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12-26邓金蕾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素质物流

□ 邓金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我国目前科技人力资源的总数是3200万,其中,研发人员达到了105万人,位列于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其中的研发经费位列世界第六的位置,在世界上的综合创新指数则位列28位,仅仅处在中下的水平,可见我国缺乏人才创新力。我国国民经济中物流业的水平越发重要,所以,培养物流工程专业的创新管理人才尤为重要,这样才可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目前,各院校相关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缺乏明确培养目标、学科专业体系匮乏、课程设计缺乏体系性、教师队伍能力匮乏、物流管理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 物流工程学科性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现代物流工程体系与物流工程专业学科概念

现代物流工程体系指的是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多样化功能性特点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其范围贯穿了流通领域、管理工程、设备维护等。

物流工程专业学科是指将以物流工程系统的管理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其涵盖了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对物流工作的运行、对物流管理过程的控制以及对物流成效的考核与估计。

1.2 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与必要性

首先,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与必要性建立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之上。人们的物流实践催生了物流管理学科,该学科对人们的物流实践经验加以概括总结,解释物流管理活动规律以及物流系统构成、物流决策问题、提升物流过程。这种实践性意味着对这个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紧迫且很具必要性。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与必要性由高效学科治理工作的要求决定。最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修订稿件将物流管理、工程以及总图设计、工业管理等三个专业合成为物流工程以及管理专业,隶属在管理科学和工程类学科。这项不断处于成长中的学科就其构成而言,将管理科学以及工程类学科相互结合,这种多学科的结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科创新,这也体现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在该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

2 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

首先,培养物流创新人才最开始必须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因为在社会大环境中,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用人要求,树立相应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好满足社会需要,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轨迹突破,才可以起到实际的效果。就物流工程这个学科专业而言,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在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上显得更为复杂。同时,其高强度的应用实践特征体更加要求实践教学力度的加强,这也是培养创新物流管理人才中重要的一步。

2.1 社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人才培养的目标确立是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先需要确立的,人才需求和培养在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非是单一化的,拥有实践工作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基层人才处于较大的人才需求之中,当然有丰富运作管理经验的中层管理人才也十分重要,而高级人才也在一定的短缺之中,对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育便需要从创新型物流管理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认出发。

2.2 强化师资队伍组建以及提升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因为物流工程学科具有交叉性的特点,所以,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优化物流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易伟义(2008)将“企业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基础模块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建构了全新的物流管理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将“实际应用”当成作用导向,将信息学和工程学作为基础,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相关基础上得到凸显,最大程度上优化拓宽了物流管理专业性人才素质,同时,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其构成了创新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

2.3 扩大实践教学的拓展力度

物流工程学科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特征,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学生需要拥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参与、体验、探究一定的物流工程实践,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被分析和解决,创新型思维习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方式得到培养。

3 提升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科学性对策分析

3.1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科学有效性的再定位

采用“企业访谈”、“数据统计”等方式,解析物流人才层次间的差别,取得物流行业、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对待物流管理职业位置职能、素养以及知识的需要。在这个情况下,依照调研统计数据,将区域经济以及真实的学院情况纳入到实际的考虑范围之中,采取动态性培养方式,在教学环节中通过课内课外的多种课题对物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定位培养的准确与科学性,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加以验证。

3.2 建立健全同实际岗位能力匹配的知识结构体系

通识素质能力、专业化素质能力都是应用型创新物流工程专业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其中,七大通用素质能力、四大专业素质能力都有所攘扩。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应的通识素质、专业素质都有匹配,可以设计出与他们之间相匹配的表格。这份表格包括了课程的名称、通识素质能力、专业性素质能力、专业知识范围等诸多部分。而在这些课程与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手段选择均需要课程建设来加以实现。

3.3 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力的能力

首先,采取“孵化”方式。

完整的专业与全面的实训设施已经称为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个人的重要孵化方式。物流工程专业将学院的办学特色融入到学科结构中去,从而最大程度上迎合现代化企业需要,并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完善了完整的实训设备从而确保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其次,提升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

通过选拔性方式完成学习型组织建设。大学期间的刻苦学习、天赋以及大学前已经培养的基础能力都是是否可以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动因之一。首先,需要通过选拔来确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育,以淘汰机制来确定整个培养过程。通过物流基础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完善、表达力的提升、心理测评等多方面的评选构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团队。同时,每个学期导师都会根据学习小组展开系列的和物流行业有密切发展联系的讲座来理解和行业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帮助学员养成最前沿的学术习惯。

再次,充当科研助理,跟随导师完善科研工作。

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员逐渐演变成为科学研究助理,导师带领学习成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整个过程中包含了申请、调研、分析、撰写、结项等一系列过程。学生可提升调研写作与实际调查能力,拓宽学习视野,拓宽学习知识面,增加项目学习经验,同时,学生可以在科研过程中获取更扎实的知识。

最后,应当参加国内外相关的赛事以及学术会议。

鼓励作为科研助理身份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多个高水平的大赛中,同时也带领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多种学术会议里,从而拓宽眼界。当然就这个意义上而言,建构合理的、具有较硬素质的师资团队、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双师型团队的老师也是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与保证。

4 结语

本文通过当前社会企业需求与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创新人才培育现状。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力争建立合格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后续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提出有效探索。

猜你喜欢

创新型素质物流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