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仰
2019-12-27主创高梦赵明杨馨
主创:高梦 赵明 杨馨
(话剧《信仰》现场音压混,音乐压混)
再次观看话剧《信仰》,是在它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之后。而这次观看,我依然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这部主旋律的话剧,围绕着“信仰”这个主题,讲述了武汉空军指挥所离休干部、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张绪的故事。
主旋律的作品很多,话剧《信仰》为什么能成功?
关键词——“坚守”。老将军张绪以他的“坚守”,鼓舞着曾经的战友,也打动了那些对他的行为饱含疑虑甚至不解的人。
话剧的第一幕,就是从这位红军老战士离休后的失落与彷徨开始的,他想起了已经牺牲50多年的指导员。
(话剧《信仰》录音片断)
张绪向已经牺牲了50年的指导员表达了离休后的失落和彷徨,指导员鼓励张绪打起精神来……
拿出自己的一辈子!
指导员的话,让张绪明白,领导干部有退居“二线”的概念,但共产党员永远不会退居“二线”。作为一名战士,离退休就意味着撤出阵地。可是,张绪不能允许自己失去阵地,不能允许自己不战斗。于是,他参加了“老战士报告团”,和他的老战友们在三尺讲台上构筑起他们新的阵地。
然而,新阵地的坚守并不是那么容易。
(话剧《信仰》录音片断)
张绪与他的老战友们组建老战士报告团,在工厂、学校、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时期,老战士报告团所宣传的内容却遭到年青一代的质疑……
像这样的不解、嘲笑,甚至是质疑,张绪和他的战友们在刚成立“老战士报告团”时,还真是遇到了不少。面对着扑面而来的质疑声,他们就像在困守孤岛,四周汹涌的洪水随时都会吞噬他们。是坚守还是放弃?是担当还是逃避?是捍卫还是溃败?
剧中,张绪一生都与当年牺牲的指导员保持着一种亲密的对话关系。每当张绪面临困惑或情绪低落时,指导员的嘱托,就能带给他无穷无尽的力量。
(话剧《信仰》录音片断)
张绪回忆起他和指导员在战争年代筹粮的经历:指导员身受重伤,宁愿饿死也不拿部队的一粒苞谷,最终牺牲在送粮路上……
张绪在跟随指导员筹办军粮的过程中,目睹宋老黑们忍饥挨饿,给部队送了3万斤粮食,而指导员守着3万斤粮食却不肯动用一粒,最终在突围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打动了现场的观众。
全国政协委员、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说:
(杨俊录音片段)
他给我视觉、给我心灵的感染力是由衷的,就像剧中所说,信仰来自于爱,表达了战友情、父子情、夫妻情、鱼水情……
是啊,信仰来自于爱,来自于张绪对老百姓深深的爱。这种爱,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打动了那些曾经怀疑、曾经不解的人。
从离休开始,张绪和他的战友们坚守着这个新阵地长达20多年!20多年中,他带领着“老战士报告团”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足迹踏遍部队、工厂、学校,听众达200多万人次。
有一次,在武汉大学的礼堂里,千余名大学生入座完毕,准备聆听张绪做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张绪走上讲台,行了一个军礼。就在这一刹那,他的假眼珠掉在桌子上,咕噜咕噜滚到地上。掌声戛然而止,学生们惊呆了。张绪从容捡起假眼,吹了吹上面的灰尘,又塞进眼眶,然后镇静地说:“同学们,不要怕,我这颗眼珠子是装的假眼。我的右眼是和日本鬼子打仗时,被子弹打瞎的。现在,有人怀疑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头子最有发言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他的即兴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导演王向明说,话剧《信仰》就是将不少像张绪这样生活中的真实英雄、真实片断搬上了话剧舞台,经过巧妙地虚实转换,将观众与舞台的情感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共鸣。
张绪在三尺讲台上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为自己的信仰而坚守。剧中,张绪的儿子下岗了,老部下为他弄到了唯一的一个用人指标。而这时,宋老黑的孩子宋三娃结束了劳动教养,找到了张绪。
(话剧《信仰》录音片段)
张绪要把用人指标给宋三娃,老部下表示不解,张绪讲述宋老黑等老百姓用生命保护军队渡河的战斗故事,声泪俱下地对老部下说:老百姓是恩人哪,共产党人永远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
“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毛兰成与张绪是多年好友,他深深理解张绪为什么会对老百姓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也深深理解这种感情。
(毛兰成录音片段)
四个群众抬着担架把张绪抢救下来,这是真实的故事。他的生命都是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给捡回来的……作为共产党人就要想想当初入党的动机、初衷,想想老百姓的养育之情、救护之恩,期盼之心哪!
老百姓是恩人!这是张绪喊出的心声,也是他和以他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源动力!
我感动于指导员为信仰流血牺牲,叹服于张绪为信仰坚守而战斗不息,更感悟于话剧《信仰》能直面社会现实,对当下信仰缺失表现出无比深沉的忧虑。
在这部话剧中,大学生们直言,入党就是想当大官、做大事;亲人们对张绪不顾年老力衰,仍坚持为大家做报告的行为不解;就连自己的老部下,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怪象,也产生了动摇。
(话剧《信仰》录音片段)
张绪部下雷世成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怪相如洪水猛兽般的侵袭,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感到迷惑、痛苦、孤独。张绪感到自己肩负使命,命中注定他永远是坚守阵地的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张绪决心拼了老命也要坚守住共产党人信仰的阵地。
张绪仍在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他忘不了指导员临终的嘱托:建设一个美丽的新中国。他要替这些先烈好好地活下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革命事业。在张绪的心中,指导员就像一面旗帜,代表着先烈,代表着理想,代表着信仰,不能让旗帜在自己手中倒下去,同时还要把旗帜稳稳地交给下一代举旗人!所以,他坚守,他忠诚!
(话剧《信仰》录音片断)
张绪:信仰来自哪里?来自爱!……同志们,我老了,我这个老兵拜托大家了。指导员,战士张绪完成任务,请求归队!
指导员:张绪同志。阵地还在我们手中吗?张绪:在!
指导员:很好,入列!
看到这里,我又一次流泪了。泪水为谁而流?为宋老黑、宋三娃们而流,百姓的牺牲与苦难,不能忘却,更不能漠视!泪水为谁而流?为社会现实贪腐之痛而流。贪腐正在蛀蚀我们的理想和信仰,蛀蚀我们的旗帜,蛀蚀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根。泪水为谁而流?为渐行渐远的张绪们而流,但他们金子般的忠诚,不能这样一步一步离我们远去!阵地需要我们接过他们的旗帜,代代坚守。
(话剧《信仰》录音片断)
张绪在生命弥留之际,向党提出最后的请求:死后,遗体捐献给国家,活着,当标兵,死了,当标本……请党确认,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08年5月1日,张绪离开了人世。按照他的遗愿,亲人们把他的遗体捐献了出来,供科学研究,兑现了他“生前做标兵,死后做标本”的承诺。
(音乐起,《忠诚》歌声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