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脑抗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观察

2019-12-26杨泉

医药前沿 2019年34期
关键词:脑梗塞抗炎颈动脉

杨泉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市姜堰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500)

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脑梗塞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管腔附壁血栓脱落是引起脑缺血的主要机制。既往研究表明“清脑抗炎汤”有抗栓、抗炎、调脂,抗缺血、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能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hs-CRP,TNF-α,IL-6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本次观察“清脑抗炎汤”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

选取60例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015收治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2~80岁,平均(65.1±8.2)岁。入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双侧病变43例,单侧病变17例;伴高血压病35例,高脂血症26例,糖尿病11例,吸烟史18例,酗酒史4例。

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在第四届的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修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经 CT 或核磁确诊;(2)经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动脉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3)同意参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梗塞病史,并且已经接受抗血小板、他汀等治疗等;(2)既往存在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凝血功能异常(3)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

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 66.2±2.3岁;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 51~80岁,平均67.5±2.1岁;两组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拜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晚;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1次/晚,控制血压血糖,戒烟戒酒,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脑抗炎汤”,药用:川芎、当归、水蛭、广地龙各15g,天麻10g,钩藤20g,栀子12g,川连3g,石菖蒲和郁金各20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一次口服,每次150mL。肝肾阴虚者可加用女贞子、山茱萸;痰浊者加瓜蒌、胆南星;脉络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烦躁失眠者可加灸远志、夜交藤;便秘者可加生军、火麻仁。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各检查血脂和颈动脉彩超对比。

1.3 观察指标

晨起空腹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颈总动脉内膜的厚度(IMT),斑块为IMT≥1.2mm,测量斑块厚度和面积。

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患者仰卧,暴露颈部,选择颈总动脉最清晰的地方,测量管壁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三次,取平均作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2]。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1.2mm为颈动脉斑块。斑块检测方法:通过彩超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斑块,取斑块最大处测量,并计算斑块的横切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见表1;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见明显缩小(P<0.05),而联合用药的观察组血脂和IMT和斑块面积改变更加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TGTCLDLHDL观察组治疗前301.96±0.577.64±0.773.26±0.451.21±0.32治疗后1.27±0.24*#3.76±0.55*#1.68±0.25*#1.82±0.42*#对照组治疗前301.94±0.507.60±0.723.24±0.481.22±0.40治疗后1.52±0.34*5.12±0.45*2.38±0.25*1.58±0.38*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IMT斑块面积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1.64±0.721.08±0.61*#27.6±11.1216.6±6.12*#对照组301.68±0.561.34±0.46*25.7±12.8520.5±9.12*

3.讨论

目前,急性脑梗死是脑病科常见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在我国复发率也相当高。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不稳定斑块更是导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中之重[3]。斑块的性质即不稳定斑块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因素,斑块易损性与炎症密切相关[4]。

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炎症反应的作用至关重要,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脂质代谢异常,因而认为炎症反应在脑梗塞的致病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急性脑梗塞病理过程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如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6)等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痉挛和脂质代谢异常,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表达,促进血栓形成。血管壁的急慢性炎症最终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综上,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炎症反应均是导致脑梗塞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改善脂质异常,稳定斑块,抗炎治疗能降低脑梗塞患者的复发率。

“清脑抗炎汤”是我科室总结多位专家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中医理论而来的方剂,药用:川芎、当归、水蛭、广地龙各15g,天麻10g,钩藤20g,栀子12g,川连3g,石菖蒲和郁金各20g。“清脑抗炎汤”方中川芎、当归、水蛭、广地龙可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5-9],天麻、钩藤、栀子、川连等具有养阴潜阳、镇肝熄风、清脑的作用,郁金和石菖蒲能行气化痰解瘀,并能镇静、抗凝、降血脂等[11]。因此清脑抗炎汤有改善血粘度,调脂,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抗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因此也能进一步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对颈动脉斑块有抑制作用,从而能减少斑块脱落,降低脑梗塞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脑梗塞抗炎颈动脉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