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汉字教学之音形义

2019-12-26张晓燕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会意字多音字

张晓燕

【摘要】汉字教学不仅是教授汉字如何书写,而且应该传授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多音字;前后鼻音;半边音;形近字;会意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

笔者将举例谈谈日常中汉字教学的一些切身感受。

关于汉字故事。汉字蕴藏着美丽的文化故事,汉字系统是丰富的文化宝库。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家喻户晓。纳西族木世先祖不姓木。明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军攻克大理之后,当时的丽江纳西族首领阿德率众首先归附明军。“朱”字去掉一撇一横,“钦赐木姓”,推行“官姓木,民姓禾”的制度,丽江古城不设围墙,据说是因为“木”字外面加“口”即是“困”字,寓意不美好。我們暂且不论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但从中确可提炼出一个信息:“朱——木——禾——困”,中国汉字散发着神奇的艺术气息。

关于多音字。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我们称之为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意思不同,用法也不同。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一课中出现一个词语“薄壳结构”。你认为在这里“壳”应该读什么音呢?偶然听到某个班的学生念“ké”,我查阅了一下教师用书,书上明确指出读“bóqiào”,只是没有说明这种读法的理由,办公室的语文同仁也为此展开讨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qiào”“ké”,两种读音皆指食物的外壳,仅为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这种答案仍是似懂非懂,没解决任何问题,最后不了了之了。无独有偶,在一次课堂观摩学习中,《人类的“老师”》执教者在课堂上肯定地告诉孩子,壳“qiào”“ké”两种读音不同之处在于:“ké”一般形容体型较小物体的外壳,而体型较大的物体外壳我们读“qiào”。这样想来,“薄壳qiào结构”的建筑物,“地壳qiào”“鸡蛋壳k锓手机壳ké”也就不难理解了。至此心中的疑团终于解开,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关于前后鼻音。我们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很多字发成了前鼻音,又因为纠正过度,给学生的错觉是全应该读后鼻音。还记得有一次订正一份试卷,请选择正确的读音:拎(līn  līng)着。批改时我就发现,好多学生选的是后鼻音。所以我当堂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个“拎”到底读什么音。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无非就是两种答案,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我又接着说:请你们拿出《新华字典》,查一查“līng”。大约30秒后,有学生很惊讶地告诉我:老师,字典上竟然没有这个读音。后鼻音根本就没有读第一声的字,真没有,怎么这么奇怪?孩子兴奋不已,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想,今后他们再也不会选择“līng”了吧。

关于半边音。有些汉字读半边音也是正确的,但不代表所有字全能读半边音。前几天看到一条朋友圈,小朋友经过,大声读出来:钢笔字zhān……顿时附近安静了,还好晒黑了,也看不出来脸红没红。这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配图是书店里摆放字帖的地方。下面可见的好友评论也是亮了:亲兄弟呀,可与“凶(酗)酒”媲美;谁还没有个童年?我家曾经读“泰桶(秦俑)奶粉”;某学生读“鬼(槐)祥大米”。“帖”字,我翻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1307页讲解得很清楚 :读tiè,习字或绘画时模仿的样本,如“字帖”。读tiē,形容事物,指安定和顺从,如“妥帖”。读tiě,表示事物,指写上简短文字的纸片,如“请帖”;也用作中药的量词“一帖”。按这样的方法给孩子讲解,也是比较易记的。

关于形近字。形近字指的是形体相近、相差不大的字。形近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如果不能突破,学生就会经常写错别字。如“拔”和“拨”,也是一对难兄难弟,小孩子的世界成年人不懂 ,我只能告诉他们,强制记忆“小朋友拔牙”,“拔牙”的“拔”是“友”字上加一点,虽然这样理解有些牵强,不过效果还是可见的。“辩、辨、辫”这一组形近字,教学时先学习了一个新偏旁,“辨”中间的部首叫“刀旁心”,表示用刀剖开后就能辨别、分辨清楚了;“辩”辩论、争辩当然离不开语言;“辫”姑娘的小辫子,头发是丝状的,所以是绞丝旁。“躁”和“燥”既是同音字也是形近字,该如何正确使用呢?学生多数靠猜。我是这样总结的:“躁”表示性情急,“燥”表示缺少水分。“急躁急躁”急得直跺脚,“干燥干燥”干得快要着火。此外我和学生一起搜集词语扩充词汇量,比如暴躁、躁动、燥热、戒骄戒躁。利用偏旁讲清楚汉字与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会意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比如“休”字由“イ”和“木”组成,一个人靠着一棵大树,表示休息。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最形象的要数“忐忑”这个词语,心上上下下,表示心神不定的意思,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有个朋友,她的昵称是“虫二”,是我孤陋寡闻,第一次见到时非常好奇,虫二虫二,到底什么意思呢?就差没直接问她了。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个词语“風月无边”,至此谜底揭开。“風月”二字去掉边框,剩下什么?这就是有趣的汉字文化,让你不忍一笑恍然大悟。

“即”和“既”是表面相似的两个字,人们常常会把它们搞混,那么,怎样才能区分它们呢?首先,它们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即”字的左边像是盛满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坐着的人(古人席地而坐,与跪相似),合起来就是人坐在食物器皿旁边正要吃东西;而“既”字右边是一个人把头扭向后面去,张开嘴巴在打嗝,表示肚子已饱,不想再吃了。可以看出:“既”表示完毕,动作行为已经完成,“即”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简而言之,“即”表示还没发生,“即便、即使、即刻、立即”等;“既”表示发生过的,“既然、既定、既成、既往不咎”等,只要记住它们各自表示时间的不同,使用时也就不至于弄错了。

从教二十年来,一直奋战在小语教学的工作岗位上,每天会和汉字亲密接触,时间久了,越来越发觉它深奥、有趣,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引领着你去靠近,去探索,去发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种语言,不仅仅在于声音的传递,书面的文字可能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我们作为学语人,有责任做汉字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猜你喜欢

会意字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趣味多音字(十二)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趣味多音字(十九)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有趣和会意字
现代常用会意字来源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