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时效性,决定新闻价值
2019-12-26马璐
摘 要:新闻学家曾经说过,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这句话概括了新闻界对时效的看法。当今飞速发展的传媒时代,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等机构,还是手机客户端等自媒体,对新闻反应的迅速与敏锐,都出于我们想象。往往是一个事件发生后,各大传媒机构都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作出反映。十几分钟之后,就新闻事件纷纷发表评论或者播发背景资料。暂且不管一些媒体发布的准确性如何,就一个新闻事件,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准备并且发表了如此丰富的新闻素材,本身已经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了。
关键词:新闻嗅觉 新闻敏感 准确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2-0-01
说到新闻时效,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可以用“分秒必争”来形容,其原因就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的。换个说法,重视时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压倒竞争对手,为自己赢取口碑和影响。“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尚且如此,对于新闻价值,时效同样至关重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既然“时效就是金钱”,那么,在新闻理论上,时效必然被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新闻学者一般认为,决定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就是新闻时效,然后才是新闻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另外一些因素。尽管不少新闻学家曾经认为,新闻价值是相对的,在一般情况下,新闻价值首先取决于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但是,大家都会认同一条准则,就是:“一条新闻播发前,要尽可能使其接近本身的发生时间。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新闻一旦发生,就要尽快采集、发表,除了报纸的版面,电视等传媒机构应尽量避免出现“昨天”这两个字。
在时效这个问题上,我们迅速地、及时地、充分地、准确地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党的声音,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党的喉舌”的主要任务。同时,我们应研究和借鉴国外传媒机构争取新闻时效的经验。争取新闻时效的根本原则是提高记者和编辑两方面的“新闻嗅觉”,就是通常说的“新闻敏感”。记者为了能及时发现新闻价值,必须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迅速判断某一事件能否引起观众或读者兴趣的能力;及时对新闻线索作出判断。一些新闻线索,表面看是无足轻重的,但它们可能产生重要的新闻;对同一新闻事件中多种不同的事实,具备作出判断的能力,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编辑对记者的指挥是否及时、得当,也是获取新闻时效的重要因素。一名经验丰富的编辑,具备的高素质就是不断积累、研究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提出预报,事先把记者派到可能产生新闻的地方去,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及时进行报道。新闻学认为,在电视广泛普及的今天,电视编辑作出新闻预报尤为重要。电视记者需要带笨重的设备,就需要编辑提前派记者,事先赶到可能发生新闻的地方去,这也是电视与报社、广播电台以及自媒体在时效方面竞争的有效措施。
传媒机构在争取时效性方面成功的事例的确不少。比如:世界经济危机一爆发,各家国际新闻编辑们加强了调查研究。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前一段时间,就把记者排下去深入报道相关新闻事件。他们给这些记者下达的任务只有一项,就是收集和研究情况,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同时把消息发回来。
资料的积累和研究也是保证新闻时效的重要手段。新闻从业者应当注意积累自己的资料,从技术上装备记者和编辑。国外电视传播机构非常强调视频采访。编辑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通过手机和广播、报刊了解当天发生的重要新闻,之后就是同有关单位联系,了解新闻线索,指挥记者采访。记者只要有可能,就用视频电话同被采访者交谈。在现场采访中,越来越多的记者配有高科技的采访机器,随时同编辑进行联系,可以直接向广大观众报告现场情况,由编辑边收看、边写稿、发稿。视频采访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新闻界出现了许多“不动笔的记者”。一些新闻培训学院平时的主要课程,就是口述新闻,要求学员出境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出口成章”,口述的东西,不需要很大加工,就可以成为新闻成品。而编辑则必须学会速记。
我以为,为了争取新闻时效,必须要简化发稿程序。世界先进的传媒机构,一般没有送审制度。记者的稿件,由编辑加工、发稿,重要稿件由组长发稿,只有极少数稿件才送部主任。另外,为了强调新闻时效,传媒机构往往先发一条极短的“快讯”,然后在第二天再发长消息或特写,这叫做“第二天新闻”,里面包含快讯中不表达的部分,以及新闻事件的起因或动机,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的情况。如果有必要,还应报道各方面人土对新闻事件的评价。
当前新闻界认为,记者“抢”出来一条新闻,并非万事大吉了。如果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还有新的进站,或者记者发现该新闻事件还有新的角度,就要继续发布下去。除了发布“连续报道”之外,记者还会写“复活报道”,就是每到年终总结的时候,把自己报道过的事件或人物再作进一步的归纳,在电视、报纸、广播的某个专栏里发表出来。目的是为了帮助观众“重温”新闻,以便更好地获取新闻价值。这些新闻报道的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同时,记者也应成为一名高效的“多面手”。短而又短,快而又快,是当今新闻界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这就是要求文字记者“能够像摄像、摄影记者一样,熟练地使用摄像机、摄影器材。”文字记者同时又都是摄像、摄影记者,所有的编辑,都既能够编辑文字报道又能够编辑图片和视频,这应当是所有传媒记者努力的方向。现在的新闻界无疑是非常强调时效的。但是,一个新闻机构,无论设备多么先进,记者队伍怎么庞大,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今天”新闻抢到手。于是,“怎样把旧闻新鲜化”就成了新闻学研究的課题。通常的做法就是用一个延缓性的导语,把新闻事件的本质进行总结,而新闻事实留在其次的段落进行交代。
结语
总结多年的采访、编辑经验,我想强调:提高新闻的时效,必须要以准确性为前提,决不能一味图快,从而牺牲事实的准确性。一些记者由于过份强调发新闻的快速,造成了很多问题,一个是不少新闻非常粗鄙、浅陋,另外一个就是新闻事实、导语不够准确,容易误导广大受众。在我们积极研究和探讨新闻的时效性的同时,“南辕北辙”、过分追求时效性,对新闻价值的提取,是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的,上述的这些教训,是值得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考究和铭记的。只有在追求新闻时效的同时,把握好发布的每一篇新闻报道,才能让新闻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作者简介:马璐(1986.02—),女,满族,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记者,工作单位:吉林日报社,研究方向:影视新闻报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