·出车》《大雅·常武》《秦风·小戎》《秦风·无衣》等在内的共八篇诗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的各类诗歌质朴自然,闪耀着下层劳动人民的人性光辉。就《诗经》战争诗中的诗歌来说,其内容所传达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都是积极的。如《小雅·六月》这首《诗经》中的战争诗名篇,这是一首记录了宣王时期将士们讨伐玁狁最终获取胜利的诗歌。诗歌中表现了战士们的高昂气势,他们奋勇难挡,一心保卫国家和百姓。战士们的无所畏惧,当他们安宁的生活被外族破坏时,保卫国家和百姓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种豪情壮志与《秦风·无衣》的本质思想是一致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诗经·秦风·无衣》全文的深入分析,笔者并不认同《毛诗序》将其定性为讽刺诗。《诗经·无衣》全诗充满了慷慨高昂的豪情,战士们奋勇杀敌以及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染着我们,诗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战士们守护家园的勇气与决心,因此这应是一首表现战士们相互鼓舞、同仇敌忾的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