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
2019-12-26黄蔓菁柳佳欣蔡天炜陈秋韵梁涛
黄蔓菁,柳佳欣,蔡天炜,陈秋韵,梁涛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江苏镇江 212021)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是隋唐以来军事调动、政务服务、商贸物流、文化传播的重要历史文脉之一,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水工设施、文物古迹、科技教育、文学艺术、诗词碑刻、风情习俗、饮食文化、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等文化类别和非物质遗产,号称是“古代文化长廊”。2006年,大运河被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同志曾指示说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称“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活态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作为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的镇江段,区位独特,与长江十字交汇,淮扬文化与吴越文化交融,南北运河交界,全长42.7km(通航段)+16.7km(城区段),虽然不长,却浓缩了镇江文化的精华。近二十年来,镇江对古运河风光做了一些建设工作,但力度还不够,且更多侧重河道疏浚、绿化美化等环境工程,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尤其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布局考虑,使得镇江大运河文化带的社会文化带动作用和旅游推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能够重新展现这条“文化长廊”昔日风采,使新旧运河文化交相辉映,必将带动镇江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
1 运河文化资源概述
1.1 运河文化与漕运商业
漕运的兴盛促进了商贸的发展, 带动了运河城市的崛起,更密切了全国各大市场间的联系, 促进了古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并且使得商贸业空前繁荣成为运河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唐以后,镇江成为漕运咽喉、中原政治中心和东南财赋之区的交通枢纽。大规模的漕运成为镇江水运的主体。北宋在镇江设立转船舱,南宋设立大军仓,镇江成为粮食仓储中心。
1.2 运河文化与民俗文化
运河民俗作为运河沟通和漕运过程中由民众所创造的传承文化,是一个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 其脊梁是工商业文化,且强有力地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格精神。镇江处在吴楚文化、南北方文化、海洋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汇点上,而且数教同城,这使得镇江人务实、开放、开明,包容性特别强,除了所在地独特的语言、衣着、饮食、小戏、杂耍以及生活习惯仍保留一席之地外, 逐步混合趋同。
1.3 运河文化与文学艺术
运河文化滋养着文学艺术。运河的开凿与通航对唐宋诗词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出现了不少反思、总结运河开凿、运河功过的作品,也出现了较多的描写、吟咏人们行进在运河上的感受与心绪的作品。运河文化还哺育了明清小说。“刘备甘露寺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民间故事脍炙人口,由此诞生的文学作品也流传千古。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更是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镇江这座城市,就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也是因着运河与镇江结下一世情缘。
1.4 运河文化与历史遗迹、遗址
1.4.1 丁卯桥遗址与许浑别墅
丁卯桥为晋元帝司马睿之子司马裒所建,距今已经有1600 余年历史。它紧依南山,水光山色,风景宜人,交通便利,是名人雅士青睐的寓居之处。唐代诗人许浑在此建有丁卯别墅,并编纂成《丁卯集》,流传至今。丁卯桥文风绵延,千年不绝,是镇江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4.2 都天庙与都天庙会
都天庙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明末清初镇江都天庙会风行,横跨百年,对当时大江南北政治经济都影响较大。镇江商人们对于都天庙会的兴趣极高,因为它能繁荣市面。在人口激增、消费激增的情况下,工商各业出现了一时的繁荣景象。从交通运输到饮食服务行业,从大小店铺到肩挑小贩,均利市十倍。
1.4.3 新河一条街
新河街曾为长江下游最大的米市和油市,是大江南北物资集散中转之地和商贸交易中心。沿街建筑保留“古砖马头墙、花檐回廊落地窗”的传统瓦木结构风格,是运河沿岸保存较完好的一条街区,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1.4.4 运河文化与码头文化
传统码头文化是多元文化相互激荡、 彼此融合的产物,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又烙印着近代西方文化的痕迹,形成了镇江独特的文化个性。
2 打造富有镇江特色的运河文化线路的策略
2.1 集聚镇江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运河边建立以“品味古城历史,回望千年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展示区
按照镇江数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分类,可在传统文化区内划分四个区域。
(1)文化作品展——此厅展示富有全国影响力的镇江文化作品,如《昭明文选》《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玉台新咏》《瘗鹤铭》《梦溪笔谈》等。
(2)学人著述展——此厅展示镇江学者、文化名人刘义庆、臧荣绪、陶弘景、徐陵、萧统、刘勰、柳诒徵、茅以升、马相伯、吕叔湘等。
(3)诗词歌赋展——此厅展示描写赞美镇江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及其背后的故事趣闻。
(4)古方志林展——此厅展示从古到今镇江的志书和专志,既有汉唐古方志、南朝至唐代的镇江古志,也有像《京口三山志》《金山志》《焦山志》《招隐山志》《夹山竹林寺志》《京口八旗志》等府州县山水寺庙志。
2.2 以京口闸为中心兴建镇江古运河遗址公园,展示古代镇江在水利、漕运、造船等方面的成就
可以把京口闸遗址保护修缮好,结合周边的景区改造,将其打造成一座遗址公园,让镇江市民及南来北往的游客都能一睹“江南运河第一闸”的风貌。公园内部还可以设置古今水利科技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参观、感受历年来镇江水利科技的发展。在运河两岸由北向南依次设置千年粮仓、京口驿码头、京口驿博物馆等内容,充分运用历史元素来表现古运河的人文文化。
2.3 建设镇江“三怪”主题文化馆,使镇江三怪文化深入人心,推动镇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让游客亲自品尝、 亲手制作、 亲身体验镇江“三怪”,并设计与镇江“三怪”相关的文创产品在展厅进行售卖,可以将镇江“三怪”人物化、卡通化,并结合三怪的特点赋予三个人物特定的形象、性格特点,将其做成玩偶等等,或者印刻在相关文创产品上,使其成为独属于镇江的吉祥物和形象标识。
2.4 建设镇江非遗文化展示体验馆,助力镇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馆可以集收藏、展示、培训为一体,采用非遗实物展品和现代高科技展陈手段相结合,线上语音讲解与线下人工讲解相结合,将各类非遗项目生动、形象地展示在镇江市民和外地游客面前。定期邀请大师近距离“对话”游客,增加灯彩、挑花、竹编、太平泥叫叫等制作互动环节,使游客细致感受非遗产品的诞生过程与艺术特色,体验感获得充分满足,提高人们对非遗的认知度。
3 弘扬运河精神和镇江文明的创新途径
3.1 打造镇江码头漕运历史穿越体验区,重现“银码头”繁荣景象
运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一个“码头漕运历史长廊”,通过多维动画、影音等手段,逼真地再现镇江古运河从古至今的泊船、游人、街道等,并配合屏幕文字、影音旁白等跟随屏幕场景的变化解说各个朝代镇江码头的历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长廊的尽头,有穿着民国时期服装的讲解员带领游客出长廊,来到复原的民国镇江码头,这里店铺林立,那些逝去的老店面招牌让游客有恍若穿越时空、来到民国之感。
3.2 重建古运河畔都天庙,借都天庙会引四方商贾汇聚镇江
可以让镇江商业行会或知名企业牵头主办都天庙会,提前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商户前来参加庙会并进行商业洽谈。都天庙会的举办按照旧例,在每年农历四月中旬,从都天庙请出都天大帝及花神、财神、寿星等九位尊神进行沿河巡游,沿街重现当年的节目表演,配合游园会、灯会。民俗搭台,经济唱戏,吸引国内外客商汇聚镇江,为镇江带来巨大商机。
3.3 举办许浑丁卯别墅诗词大赛,创造镇江独特的文化名片
每年在重建后的丁卯别墅举办以“吟其诗词,追忆许浑”主题的诗词大赛,带领大家追忆这位曾居镇江古运河畔的诗人许浑,感受其追寻旷逸闲适的情怀,领略其诗中的镇江情愫和镇江文脉。
3.4 建设隐士养生文化主题民宿区,体现镇江宜居养生的文化特性
在运河下游(运河之母至谏壁段)借助镇江现有的森林和古运河资源,打造隐士养生文化主题民宿区。民宿以质朴的茅屋篱笆为外观设计,周围遍种幽竹佳兰,民宿内的房间以来镇江归隐的隐士为主题,每个居室都按照各自主题进行布置,室内可悬挂隐士的画像、摆放隐士的著作以及在镇江隐居的故事介绍。运河民宿区内除了主题客房外,还可以设立喫茶馆、撷芳阁、国学堂、坐禅室等,开设茶道、花道、香道、国学、古乐欣赏、隐士养生文化课,让游客在浓浓的隐士文化中感受镇江宜居养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