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区生态绿地规划与设计
——以成都环城生态区桂溪生态公园建设为例

2019-12-26李伟蔡一民

重庆建筑 2019年12期
关键词:都市园区公园

李伟,蔡一民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景观院,四川成都 610000)

0 引言

随着城市中心区域商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及政府机构的成型,多元化业态的整合与高端配套的成熟,人流量日趋密集,城市开放公共空间需求与建设项目应运而生。对这些核心区域的绿地规划设计,应秉承经典传世、多元开放、都市增益的基本设计理念,力求打造承载稀缺都市共享价值、黏合新旧城区的开放生态核心公园。本文以成都环城生态区桂溪生态公园建设为例,讨论绿地公共空间的打造,倡导多元景观、海绵城市建设等理念,为市民提供开放共享的生态场所。

图1 项目区位

1 项目概况

成都高新南区是成都市城市外延发展的重要区域,片区以“现代商务中心、高端产业新城”为定位,将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紧邻项目基地的环球中心、省广电中心、新会展和在建的大源CBD保利中心将共同成为这一区域的建筑地标,而项目基地也将成为CBD核心都市窗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

该项目用地面积94.6公顷(1419亩),位于绕城高速以南,天府一街、环馆路以北,西临益州大道,与锦城湖公园相望,东临红星路南延线,与江滩公园相接,东西长为2.1km,南北宽0.6km。天府大道从中部穿越,将项目分为东西两个片区,现状场地起伏坡度较大,弃土量大,但为堆坡塑形的立体构建提供了先天优势。周边大源商务商业区及会展片区的商业、居住、公共设施逐步成型,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利基础。

2 项目定位

项目位于高新区几个已建重要公园点位的中央,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周边公园绿地已具备相应属性,因此要求该项目需要形成自身独立特质,完成绿地系统多元化的同时,与区域内其他公园及生态绿地错位协同发展(图2)。如何定位该项目,如何与周边城市道路交通、水系、公园游线无缝衔接、有机串联,如何定义该项目功能需求,如何展现公园界面,如何消化利用现场200万m3弃土等等,都是该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设计由始至终思考的重点。该项目作为环城生态带上的重要环节,城市主轴上的生态轴心,高新区的公共开放绿核,容纳了丰富多元的都市活动,坐拥周边日益成熟的都市环境,拥有充分的条件打造环城生态带中最有魅力的中央公园。因此,设计在尊重和依托该片区属性基础上,将园区整体定位:中央生态轴心、高品开放绿核;公园性质:生态优先、兼顾多元的都市中轴绿肺。

图2 周边绿地

在环城生态区中打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综合性都市活动平台,有机连接周边建成绿地。同时,桂溪生态公园还是成都高品质绿色生活的最新诠释,创建城南高雅生活的生态富氧平台,为周边CBD区域提供绿色配套服务。另外,充分利用大量现状弃土,营造坡地景观,打造中轴线上的CBD区域都市窗景,形成大气通透的都市界面,尤其在紧邻绕城高速的区段,打开多样的景观通廊,达到近观流水、中观园景、远眺大源的独特景观效果(图3)。

图3 项目鸟瞰图

3 总体布局

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园区景观进行了统一而细致的设计,形成了“一轴、两带、六区、多节点”的总体景观结构。其中:一轴为核心生态绿轴;两带为北部绕城生态缓冲带、南部都市开放活力带;在功能分区上,根据文化脉络形成六个主题区域:梦想高地、多元草坪、逸趣山地、自然循环、乐活银湖与森林养生;多节点:围绕着“一轴”、“两带”及“六区”的主游线形成若干串珠状景观节点(图4)。在文化表达上,融贯古今,探索和表达成都独属的都市性格与魅力成为贯穿始终的文化轴线,结合功能分区引入包括圣诞焰火节、城际青少年足球赛、桂溪音乐节、桂溪动漫节、繁星儿童户外音乐剧、亲子周末主题活动、梦想天空微电影节、桂溪艺廊年展和企业发布酒会等独属于该项目的特色年度活动(图5)。同时在此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设计针对园区建筑风格、植物特色、水系系统、灯光照明、海绵城市方面都有长足的思考。设计着重对七个方面进行展示。

图4 总平面图

4 桂溪生态公园七大设计要点

4.1 大气开敞的都市窗景

(1)充分利用现状大量的弃土,经过整理后形成园区内的制高点——繁星山丘,不仅能让游人享受到都市级的登高美景,还能构建该区域立体视觉窗口,同时营造出环城绿地中最独特的浅丘花林立体中央公园(图6)。

图6 浅丘花林

(2)合理布局植物群落,塑造疏密有致、景观视线通廊明确的空间。紧邻城市边界及道路两侧,根据人车流视线组织和布置植物组团。

(3)园区周边临市政道路界面,与城市空间共融共享,形成通透、具有纵深感的都市绿地街景(图7),同时考虑行人对园区视线的可达,也作为园区面向城市的展示带。对于纵贯公园的天府大道,则尽量保证公园边界的大气开敞,力求将“路融于园”。

图7 公园边界

(4)注重按照不同车速下的视域宽度,组织具有韵律感的视线开敞与郁闭区,形成开合有序的空间节奏。在绕城高速上根据车行速度最大视线开口230m,天府大道沿线布置视线开口220m,满足视线可达性要求。

4.2 完善通达的绿道系统

(1)强调桂溪生态公园与都市区域在景观与交通上的有机联系,使园区绿道有机融入外环一级绿道,在公园内构建集休闲、健身、观景为一体的自行车骑行体系。道路串联起园区中各处驿站,兼顾游览与服务的功能,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体验方式的多样性,骑行、步行无缝连接,极大丰富了园区内部的游览模式(图8)。

图8 交通流线

图9 人行天桥

(2) 构建绿道与步行天桥。周边都市链接上为了克服天府大道对公园东西两区的割裂,在靠绕城高速一侧设计了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安全快捷通过的天府大道天桥,而在下穿的益州大道亦设计了天桥与锦城湖公园相连,对于江滩公园和南侧的CBD区域则设置了天桥和交通安全岛,并结合斑马线,让游人安全通行,完善了区域的无障碍骑行绿道体系(图9)。

(3)公园东西片区内设置两个相互联系的主环路,形成了约6km的林荫步道。园区通过三级道路紧密联系:一级道路是园区主游线,宽5m;二级道路是各分区内部的主要道路,宽2.4~3m;三级道路1.2~1.8m,专属于步行者,提供给游人慢速游览园区。

(4)根据规范及项目需求对桂溪生态公园的日游人容量进行计算,并据此测算出项目所需停车位为627个,考虑未来人流的增加,在项目基地内总共布置了停车位807个,其中地下车库2座,地面停车场4个。

4.3 融贯周边的多元水景

(1)园区水系与周边水系相连贯,联系锦城湖与锦江,并兼顾大源商务核心区月牙湖和江滩公园的补水,形成完善的区域水系统(图10)。设计从锦城湖4号湖进行引水,一部分多余水体通过排洪渠进入已建桥涵排入锦江,一部分通过提升泵站为大源中心月牙湖和江滩湖区进行水源补充。

图10 水体规划

(2)园区内设计月洒银湖、水巷、溪云绿环、排洪渠、银河之路、雨水循环花园、天府大道东广场水景等七大水景观,类型丰富、形态多样,为市民提供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图11)。

(3)为创造良好的水域景观效果,依据新建地势对水景进行了合理的布置与优化,保证绕城及园区内的游人均有优质的滨水体验。将以往市政排洪渠单一的驳岸体系,在满足排洪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优化,局部区域将水面扩大,形成水域最宽处为90m的湖面水景。同时在项目东片区结合地形条件及游客中心设计一处2万m2的景观湖面。

(4)园区内由于湖区、排洪渠的设置产生了较长的岸线,岸线总长度为5570m,结合其功能及使用需求,采用硬软结合的水岸设计,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亲水体验。

图11 多样化水体

4.4 特色鲜明的观赏植被

(1)园内布局四大观赏片区与九处观赏组团,营造特色突出、季相分明的花林、色叶林群落,兼顾观赏性、地域特色与生物多样性(图12)。

图12 植物特色

(2)顺应地形与景点特色,布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海棠丘、芙蓉丘、银杏林、樱花丘、红梅坡、友好城市花园等特色植被观赏片区(图13),并打造成都市花市树观赏基地,以再现陆游《成都行》中所描述的“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的胜景。

图13 花丘花坡

(3)结合四大片区布局红梅、玉兰、紫薇、蓝花楹、合欢、腊梅及色叶林观赏组团,各个组团配有多样的花径,塑造四季皆景的园区植被景观。

4.5 开放乐活的活动场地

(1)积极利用园区200万m3的现状弃土营造立体浅丘群,在园区内消化170万m3土方,设计后在公园东西地块各形成两处最高点,结合两处至高点形成景观平台。其余土方结合园区功能布置及交通流线,形成不同趣味的土丘与山地,最终形成趣味十足起伏开阖的缓坡组团以及大面积的开放式草坪空间,为未来园区空间的弹性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设计参考纽约中央公园地形起伏与空间开合关系,中央公园大草坪区域海拔为12m(图14),山丘最高处海拔为48.1m,相对高差为36.1m,大于该项目26.3m的相对高差)。

图14 中央草坪

(2)充分考虑多元的儿童活动类型,于儿童活动区设计兼顾安全与趣味的戏水设施,引入来自丹麦的KOMPAN或同等级国际定制版儿童活动设施,凸显园区品质与乐趣(图15)。

图15 特色儿童场地

图16 活动场地布置

(3)在园区的生态基底上,设置各类运动场地: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弹性运动场地、儿童活动区等等(图16)。以人为本,激发活力,为市民提供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体验,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4.6 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实践

(1)在生态设计方面,作为海绵城市的绿地示范园区,全园的绿地率达到85.3%,而在园区采用的铺装材质中,70%采用透水铺装材质,其中主次游线铺装均为透水材料。全园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1.5%,所有雨水进入再循环利用系统,地下雨水收集池占地860m2,收集雨水总量为3000m3,最终通过喷灌和浇灌的方式反补到园区的景观用水当中。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成都市位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第II分区(80%≤α≤85%),经计算,桂溪生态公园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在住建部技术指南二类低影响开发单元(80%≤α≤85%)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指标要求范围内,对应设计日降雨量26.7~32.9mm。

(2)按照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规范要求,引入清水型生态系统和雨水花园技术,构建完善的园区水体收集自净体系,净化后水体为儿童戏水区等设施供水。自净型雨水花园面积达到2万m2(图17)。

图17 雨水花园

(3)将园区雨水经由道旁集水浅沟汇集至雨水花园,结合雨水收集系统互动式水景观,形成寓教于乐的科普景点,并辅以文字和图像,展示宣传和推广整个环城生态建设的成果。

4.7 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

(1)园区内建筑充分利用场地地形高差,结合使用功能采用多种处理方式。配套服务用房,利用场地高差,采用下沉处理方式,削弱建筑体量,下沉部分设置服务用房,使其有机融入浅丘体系当中(图18)。

图18 服务建筑

(2)地面部分设置主要用房,建筑立面开窗位置、大小结合日照和风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屋面、外墙采用保温材料、节能门窗,尽可能降低建筑后期运营成本,节约能耗。

(3)公共厕所采用覆土处理,与景观融为一体。地下车库通过下沉庭院进行自然采光通风,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同时,建筑尽量采用可再生材料、乡土材料,并与景观材料契合,体现高新绿舟公园的现代、生态主题。

5 结语

本文以成都桂溪生态公园为例,讨论通过七大特色的营造以及各个层面的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会呼吸、能交流的环城生态之心的策略。建成后的项目,为市民提供了开放式多功能活动空间,创建了多元化都市活动开放平台,构建了都市开放性边界廊道,提供了都市活力与新区价值的可持续增长引擎,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成为天府大道中轴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受到了市民的好评。项目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可供参考。

城市空间

用情感与诗心消除城市空间的冷漠

作为当今城市生活的一种文化现状,在亲友中和从事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同行中,很难遇到览物怀有诗心、作品追求诗意、谈吐展现诗才的有情之人。这种社会性的文化修养欠缺和浅薄,形成了相逢唯宴饮的平庸社会氛围。在此等专业人士手下不自觉地产生出一处处冷漠的城市空间也就不足为奇了。现代城市的通病,诸如千城一面,大马路成为行人生命的杀手,立交桥成为空间情感的铡刀……惯用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模式,往往就是布下一些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规则化网格。传统城市的诗意的空间,山水的情趣,如巴渝十二景之属,一再被破坏消蚀,留下的情感载体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都市园区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在公园里玩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