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好村”规划设计研究
——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龙华村为例

2019-12-26宋正江蒋勇虹卢新强

重庆建筑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泸县龙华整治

宋正江,蒋勇虹,卢新强

(1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30;2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规划设计院,重庆 401120)

0 引言

随着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创建省级“四好村”活动工作方案》文件的印发,全省开展了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将“四好村”作为四川省脱贫攻坚重要工作之一。方案拟定到2020年,将全省60%的村庄建设为省级“四好村”[1]。每年进行省级“四好村”评比,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既推动了乡村物质空间建设,也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2],同时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整体有效地推进了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1 “四好村”概念简释

1.1 住上好房子

农村稳定发展,首要的是村民有房住,且住得安全,维护危旧房屋,使之达到安全居住标准。其次是对居住环境的提升,以及对农房外部立面、装饰等进行整治,农房周围院落环境等进行改善,营造出优良的人居环境,使村民住得舒适舒心,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

1.2 过上好日子

开展乡村产业,实现产村融合是过上好日子的应有之义。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上行的重要举措,可促使做好乡村产业,使村民有活干,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提高生活水平质量。同时通过村内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回村创业,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带领村庄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

1.3 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的前提是生活富裕,“仓廪实而知礼节”。好习惯的载体是完备的基础设施,当公共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后,引导村民使用现代生活设备,如使用燃气灶、自来水和垃圾分类处理等。因此需要对村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1.4 形成好风气

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物质建设应协同进行,乡村精神文明的更新应摒弃旧俗糟粕,学习科学文明知识。坚决打压消灭农村迷信之风、奢靡之风、攀比之风、赌博之风等落后观念。引导村民学习科学、讲科学,倡导理性消费,弘扬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积极构建新时代乡风文明。

2 龙华村概况

2.1 村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旅游区位突出

龙华村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地处玉蟾街道北部,西部和北部紧邻福集镇,南靠水竹林村,东接龙桥社区。龙华村距泸县县城约4.5km,距泸县火车站约6.5km。国道321、乡道286经过村庄,交通优势明显。村庄距龙桥文化生态区仅0.5km,距玉蟾山风景区约5.5km,处于泸县县城旅游发展核心、泸县文化旅游体验环线及泸县中西部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区,旅游区位优势突出(图1)。

图1 龙华村旅游区位图

2.2 聚落分布:大分散小集中,院落簇状集聚

村庄幅员面积约3.12km2,辖六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475人,户数724户,男女比例1.13。其中常住人口2203人,净流出人口302人,占户籍人口的12.20%。村内聚落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多以10~20户为一组团,规划区有13处较大的聚落(表1),随地形依山就势分布,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空间灵动(图2)。村内人居环境较好,院坝整洁,房前屋后绿化率较高。民居主要为砖混结构建筑,外墙多有瓷砖贴面,整体风貌较好。部分民宅为80年代以前夯土结构和砖结构建筑,质量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农房总体情况较好,结构基本安全,风貌与自然环境基本协调。

表1 聚落情况一览表

图2 现状聚落分布图

2.3 村庄环境:山田水路交替,乡土景观别致

村内以浅丘平坝为主要地貌特征,地势起伏较平缓,梯田优美壮观。九曲河及其支流环抱村庄,众多鱼塘点状分布于村内,水资源丰富。车行道沿线绿化、景观较好。村庄形成了山、田、水、路交替的生态格局。村内植被丰富,枇杷、桂圆等乡土植物种植于房前屋后,月季、石榴花、苏铁等点缀于庭院空间,景色迷人。此外树桩、石材、瓦片和石磨盘等乡土材料被广泛采用,田园乡村气息浓厚,乡土景观别致。

2.4 现状产业:一二产业为主,三产联系较弱

村庄2016年人均收入14600元,村集体财政收入10.2万。村庄一产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形成了“合作社+农户”模式。传统种植业以水稻、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观赏苗木、桂圆、有机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生态鱼、稻蛙、林下鸡等。二产以建材初加工为主,主要有玻璃厂、钢构件加工、混凝土加工、木材加工、石材加工等企业,经济效益较好,但对环境存在一定影响。三产发展薄弱,主要为国道沿线分布的小型商店,以及乡道沿线的生态园及农家乐(表1)。三产之间协同不足,延伸产品单一,且产业链较短。

2.5 基础设施:设施基本完善,人均容量不足

龙华村道路系统较为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村道均已硬化,通行能力较强。受河流和铁路影响,村内东西部之间联系受到制约,步行道基本为水泥硬化路。村内基础设施总体较好,饮水、电力、通讯等相对完善。现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位于龙华村村委会所在的便民服务中心,集一站式服务大厅、文化展览室、群众工作室、计生工作室、卫生室、多功能活动室、办公室等多位一体,村域另有卫生室两处,小学、广场各一处。整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人均配置不足。

3 规划设计定位

3.1 生态宜居的田园村落

注重保护传统田园风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更加规范进行社会管理,使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成为村庄的常态,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现代化转变,绿色宜居乡村如诗如画。

3.2 尽享宁静的归园田居

依托良好的交通、旅游等区位优势,打造城市中的乡村花园,使尘嚣中的人们切身感受到向往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归园心境。

3.3 返璞归真的乡村乐园

依托龙华村特色生态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同时结合九曲河优美的自然风光,以返璞归真为主题,打造集田园观光、蔬果采摘、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多功能一体的回归自然体验的乡村乐园(图3)。

图3 规划总平面图

3.4 观教一体的科普基地

结合现状特色农业稻蛙养殖,引进先进技术,对养殖技术进行提档升级。进行现代化养殖、同时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养殖技术推广、科普宣教、科技研发等多功能一体的农业科普基地,丰富产业的价值构成。

4 规划设计策略

4.1 住上好房子——居民点布局规划,整治农房院落

居民点规划根据龙华村总人口和土地整治情况,规划新建和改建居民点六处,居民点建设用地按照泸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新建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50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面积30m2/人,其他集体建设用地(晒坝、院落、养殖等)20m2/人[3]。 每处居民点人口约300~400人,总建设用地面积10.56hm2(表2)。

表2 规划聚居点一览表

农房整治根据建筑特点及价值,整治主要从屋顶、门窗、墙体和其它等方面进行修缮。对破坏的屋顶采用本地青瓦进行翻修,局部整修应保持新旧瓦片外观一致。门窗修复以整体协调为主,并以整旧如旧原则进行[4],可适当增加类木质构建装饰。对开裂的墙体采用水泥沙浆、碎石、砖等嵌缝,以及在外墙体底部增加勒脚解决防水防潮。同时可用藤蔓植物进行建筑立体式绿化[5]。在重构农房功能整治时,也应加强乡村情景营造[6]。乡村情景营造主要从院落整治的绿化、硬化、净化、美化等“四化”进行。绿化采用本地乔、灌、草本植物打造立体式绿化,亦可辅以发展庭院经济[7]。硬化则是实施院坝及屋檐排水沟硬化。净化主要是清理杂物垃圾等。美化则是利用村内石材、瓦片、磨盘和树桩等乡土物品,形成有趣味、有意境、有特色的乡土景观(图4)。

4.2 过上好日子——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名片

产业分区发展,特色品牌引领。规划将产业定位为生态养殖示范园、乡村旅居集结区。产业布局为特色养殖区、水果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苗木种植区和水稻种植区五区(图5)。总体形成集休闲、科普、研发于一体的精品农业,打造龙华村特色养殖品牌,扩大龙华产业的知名度。

图5 总体功能布局图

优一联三限二,丰富业态类型。产业推行一村一品策略。结合现状稻蛙、生态鱼特色养殖,引进先进技术,形成龙华村的精品特色农业。依托生态农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业,使一三产高度融合发展[8]。二产限制性发展,对现状污染较重的企业采取搬迁措施,对新入驻企业严格把控,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依托现有基础开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服务等主题度假产品[9]。

4.3 养成好习惯——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公共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三方面进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新增主次干道以完善路网结构。较窄路段处增设会车展宽段,以及在主要路段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设防护装置。居民较为集中区域安装路灯和新建3处招呼站,以及在乡村旅游集中处设置4处生态停车场(图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各组新建村民活动广场五处,且配以休憩、健身设施,充分利用本土植物绿化美化。现状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村民需求,且紧邻泸县城区,其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可就近为村民提供服务;环境卫生规划全面推进“户集、村收、街道运”垃圾处理模式。规划新增5处垃圾收集点和6处公厕。可结合畜禽养殖配套建立沼气工程,使畜禽粪便无害化利用。

图6 道路交通规划图

公共空间提质以入口空间整治、节点空间整治、河道整治为主。入口空间位于村庄国道南、北部入口,使用木石结合的景观墙加强空间引导和提升村庄形象,用本土美人蕉、麦冬等进行美化,并布置陶罐等景观小品加以点缀以提升特色、标志性,节点空间整治选取莲花屋基节点进行打造。规划清理杂草,种植三叶草、美人蕉等植物进行绿化,栽种竹子、石榴、枇杷等丰富景观层次增强观赏性。同时设置桌凳供村民休憩、交流以提高空间使用价值。以及使用陶罐、石磨等景观小品点缀,凸显乡村特色(图7)。河道整治规划九曲河及其支流清理河岸杂草,保留生态驳岸,以改善水体水质。并沿河堤设置自行车道、游步道,以连接龙桥文化生态园自行车道,同时丰富滨河游览空间。

图7 莲花屋基节点空间整治示意图

4.4 形成好风气——村规民约制定,乡风文明建设

村规民约作为农村基层自治措施之一,具有降低制度成本的优势。村规民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结合本村实际,从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制定相应规范。社会治安要求村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并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0]。消防安全方面以加强村民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村消防安全知识水平和意识为主。村风民俗方面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邻里关系方面引导村民互尊、互助,和睦相处。婚姻家庭方面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文明乡风是落实和维护四好新村建设的精神保障。加强文明乡风建设的途径:一是明确乡风文明在四好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的辩证关系[11];二是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各级财政增加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三是提高村民文娱水平,丰富村民日常生活;四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五是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建立和健全农村处突应急机制。

5 结语

“四好村”创建活动作为四川省脱贫攻坚主要工作之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可有效促进“三农”发展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本文以龙华村为例,从“四好”的要义出发,分别提出了住上好房子方面的居民点布局规划,农房院落整治;过上好日子方面的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特色打造;养成好习惯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空间整治;形成好风气方面的村规民约制定,乡风文明建设等具体策略。此策略以龙华村现状为基础,贴合实际,利于操作,将为四川及其他省份 “四好村创建”提供借鉴。

本文仅从规划策略方面初步探索了 “四好村”的创建策略,对于具体的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路径和运营模式构建等方面尚未深入,是需另外研究的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泸县龙华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通过JCI、HIMSS7后,龙华医院有话说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泸县农村信用联社:“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