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素养提升视角的毕业论文指导
2019-12-26张颂
张颂
(新乡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本科毕业论文的功能,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解释、解决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关问题的综合性训练,是遵照学术规范进行的初级学术活动”[1]。即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检验、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再学习的能力。在知识更新加速、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必备的态度和能力。而信息化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2]。
1 信息化素养的概念
信息化素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信息化素养是指合理、合法的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查找、评估、确定、整合、应用和创建信息的能力[3]。信息化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要素构成。这三要素构成了信息化素养的整体,其中信息意识实现到、信息能力是基础和核心,信息伦理是保障[2]。信息化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它既涉及技术、操作等层面的能力,也包括逻辑判断、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素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获得和利用,而是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出现技术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能够快速掌握并利用其快速获得有效、高质量的信息,并对其加工处理和决策,最后形成学习力和创造力。为适应这种变化,各高校也在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比如慕课、反转课堂、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等等。但在实施这些教学改革时,由于学生个人因素以及教师的精力有限,往往与学生互动性不强,要求也不高,所以效果往往是两极分化。而有具体实现目标、有指导和监督、有阶段性可评价成果的特定项目的训练,是提升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有效方法[4]。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几乎涉及信息化素养结构中的所有层面。因此,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2 毕业论文流程对应的信息化素养训练
对大部分本科阶段学生来说,其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对有限,实践经验较缺乏,其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很有限。因此指导本科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际上是对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训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过程。为有针对性的讨论,笔者对所在学校的2015 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其在完成论文的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和感受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94 份,收回80 份。
2.1 通过确定选题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体现在对信息的需求,以及对信息价值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等,是信息化素养的基础。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但许多学生对此都比较茫然。可以把主题选择环节分4 个步骤:首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最感兴趣和最熟悉的?然后让学生到不同的期刊数据库,查阅有关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内容的资料,并归纳出3~5 个关键词,然后在选出的关键词前分别加上和电子商务、互联网、移动网络、大数据、营销模式等和专业相关的前缀,通过高级搜索再次查询文献。再通过设定筛选条件,选出10 篇以上的文章,要求其认真阅读。第三步,通过表格把这些文章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等进行总结。第四步,研究罗列的总结表格,看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而给出的文章中却未涉及;或文章中涉及了,但数据、案例类型或研究背景不同等。由此大部分学生都能有个初步的主题选择方向。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3%的同学是自己选择的主题。对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主题,学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意愿高、 动机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这就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训练过程。
2.2 通过资料的准备和构思大纲来训练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一般的文化素养和判断、评价、获得并利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信息化素养的核心。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对获得资料的可信度、有用性和权威性等进行判断和评价。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一是对学生进行文献资料评价的培训。包括参考文献允许引注的类型、期刊的分类和性质、 网络平台合法性的判断以及网络信息的有效性评价等。二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文献综述。综述文献是对学生评价和判断信息的训练。最后一步是对论文大纲的构思,然后和指导老师反复进行讨论、修改。根据调查的数据,66%的学生形成初稿时,是按照顺序写作的。也就是说,如果论文大纲不确定,后期的修改幅度就非常大。
2.3 通过论文初稿的撰写训练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
初稿的写作是论文形成过程中最困难、 耗时最多的环节。这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指导:一是论文语言表达的培训。与网络语言的混乱、无序和随意性相比,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和简洁性[5]。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指定的范文,然后用2~3 篇其他形式的短文,让学生用中立、准确、去主语的语言进行转述。二是论证的训练。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或反驳谬论的推理形式和思维过程,这是学术论文的核心。调研数据显示,35%的学生在修改初稿时,主要是对数据、案例的完善、补充和修正。学生对论文往往只提出论点、结论,但“证明”的意识不强。通篇的因果论述,但没有数据和案例支撑。因此在初稿开始前,应核实和检查学生所选的案例和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三是分析工具使用的训练。很多学生对一些专业的分析软件比如SPSS 等,根本没有用过,Excel 也只会基本的功能。应要求有使用统计数据的论文,学习和应用专业的分析软件。在应用软件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发现数据的缺陷,也会对论文的构思进行再思考。四是参考文献的引注,即版权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对版权基本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虽然之前也有课程作业和课程论文的训练,但是教师一般不会要求查重和对参考文献的标注,学生对其理解并不深刻。在被调查学生中,41%的初稿的重复率低于30%,35%的初稿介于30%~50%之间,16%的学生初稿在50%~70%之间,8%的初稿甚至高于70%。因此,对学生参考文献引注的训练,既是对版权意识的培养,也是强化其善于思考,突出个人观点和创新的过程。
2.4 通过论文的不断修改,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对成型论文的反复修改,是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演化过程,是对问题不断加深认识、对表达形式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反复修改语言修辞、对全文论点及论据的推敲,是检验和提高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格式上都有严格的规范,这一环节除了对内容的修改之外,排版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个阶段指导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严格把关,促使学生对论文的加工处理精益求精。
3 实施的前提条件和注意的问题
3.1 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
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四。而这一年,恰好是学生应付考研和其他各种能力考试的时间。特别是最后一学期,学生会离校实习,论文的指导只能通过通信工具进行。不仅效果差,而且对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更是难以管理。把毕业论文的撰写提前一年进行,学生不仅会更加重视,而且便于管理。
3.2 指导的重点放在论文的初期
调查数据显示,50%的学生在论文写作前,不知道论文的写作流程;90%的学生在论文准备前未使用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期刊数据库;21%的同学不知道“高级搜索”的功能;44%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评价和比较文献的权威性。因此在论文写作的初期,应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论文写作基础知识的培训。如期刊数据库的使用、应用软件的推荐、论文格式、网络资源的查找等。特别是在主题确定和论文大纲的构思阶段,教师应在每一步骤和环节,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在论文的初期,特别是主题的选择和确定时,和教师多接触,希望教师多加指导,而不是后期再严格要求。
3.3 鼓励学生创新,重视学生的意见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电子商务的很多内容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调查有关学生对论文分数的看法时,31%的学生认为分数低于其期望值。而这31%中的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和教师沟通、认真查询资料、初稿的重复率也不高。由此推断,论文中的内容可能和教师的期望不一致。因此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所谓“不正确”的想法,应有一定的包容性,允许其探索和尝试。
本科毕业论文既是综合性的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工具,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重要环节。论文撰写的过程和信息化素养的三要素是契合的。毕业论文这种有计划、有指导、有监督、有评价的阶段性培养和训练方法,非常适合于对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和加强。